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渤海革命紀念園有感:傳承老渤海精神 激揚檢察人青春
5月4日上午,單位組織全體檢察幹警參觀了渤海革命紀念園。紀念館內莊嚴靜穆,館內藏有革命戰爭年代的大量歷史圖片、革命文獻及文物,陳設了藝術雕塑、場景復原、電視短片等,形象直觀地展示了當年渤海區黨政軍民走過的艱難歷程,彰顯了“不屈不撓、艱苦奮鬥、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老渤海精神。在講解員的引領下,我們滿懷敬畏地瞻仰了革命志士的遺照遺物,聆聽了老區軍民浴血奮戰的鬥爭故事,彷彿回到了那段艱苦奮鬥、豪情萬丈的革命歲月。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常大娘”,戰爭時期,她在自己家掩護照顧了數不清的傷員,常大娘最為自豪的就是“這些年沒在俺家搜出一個同志”。1942年,根據組織安排,常大娘一家在自家地下挖成地道、地洞作為地委機關駐地。安全保密起見,挖掘工作幾乎全部由常大娘和家人完成,常大娘和女兒在地下挖,常大爺在地上倒土,小兒子在村邊放哨。為了不引起懷疑,他們將挖出的泥土運到灣邊溝里填埋隱藏。曾有村民問常大娘,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不僅個人沒什麼好處,而且十分危險和辛苦。常大娘回答說:“他們都和我的孩子一樣大,在戰場上打仗,保家衛國。我不能上戰場了,只能為他們做這些。”在常大娘眼裡,受傷的戰士都是自己的孩子,她像母親一樣精心照顧、悉心愛護他們,年輕戰士們也都會發自真心的叫她一聲“娘”。
常大娘的故事讓我沉思良久。常大娘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不計較個人得失,無私地付出,以實際行動表達了對國家和民族的大愛。她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卻有高尚的品格,淳樸的情感,擔當的胸懷,還有以實際行動與敵人鬥爭的勇氣和智慧。常大娘的高尚品質深深打動了我,作為一名青年檢察幹警,我不禁反省自己,是否能做到像常大娘那樣無私奉獻,勇於擔當?
我相信,“一個只顧自己的人不足以成大器”。我們青年一代,不應該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要端正思想,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我們的人生理想中不應該只有自己,更要有他人、有社會、有國家。成長的過程中有時難免浮躁迷茫,當面對財富、美色、權力等各種誘惑有些動心時,我們應當去想想常大娘,想想為革命勝利失去生命、失去親人的前輩們,他們不求回報的無私奉獻是為了什麼?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畢生所追求的,就是民族獨立,國家強盛,人人平等且能全面自由的發展。子孫後代若不思進取、奢靡墮落,必令他們心痛至極。
“少年強則國強”,而一個人真正的強大,根基在於心懷堅定的理想信念。身為青年檢察幹警的我,應當有“學問古今,法澤天下”的理想和擔當,有“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的職業追求,有“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工作理念,將個人的檢察職業理想融入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夢之中,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習近平總書記在知識分子、勞動模範、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廣大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養成高尚品格。要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胸懷理想、志存高遠,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並為之終生奮鬥。”我們青年人,正處於幹事創業的黃金時期,要緊跟時代、肩負使命、銳意進取,把自身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擔當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使命。
任何理想的實現,必須要用行動來支撐。為了實現理想,就要不屈不撓、艱苦奮鬥,不貪圖安逸,不懼怕困難,甘願為之付出勤勞和汗水。具體到實際生活中,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工作,腳踏實地地履行崗位職責,充分利用每一分鐘去創造價值、奉獻社會,否則就是浪費青春、浪費生命。我們這些身處司法戰線的青年檢察人,要主動規範自身的司法行為,牢記“忠誠、公正、清廉、文明”的檢察官職業道德,嚴格遵循法定程序、遵守檢察紀律,用對用好手中的檢察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今天的渤海地區與革命老區相比,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沒有過去的歷史,就不會有我們當下和平美好的生活。飲水思源,我們決不能忘記歷史;要將老渤海精神傳承和發揚下去,樹立理想信念時做到“顧全大局、無私奉獻”,實現理想目標時要堅持“不屈不撓、艱苦奮鬥”。追憶先烈同時更要反思自己,能否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這次參觀,讓我深刻地理解了老渤海精神,感受到了作為青年檢察人身上的重任,今後我要更加自覺努力工作、奉獻青春,以更加昂揚的精神和更加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作者:濱州市人民檢察院案管中心 孟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