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走近毛澤東》觀后感

《走近毛澤東》觀后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走近毛澤東》觀后感

  晚上的課照舊是《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坐到位置上才知道這節課是視頻課,同學們還在說著自己的幸福那些事,把老師涼在台上說單口相聲,不過多久,老師也按捺不住不被尊重的怒火,語言嚴厲的簡單訓了幾句話,想必大家都沒有太多的不舒服,可能的原因是以前的毛澤東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不管是精神上的引導還是行為上的踐行。

  日光燈關了之後多媒體里就飄出了熟悉的額東方紅,黑暗的教室里也亮起了一盞盞明亮的“螢火”,而後又漸漸熄滅。對於《毛概》課,大家肯定早已在大腦中有了基本的定位,枯燥,乏味,空洞。這門課或許就將成為我人生中最後的一次課了,儘管如此,我也提不起太大的精神,但今晚的視頻,多少讓人思考點東西。

  時勢造英雄,早年的毛澤東並不是為了拯救中華民族而誕生的,小時候調皮搗蛋,在上私塾課上不去讀四書五經而是一些課外小說,有着農村孩子應有的特徵。湖南湘潭韶沖的那幾件土瓦房也是很多當今孩子自己的童年樂園,田間牧牛,荷塘游泳,這彷彿一切都會安穩的過下去,平凡過自己的一輩子。

  石三伢子在少年赴湘潭第一師範學院學習時,那首詩隱隱現出了人和人不同的在於思想和抱負。

  男兒里指出相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買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何處不青山。

  進入湘潭師範學院的毛澤東開始了自己的求學之路,以二十八生為名發表了《徵友啟事》,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像蔡和森,任弼時,楊開慧等,後來又成立了《新民學會》,與一批熱血青年窺探着時代的呼喊。誰都會希望在自己的身邊有一些胸懷祖國和受苦受難的人民的同志,有着共同的理想,儘管在現代人看來可笑的理想,去為人民脫離帝官封的壓榨快樂的獻出自己的一生啊,這樣活着是何等的有意義啊。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等一批優秀的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馬日事變“給了革命同志以嚴重的打擊和反思,毛澤東正確的領導方針採取轉戰農村,從村包圍城市,八七會議上提出“政權是有槍杆子中取得的”爭取理論,標誌着毛澤東由一個只拿筆杆子變成筆杆子和槍杆子兩手拿的戰士。我們不能只做一個紙上談兵的文弱書生,歷史偉人樹立的榜樣要求我“兩手都要硬”。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期間,以及解放戰爭期間,毛澤東都保持着一位共產黨員應有的先進性和樸素的生活作風,在艱苦的環境中寫出了《論持久戰》《關於正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正確指導了人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在確立了黨的領導地位后,仍與人民保持着密切聯繫,延安整風運動中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體現了一位共產動員心繫人民為人名服務的偉大歷史偉人形象,不得不引起我的反思。

  毛澤東的年輕時代奉獻給了祖國的成長,晚年的毛澤東並沒有坐在權利和榮譽編製的環境里安享晚年。看到毛主席每年都坐着專列行駛在祖國的四面八方,為淮河泛濫治癒而興奮地一夜沒睡,為吸血蟲病得以控制而歡呼雀躍,心繫人民,胸懷祖國,不禁令人敬佩之餘有些慚愧。

  七十多歲的毛澤東暢遊北戴河寫下了文采斐然的詩句“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島歪打漁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

  知向誰邊。”相信這種文采與他一生的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精神是分不開的,生活在那個戰火風飛的年代尚知學習勤勉,作為當代的一名年輕人有什麼理由荒廢光陰,安心度日呢?

  毛澤東能夠正確的知道人民走向勝利的關鍵在於能夠正確的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將馬克是主義中國話,產生正確的馬克是主義理論體系,知道中國人民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信念,產生獨具特色又符合中國國情的毛澤東思想。經過實踐檢驗,又經過了認識的第二次飛躍,作為當代大學生必須學習毛澤東思想,始終堅信毛澤東思想對當今社會的積極指導意義,始終高舉中國共產黨中國走向復興的偉大旗幟,為祖國做出自己應有的力量。

  不同的時代賦予人們不同的責任,二十世紀給與了幾代人偉大的使命,明確的時代任務。我很羨慕前幾代的人,羨慕那些知道自己活着的使命是什麼的人,不怕各種勢力的壓迫,勇於反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住的壓迫,。我們應該以毛主席為榜樣,肩負時代賦予的偉大使命,在充分的了解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礎之上做一名有為青年。



《走近毛澤東》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