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黃帝傳》有感

讀《黃帝傳》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讀《黃帝傳》有感

  凡事煩心乏身,日為生計奔波,一部大著《黃帝傳》,數次捧讀,總因瑣事攪擾而未竟。借辛卯春日之暇,用心研讀,終於領會全書氣勢之恢弘、故事之精彩,深感作者毅力超凡,勇氣可嘉,故一吐為快。

  《黃帝傳》是一個十分重大的題目,他不是一般人所能駕馭的。因為要寫好這個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最起碼得擁有相當深厚的知識儲備,含蓋天文、地理、考古、民俗、歷史、周易、八卦、星相、風水、面相、甲骨、金石文字、卜辭、巫術、科技、醫藥、建築、軍事、音樂、圖騰崇拜、民族史等,唯如此才能使整部作品既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又能突出人文初祖肇造華夏文明的赫赫之功。

  "為丈夫者,志在四方,人生在世,不幹一番大事,枉投人胎。"是小說中軒轅對自己的鞭策。但何嘗不是作者自己的心聲呢?他決心用一己之力,將煌煌百萬字的黃帝四部曲完成,這便是他心目中最大的事。為此他幾乎踏遍了所有炎黃遺迹之所在,考證搜集了大量的基本素材,翻閱過他幾乎所有能接觸到的有關黃帝的文獻資料,同時又處處留心留意,對有關民間傳說的整理運用,歷時近30年,終於寫就了《黃帝傳》的第一部《萬里崎嶇》。

  寫小說,尤其是長篇歷史小說,離不開虛構和想象。而這想象又不能是憑空捏造的,是要有根有據的。正如俗語所言"有個影影,編個籠籠".但李延軍要做的並不是編個籠籠那麼簡單,他是要編一個超級大的龐然大籠呀!那麼這個影影就要在上古神話、歷史遺迹、民間傳說和《山海經》中去尋找、去開發,從而在這些有限的影影的基礎上,加入作者豐富的想象和推理,展開小說情景的描述和故事的走向,使作品更有真實感和可信性。讓讀者覺得還像那麼一回事。

  伏羲、女媧、少典、榆罔、軒轅、蚩尤、倉頡、神荼、鬱壘、蓐收、風后、力牧、赤松子、廣成子、容成子、寧封子、馬師皇、雷公、天老、吳權、西王母、項先生、赤將、貨狄、句芒、滑稽、嫘女、采女、素女、應龍等上古人物的描寫,無不具有強烈的個性,鮮明的特徵。軒轅的英俊神武、謙虛好學,禍父、禍與蚩尤狂暴粗野,附寶、采女與嫘女的賢慧勤勉,炎帝榆罔的狹隘保守,倉頡、沮誦與孔甲的書生之氣,滑稽的幽默可笑,巫師隱士們的神秘飄逸,少昊的風流倜儻……都寫得極為生動傳神。同時,作者把自己對陝西對陝北對黃陵的一些生活經驗,大量地融進了小說中,很形象、很生動地說明了這一地域的文化氛圍。如"不怕慢,但怕站"、"偏大的愛碎的,中間夾着受氣的"、"糶石灰的見不得賣面的"、"男女搭配,幹活不累"、"促哄"、"三單不如一棉,三棉不如一纏"、"輪了個雞娃子"、"三錘兩梆子"、"三九三,凍破磚"、"立筷子驅鬼"、"滾下坡碌碡",把父親叫"大",脾氣耿直叫"犟脖子",晚飯叫"喝湯",熏蚊子用"火腰"等。這些地域元素都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幾乎所有的發明創造都有其偶然性,同時又在偶然性的基礎上推廣發展,進而形成一種思維,其逐步完善的結果,就有了以後偉大的發明創造。如小軒轅發膽陶甑,巫師玄發明青銅,岐伯對於戰鼓、附寶對於蕎麥、嫘女之於桑蠶、貨狄從獨木舟到排舟,以有軒轅、倉頡等人對文字的發明等。

  詩詞成語略作改動,既有助於讀者對小說情景的理解,又能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而發會心一笑。榆罔東巡途中那"春風得意牛蹄輕"的醉人畫面,牛群橫渡南洛河"紅牛浮綠水"的精彩場景。孔甲痴迷於琢磨龜甲文字的神態,妙喻為"望甲欲穿".還有諸如"勝者尊長敗者賊"、鹿不停蹄、助禍為虐、一牛當先、樂不歸夷、神蛇見頭不見尾、放之四海而皆靈、"天下有事,匹夫有責"等,無不體現了作者別具一格的匠心。

  《黃帝傳》自成書以來,好評如潮,美言多多,可謂前人評述備矣。余繼發感言,因水平見解局限,看法或有不當,還望讀者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