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經典著作選編讀後感(一)
毛澤東是近年來人們有許多爭議的人物,贊之者把其捧入天堂,尊為聖人,貶之者把其打入地獄,侮辱之詞無所不用其極。這些評議真是令人眼花繚亂,極易混淆視聽。不僅,不同的人對毛澤東有不同的評價,人處於的階段不同對其也有不同評價,網絡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有的青年開始對毛有許多誤讀,參加工作進入社會以後,對毛又有了不同的評價。
我是七十年代生人,對毛起始的印象是從長輩那裡得來的。記得,他們都是稱呼毛主席如何如何,因為年齡太小的緣故,不知道毛主席就是毛澤東,大概十多歲才明白原來毛主席就是毛澤東。那時家裡藏的書不多,《毛澤東選集》卻有幾套,我也偶爾翻翻,說實話,讀不懂,對那些“階級”、“主義”這些詞彙也理解不了。對毛澤東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別人的口述,一些樸素的農民的話語,“毛主席逝世的時候,全國人民痛苦流涕,不知道以後怎麼過”,“要是毛主席活着,誰敢欺負咱國家”,“要是毛主席活着,當官的貪污那敢這麼厲害”。
上了高中之後,特別是學習了中國的現代史,對毛澤東的認識比較具體了。一部中國的現代史幾乎就是毛澤東的個人歷史,每個歷史緊要關頭都有他的身影。建立農村根據地、進行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贏得了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或許以今天的眼光看,這些並無特別重大的意義,但從歷史的語境看,中華民族已經屈辱百年,號稱東亞病夫,快到了亡國滅種的地步,還有那句話“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毛領導的這些運動,對於樹立中華民族的信心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抗美援朝勝利后,彭德懷的那句話特別解氣,“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宣告西方列強在東方海岸上架幾枚大炮就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這些歷史知識,讓我覺得毛澤東真是一個偉人,而且是五百年才能一見的偉人。
上大學后,對毛澤東的認識又多了許多角度。在五七年,毛髮動了反右傾運動,還制定了“引蛇出洞”的戰術,許多高級知識分子被打倒。五八年毛髮動了大躍進運動,放了許多衛星,小麥畝產超萬斤,最後致使餓死三千多萬人。毛還發動了文化大革命,國家陷入崩潰邊緣。這些知識大多是教授口述的,還有一些是內部刊物刊載的,當然還有一些所謂毛如何陰險的小文章。這些東西大多是未經證實的,有些明顯違背常識,大學教授本來就是毛澤東時代的改造對象,他們的話大多具有偏見。按照法律規定的證據規則,具有利害關係的證言是不能單獨採信的。這些認識是我現在的認識,那時也想不了那麼多。既然連大學教授這樣的精英都說毛犯了巨大的錯誤,那毛應該是錯誤不小,估計,三、七開的評價也是為逝者諱吧。
父親是軍人出身,複員后在一棉花廠工作。家裡過年的時候,總是供奉兩座像,一個就是所謂玉皇大帝,一個就是毛澤東。毛澤東的像是鐵像,中國共產黨九大講話時的像,不知道放多少年了,上面銹跡斑斑。就是這個鐵片,父親不知擦了多少遍,我也不知擦了多少次,當然是父親強迫的,因為我沒有他那麼強烈的感情。大學那幾年,我是搞不懂,為何父親對毛澤東有這麼深的感情,特別是受那些教授感染最深的時候,我簡直覺得父親太愚昧了,狠不得一腳把像踢出去。
工作七年了,身邊發生了許多變化,包括我自己。這幾年目睹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化,看到GDP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城市裡高樓越來越多,馬路越來越寬,農業人口越來越少,這些變化以數字和物質衡量可以稱得上日新月異了。然而在這些表象的背後我總覺得缺少一些東西,GDP增長了,我們的錢包並沒鼓起來,走在城市森林裡,那裡有我們的立足之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些人為了錢達到不擇手段的地步,山西的黑磚窯讓人觸目驚心,還有那昂貴的學費、高高的房價、沉重的醫療費,總之我們的幸福指數並沒有隨着經濟總量的增長而增長。特別是法律成為裝飾,有權便有一切,官員高高在上,辦事莫不託關係走後門,貪官越來越多,官僚主義越來越嚴重,更讓人心生憤恨。這是一個資本和官僚結合的社會,沒有這兩項資源便淪為被壓迫者。這些現象不正是毛澤東所反對的嗎?毛說過,我不能看見窮人受苦,看到他們受苦我就流淚。看到那些耀武揚威、欺下滿上的官員,我就越發想念毛澤東。
人類一切社會活動的目標就是過更好的生活,美好生活包括物質、精神、文化等各方面,並不是吃好穿暖就行。社會的發展還需要精神的支撐,基督教是西方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尚未有精神支柱,所以難免迷茫,價值觀也多有混亂。連央視的一個女記者都認識到,如果沒有價值觀的支撐,中國不可能成為一個強國。可我們的價值觀在那裡?社會發展到這地步,一些累積的矛盾越來越尖銳,連解決問題的方法都貧乏起來,市場經濟並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不妨把目光投向毛澤東,因為毛澤東思想的確是名不虛傳,那裡有許多認識世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可以借鑒的。
尼泊爾共產黨現在是執政黨,他們信奉毛澤東思想。近日,從報上看到印度東北一些武裝也是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的。中國著名企業華為,企業的戰略戰術也是借鑒毛澤東思想。可見,毛澤東思想還是有點用處的,並非一無是處。儘管毛澤東思想寫進了憲法、黨章,可我們的領導還有幾個人讀過毛澤東的原著?他們對毛的理解甚至不如外國一些毛派。
毛澤東思想主要體現在毛選四卷,一些文章是能夠傳千古的。不管一些人對毛有多少詆毀,毛的著作就是有力的辯駁,它的存在,是毛澤東具有敏銳頭腦、戰略眼光、超前思維的明證。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毛選放出的光芒何止萬丈。當然毛澤東的著作也有其時代背景,是不能完全適用於這個時代的,照抄照搬也有背毛澤東思想。
基於這些認識,我想談一些讀毛選的感受,以期拋磚引玉,增深對毛澤東的了解。我是一個小老百姓,對於毛澤東這樣的歷史偉人,是根本沒資格談論的,一些淺見只不過是徒增笑柄,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毛澤東這個話題對某些人過於敏感,說一些他的好話,要惹一些人極大的憤恨,又要在網上極盡誣陷侮辱詛咒之能事了。西方哲人這樣說,雖然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堅決捍衛你發表不同意見的權利,請這些人好好學習、理性發言。
真理越辨越明,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鬥,對毛澤東辱罵的聲音越大越證明你們的心虛。隨着時間的推移,毛澤東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會越來越高大。這個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由一些精英歪曲歷史、愚弄百姓的時代過去了,歷史是由人民書寫的,將不再是一句空話。
毛澤東經典著作選編讀後感(二)
在中國,人人都知道毛澤東。它不僅是我國政治領袖、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有一定的文學成就。
《毛澤東語錄》不僅收錄了毛澤東的文學成就,還體現了我國曲折的革命歷程。從武昌起義到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第一次反圍剿到紅軍長征這些雖然都以詩詞的方式記錄,但都詳細的寫出了革命軍人的艱苦、頑強不屈的精神,我們也能深刻的體會到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我們國家走向繁榮,走向昌盛。讓世界人民知道,中國人民自從有了共-產-黨的領導,就站起來了!
雖然我國現處於和平年代,沒有戰爭,也就不需要獻身,但是我們要學習偉大的毛澤東思想,不朽的革命者的精神。我們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屈不撓,面對困難要勇於戰勝它。我們就像是祖國的花朵,毛澤東思想是陽光,偉大的共-產-黨是我們的園丁,他辛勤的哺育着我們,讓我們茁壯成長,為國家建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從中我們還可以認識到在學習過程中要積極進取,努力學習,刻苦鑽研,有不懂的問題要積極思考,解決問題,不辜負黨、國家為我們提供的良好條件。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要吸收陽光、水分,茁壯成長。我們是新中國的希望,國家新一代的接-班人。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讓我的國家更加強盛。
在有陽光、園丁的呵護下,我們充滿希望、充滿信心,我們永遠相信將來的中國會是一個嶄新的中國。因為在毛澤東思想的錦旗下,我們一定會成功!
毛選諸多篇章之中我最喜.的是他1927年3月所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其次還有《反對本本主義》、《實踐論》、《論持久戰》、《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黨八股》等。就主要說說我對《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一些看法吧。此文是為了答覆當時黨內黨外對於農民革命鬥爭的責難而寫。當時國民黨的反動潮流聲勢浩大,以陳獨秀為首的右派不敢支持已經起來和正在起來的農民革命鬥爭。毛澤東的考察歷經一月,和有經驗的農民和農運同志開調查會,仔細聽他們的報告,得到了不少的材料。他先陳述農民-運動概況和批評了反對農民-運動的謬論后,過細檢查農民所有的行動便總結記述了十四件大事,雖然時代相隔甚遠,仍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農民-運動如火如荼的氣勢。真真佩服毛澤東高妙的語言,沒有一個高深的字眼,朴樸素素的口語化文章,深邃而有力。這是很多很多書籍文章所缺乏的,不管是文藝類,還是所謂學術類著作。
即使是《實踐論》和《論持久戰》這樣理論性強的著名篇章,也是能夠比較輕鬆讀下去的。因為它們思路簡明清晰,語言仍是一貫的平易嘛。比如說在《論持久戰》毛澤東的批評用語,大意是:什麼叫做了等於白做 難道說吃了飯拉了屎就等於沒吃,睡了覺醒來就等於沒睡嗎 《反對黨八股》中的犀利語言一直都可以發揮出耀眼光芒,要知道現在學術界論文的有氣無力難道還不夠嚴重嗎 而“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我深信在任何時候都是非常靠得住的話。
這三卷中,我不喜歡甚至反感的文章也有,那就是第2卷中的《斯大林是中國人民的朋友》,這寫於斯大林六十歲生日前夕。毛澤東說,“因為現在全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類都是受難者,只有斯大林指示的方向,只有斯大林的援助才能解脫人類的災難”。不管當時的歷史背景如何,或者這也不過是應景之作,這樣的文字並不好,讀來還是覺得內心不順。此外,還有一些不喜歡的地方則是許多文章中或末尾動輒出現的“萬歲”字眼。
對於毛選,我就說到這兒吧。總之,它們不會叫人乏味,不管是不是已經膩了一些文字。它的質樸清新,說理簡單明白會叫人覺得很舒服,這就是——如沐春風。
毛澤東經典著作選編讀後感(三)
一開始總以為自己的知識水 平很難讀懂《毛澤東著作》這類書,而且讀起來會覺得很無聊,可是當我堅持 下來的時候,我才覺得事情不是我想象 的那樣,更意想不到的是當你讀進去的時候一點也不覺得乏味抑或無聊,也不是那麼的難懂,除了一些因舊事遠去的生疏感之外,並不覺得煩難,讀《毛選》也能讀的的意興盎然,讓人有醍醐灌頂之感。
當我開始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一個疑惑那就是毛澤東思想 是什麼?以及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我帶着這個疑問開始慢慢仔細的品味 這本書中的含義與精髓,以及讀完這本書所帶給我的啟示 。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 相結合的產物。它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把中國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 作了理論概括而形成的適合中國情況 的科學的指導思想。它是馬列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 了的適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在中國以外通常被叫成“毛主義”。中國共產黨則一直使用“毛澤東思想”,或使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提法。
毛澤東的實事求是原則蘊含了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精髓實事求是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基本點和精髓。所謂實事求是,也就是從客觀事物的本質去研究和探討其中所固有的規律性。它集中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 路 線。按照這條認識路線,在實際工作 中就必須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因此,要做到實事求是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根本的途徑就是必須從實際出發,向認識的對象,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的認識過程,才能把握事物的規律,作為人們行動的嚮導。在毛澤東哲學思想中,實事求是的過程,也就是調查 研究的過程,即是認識客觀規律的過程。
毛澤東強調尊重事實,尊重規律,就是把“實事”作為認識的出發點和根據,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論的根本立場;“是”就是指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而承認事物是按照自己所固有的規律永無止境地運動、變化 和發展着,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求”就是去研究、去探索,通過科學研究和各種實踐活動 ,獲得真理性的認識,然後又反過來指導實踐,從而達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複以至無窮”,這就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根本方法。總之,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把詳細地佔有的材料 進行分析 、比較,然後加以綜合性的處理,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可見,實事求是原則簡潔明晰地表達了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基本內容。也就是說,毛澤東哲學思想既是實事求是原則的根據,又是這一原則的具體體現。因此,實事求是原則涵蓋着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精髓實事求是原則的最根本要求就是要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我國的社會 主義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努力探討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道路,以便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實踐證明,什麼時候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革命就能勝利,就能發展;反之,革命就要遭到挫折 ,就要失敗。這是我們黨幾十年的革命經驗總結出的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毛澤東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認真總結這方面的經驗和成果,並概括為實事求是這個基本原則進而把它作為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基本點和精髓。
當我慢慢投入在這本書中的時候我似乎慢慢的與我們偉人的思想結合了,他讓我懂的了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群眾路線 是黨的根本路線。
每個人 心中應該都有對毛澤東的定義,我個人認為以《左傳》的“三不朽”的標準來衡量,毛澤東符合這三個標準。立德,毛澤東是最能代表中國精神 的符號之一,以其頗能代表炎黃子孫形象的容貌、博大的胸懷氣度、強烈的革命精神贏得了全世界嚮往革命和進步人們的愛 戴。立功,他締造了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領導 中國人民結束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從而第一次 挺直了腰桿,使得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立言,他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 和文章 ,他的詩詞和歷史上任何一位文學家相比也毫不遜色,他的著作擁有世界上最多最崇拜的讀者,他的畫像在人們心中有最深的烙印。這是儒家品評“不朽”的標準,我覺得毛澤東的意義早已超越了這個意義。
如果說《毛澤東著作》有什麼瑕疵,我想最明顯的就是《斯大林是中國人們的朋友 》因為現在世界大多數人類都是受難者,只有斯大林指示的方向,只有斯大林的援助才能解脫人類的災難。雖說這篇寫於斯大林六十歲生日 前夕的文章或者指示應景之作,但這樣的文字還是讓人很不舒服。坦白的說,這幾乎完全顛覆了毛澤東的個性 ,還有,不少文章末尾動粗出現的“萬歲”兩字,總讓人聯想到毛澤東晚年的個人崇拜。但是,人無完人,瑕不掩瑜,而且這些瑕疵還使毛澤東這個偉人的形象顯得更加真實豐滿。
時間 和水平所限,許多深奧之言未能得到透徹的認識,但收穫已經很多了。《毛選》里睿智之恩,哪怕僅是融會貫通三五處,就足夠我們受益終生,以後我一定還會專門抽時間研讀這部精品,在與偉人交流 思想的過程中,加深對紅色歷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養,增強自己的責任 感,爭取為中華 民族的偉大復興盡自己的一份力。
毛澤東經典著作選編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