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聽、議、評——“國培”物理課學習錄

聽、議、評——“國培”物理課學習錄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聽、議、評——“國培”物理課學習錄

  今天很有幸,在石家莊二中南校區聽了兩節物理課,一節是《照相機》,還是一節是《投影儀 放大鏡》,在班長組織下,我們就兩節課的內容進行了議課和評課。

  議課是在家長的帶領下,在家庭內部先議,然後在全班出代表評課。下面把我們家庭的議課結果分享給大家:

  首先,我們家就我們自己體會到的二中的物理備課及授課方式進行了歸納:共分四個部分:

  1.貼進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引入。尤其是第一節課,老師用的是十一班的學生,他就是用十一班的照片來引入本課的。這使我想起了昨天馬劍老師用講課的三十二中的門口變壓器的照片來引入《安全用電》,也使我想起了,弘光中學的老師用加菲貓來引入《光的反射》,還有很多都很受學生的關注。所以這種引入是我們學習的第一個亮點。

  2.講解精練,從實物直接引至模型直奔知識點,老師在講解照相機的時候,沒有過多的分析它的其它部件直奔主題--鏡頭和底片。更確切點說,老師重點直講中考要考的內容。所以這個環節就顯得很精練。

  3.實驗前有明確的要求。例如:《照相機》 中,探究照相機成像條件之前,老師出示的要求:(1)將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同一條直線上,使燭焰、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如何看到清晰的像,固定蠟燭的位置,來回移動光屏,直至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3)觀察:像的大小、正倒、虛實;記錄:像距、像的性質、物距。這些要求,儘管有些內容有待推敲,比如:在光矩座上來完成實驗,就沒必要要求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因為就是探究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條件,沒必要記錄像的性質等。但這種要求卻是非常必要的。直接影響學生完成實驗的速度和質量。

  4.知識的重組。把認識照相機、照相機的成像特點探究、照相機的成像原理、要想在照相機上成大一點的像怎麼辦這些知識放在一節課當中,有助於學生形成知識系統, 降低了學生應試學習的難度。

  然後,我們也就有一些有爭議性的問題,提出了我們家庭的建議:

  1.目標及內容調整。首先,我們認為如果把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整體放在前面,即先讓學生探究成像規律,再引領學生學習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等應用,更有助於學生作為主體積極的參與探究的整個過程,體會建構知識並應用知識快樂。

  其次,是學生學習目標的調整,凸透鏡的成像原理圖,大可不必再畫了,其實,就現有的課標要求,只會考查到物距對像的特點的影響,而像距對像的特點的影響不會考查的。所以,我們建議在目標中去除凸透鏡的原理作圖及第二節中物距與像距之間關係的總結。

  2.教師要善於造勢。這兩節課里,有至少三個點利用現有器材營造現實情境,形成學生欲探究竟的態勢是非常有可能的。比如:老師展示的十一班全家福的照片,如果用照相機在學生起立后,瞬間拍下學生的神態,並用數據線直接接到電腦上展示在銀幕上,來引入照相機這是多好的情境啊!再如:第二節課中,老師直接把電腦屏幕給大家看,能看清嗎?學生:不能,我們通過投影把PPT放在銀幕上放大后,問學生:誰在其中起了作用?由此,引入《投影儀》。還有怎樣讓照相機折同一個景物時的照片變大,都可以用手中器材來造勢。

  3. 問題帶動--引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這是我前幾天思考的一個內容。初中的物理課堂設計,首先要考慮的是這節課我到底要解決幾個問題。以二中設計的《照相機》為例。這節課想解決四個問題:(1)你認識照相機嗎?(2)你知道照相機是根據凸透鏡成什麼性質的像製成的嗎?(3)相機的成像原理是什麼?(4)怎樣讓照相機成的像大(小)一點?然後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設計每個問題相應的活動,如第一個問題,就得準備照相機或是圖片,讓學生達到認識照相機的目的。課堂上,使學生參與到教師設計的活動中來,並能達到自己的知識建構。這是課堂設計的建議。

  4. 環節及過程建議:實驗前的兩個環節,第一,有要求,但要求不是提出來即可。還需要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第二,實驗前要有讀物距和像距的訓練過程。從實驗數據看有些數據是錯的,還有些勉強用誤差解釋,其實以上兩點也是形成錯誤的主因。

  5.媒體的運用。今天兩節課,多媒體使用的特點:(1)都採用順序的方式來製作的。(2)文字表達的多。是不是考慮(1)把操作層面的要求及注意事項,這些沒有必要探究的內容,用圖片或是視頻展示出來,效果會更好一些。(2)投影片展示的過程因為平鋪直敘,只是起到黑板的作用,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等方面,還是有適當的插敘或是倒敘更好一些。

  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費曼說:“我們正在試圖儘可能快地證明自己錯了,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進步。”所以,才有勇氣把自己的觀點發表出來,請大家評論。



聽、議、評——“國培”物理課學習錄 標籤: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外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