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王陽明《傳習錄》有感

讀王陽明《傳習錄》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讀王陽明《傳習錄》有感

  先簡要介紹一下《傳習錄》。《傳習錄》由王陽明弟子所記,是王陽明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的簡集,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觀點,是儒家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哲學著作。分為卷上、卷中、卷下三個部分。

  卷上主要闡釋知行合一、心外無物的觀點。卷中收集了八篇王陽明親筆寫的書信,除回答有關知行合一、格物說等問題之外,還講了王學的內容、意義和宗旨。卷下主要是致良知,體現了王陽明晚年的思想。作為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聖人之一,其著作《傳習錄》是一本較全面包含其思想的一本書。其中包含儒學、理學、佛學、心學等多種學問方向的理解和分析。作為明代的大儒,王守仁有其獨特的哲學觀點,即"致良知"學說。他倡導的"知行合一"在日本很受推崇,日本人認為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我認為王守仁"知行合一"不止如此,以王守仁觀點,聖賢們教育人們知行,並不是簡單地教人們如何認識、如何實踐、其目的是要恢復知行的本體知行如何分得開?知是行的宗旨,行是知的實踐;知識行的開始,行是知的成果。如果領會了這一點,就應該明白,只說一個知,已經自然有行存在;只說一個行,知也自然存在。只有領會到知行合一的宗旨,才會真的體會到知行的意義。這是需要不斷地磨練和自我反省才能夠了解的。王守仁這樣說的,別人教你終究不能領悟,只有自己琢磨思索找到符合自己的鍛煉方式才能不斷進步和提高。在王守仁的心中,聖賢的大體宗旨是相同的,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敘述罷了。或許我們達不到聖人的境界,但只要像王守仁這樣的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我們也會不斷安定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能力和判斷力都有所提高。在如今時代里,人對本源的的探索不斷減少,人的心裡也不斷浮躁而趨向於物質。所以在如今的社會王守仁的精神看起來更加珍貴。

  王守仁雖貴為聖賢,博覽群書,博學多才,屢立奇功。但為人謙虛而不焦躁,為人好學,其為人正如其言,乃一正人君子。有道是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人,在他看來,在於態度而不在於才能也。引用其中一段話:"同朋友相交,一定要互相謙讓,就會得到好處;而互相攀比,互爭高低則只會受損".又如:"悔悟是去病之葯,然以改之為貴。若留滯於中,則又因葯發病"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很多,但能做到的人卻很少。王守仁的許多言語都是人的生活中的道理,樸實而又精深,王守仁正是因為這些近乎完美的素質成就了他的功勞,而他也無私的將這些想法觀念傳播給他人,而現今社會的"雞湯"和他比較實在不知所云。他的精神正是他一生理念的體現,其:"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他的一生都對得起"為善去惡"這四個字。他的人性的觀點難道不可以被我們借鑒嗎?王守仁,一個了不起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高尚的人,聖人之名,當之無愧。所以,王守仁的精深,更需要我們現代人的傳承與堅守,對這個幾百年前的人物,我們應該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