學習盤曉紅事迹心得體會
1970年11月出生於藍山縣匯源瑤族鄉的盤曉紅,18歲從零陵師範畢業后,就投身到教育事業中,她先後在匯源瑤族鄉學區,太坪鄉中心小學和楠市鎮中心小學任教。她曾榮獲“藍山縣優秀教師”、“永州市師德標兵”等稱號。而認識盤曉紅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個非常熱愛教育事業的瑤族女教師,是一個對學生、學校、教育無私奉獻的“陽光”教師。
盤曉紅教師從教21年來,她始終在條件艱苦的農村 工作,卻無怨無悔。她熱愛學校,集體榮譽感強;她關心愛護學生,不計回報高低。
她於2004年暑期,連續48天冒酷暑、頂烈日,走訪了全縣15個鄉鎮38個村,行程千餘公里,寫下十萬字的“留守兒童”和孤兒生存現狀記錄,為65名孤兒和留守兒童奔走呼號;並多方奔走,甚至隻身到廣東中山、東莞等處去尋求資助,讓一個又一個有愛心的慈善人士與孤兒結下了幫扶對子。特別令人感動的是,她不顧家境清貧,三年來義無返顧地把曾娟、程運姣、譚准、李佳麗、黃珍五個孤兒帶在身邊,加上自己的親生女兒雷夢琪,她成了六個孩子的媽媽,以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有愛心才有教育”這一崇高師德理念。她獻身教育、愛生如子的師德風範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11歲的親生女兒雷夢琪的心裡,媽媽有點“偏心”,好像更喜歡5個哥哥姐姐一些,為此,她埋怨過媽媽。“不過,現在我不會怪媽媽了,因為哥哥姐姐都沒有父母了,所以比我更需要媽媽的照顧”,小夢琪悄聲告訴記者。
盤曉紅是一個全科型教師,她曾獲得過藍山縣教師五項全能競賽一等獎,無論語文、數學、音樂什麼課都拿得下。如果哪個老師有什麼病假、事假、她都主動頂課,不讓缺課。她對此這樣說道:“缺課就是對學生的放棄,那是絕對不允許的。”為了提高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她經常主動去聽老師的講課,做好詳細筆記,提出很好的教學建議,讓學校老師受益不淺。
盤曉紅不僅僅是對自己帶養的5個孤兒細緻照顧,教育孩子感恩社會,回報社會;她對所有學生都以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感恩的思想進行教育。
6月22號,是她上6年級99班最後一節課,面對即將畢業離別的學生,她該教授的知識已經教完,該教育做人的道理已將告一段落。她想到這些學生很快將會長大,將踏入社會,她想起了最後要和孩子們共同唱一唱《感恩的心》一起談一談對父母、爺爺奶奶和社會該如何樹立一顆感恩的心。
40分鐘的課堂上,楊學輝、朱峰、曾艷芝等同學分別走上講台講述了自己與父母、爺爺奶奶、老師的感恩故事。曾艷芝同學講述自己和爺爺奶奶的故事時,感動了盤曉紅和所有學生哭了。
“世易時移,變法宜矣”,教育也是如此。隨着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教育方法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盤曉紅對教育事業的不斷追求、探索和創新,使她成為了一名教育思想者和踐行者。
她是那麼偉大,那麼無私,她把自己的愛無私的奉獻給了學生,奉獻給了五個孤苦伶仃的孤兒。作為人民教師的我在今後教育教學工作中將以盤曉紅老師為榜樣,真正做到淡泊名利,志存高遠,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