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小故事讀後感(一)
上虞市鶴琴小學 鍾莉
今天,我陪女兒一起讀了一則毛主席爺爺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了毛主席節儉清廉的事例,讓我們深受感動。
提到廉潔,大家一定會想到為官清廉的于成龍、公正嚴明的包青天、以身作則的周恩來,他們都是廉潔的模範,我們學習的榜樣。
毛主席的節儉清廉家喻戶曉。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候紅軍天天只能吃乾糧和青棵面,有時候,只能吃糙紅米和南瓜煮稀飯。開頭吃幾餐還覺的有點香甜,吃多了就會覺的難吃,可是毛澤東不搞特殊,仍然和戰士們從一個鍋里盛飯吃。警衛員小胡看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每餐都和戰士們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飯,非常不忍心,便給毛主席蒸了半斤米飯。毛主席看了很生氣,硬是不肯吃,還說道:“我不能搞特殊。南瓜稀飯又香又甜,很好吃嘛。戰士門能吃,我就不能吃嗎?你要知道,受壓迫受剝削的窮人連野菜都吃不上了啦。快把飯送回去!”小胡還想說什麼,可是毛澤東已經把那碗白米飯塞回到他手裡,小胡沒辦法了,只好把飯拿回廚房去了。
讀了毛主席的廉潔故事,我深受感觸。而女兒想到自己平時不太愛惜糧食的行為,也深感慚愧。今後,我們一定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並且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重清廉,能正確對待財物。相信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廉潔小故事讀後感(二)
今天,讀了一個廉潔小故事《這比人民群眾吃得好多了》,透過短短的幾行方形黑體小字,讓我看到了一個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的好總理。他的那個夾起一片菜葉在碗底一“抹”的細微動作,已在我眼前揮之不去,他的那句 看似平淡的話語:“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會忘記過去,就不會忘記人民哪!”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位國家的總理,卻連一粒小小的米也不浪費,讓我感到非常驚訝,在我心目中,總理可是個大官,每天吃的都是山珍海味,能呼風喚雨,生活過得悠然自得。而總理卻和普通百姓一起吃粗糧,還帶頭不吃豬肉、雞蛋、稻米飯,確實讓人非常敬佩。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浪費的現象比比皆是:不要說一粒米,就連一碗飯,如果不想吃了,都會毫不猶豫地倒掉,學校食堂中,剩飯、剩菜堆得像座小山。我想,這一座座“小山”,周總理看了在心痛。
想想以往的我,深感慚愧。每天早晨,我從不吃媽媽燒的粥,而是天天向爸爸“點菜”,今天“餛飩”,明天“小籠”,後天又要來個“福臨門麵包”,幾乎天天翻花樣。每逢,星期天,還吵着要去肯德基,麥當勞,還總想着什麼時候去飯店吃頓大餐。哎,想想周總理,想想烈日下的農民伯伯,我真是太不應該了。
今晚,就去對奶奶說:“媽媽,我突然很想吃你燒的白米粥了!”
讓我們都來做一個“勤儉節約”的人吧!讓這種精神的清風永遠吹拂在我們校園上空!
廉潔小故事讀後感(三)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特別是他為了治水而三過家門不入的傳說,更是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可是禹王曾下過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而且這一道戒酒令與廉政有關,恐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道廉政令,這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
故事是這樣的,大禹有一個女兒名叫游春,有一年春天,游春在路上偶然聞到一股奇香,她尋香便找到了一個叫儀狄的家裡。原來儀狄是釀酒的,他釀出的美酒又香又醉人。游春一喝,不由得感到渾身舒暢,便把儀狄請到了王宮裡去釀酒,說是等她爹大禹回來好喝。儀狄釀的酒好,王宮裡的人沒一個不想喝的,有些人趁大禹不在,便經常飲酒作樂,自然這樣一來就耽誤了辦事。後來,大禹治理了九條大河回來,游春就立即將美酒獻給大禹喝,大禹喝后也覺得味道好極了,便連喝了幾碗,於是大醉。一醉就兩天昏昏沉沉什麼都不想干。酒醒后,大禹猛然悟到酒喝多了要誤事。於是,他把臣子們召集起來說:“酒雖好喝,但難免誤事。”還斷言:“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於是下了一道戒酒令,不準人們再釀酒、飲酒。 可是,儀狄還是偷偷釀酒,並一代一代傳了下來。到了商紂王時代,這個暴君為了飲酒作樂,專門把儀狄的傳人召進王宮大量釀酒,把酒裝到花園的大池裡,把肉掛在樹枝上,“酒池肉林”荒淫無度,最後亡了國。後人通過歷史故事總結出這樣一句帶有真理性質的名言:“禹王戒酒傳天下,紂王酗酒失天下。”
這個歷史故事對我們是很有啟迪意義的。美酒、美味、美色味道好極了但凡是人誰能不喜歡,何罪之有 在這個世界上生來就抗拒美好東西的人恐怕在正常人群中是找不到的,是人都有七情六慾嘛。但是當美好的東西成為了一種誘-惑的時候,人們面對誘-惑就各有不同了。比如,誘-惑在大禹這樣的人面前馬上就變成了一座警鐘,立刻讓他聯想到“亡國”的大事上去了;而在荒淫無道者商紂王那裡,誘-惑就成了一把利劍,一讓他亡了國,二要了他的命。 歷史之鑒使人警醒,雖歷經上下五千年其教訓對我們現代人來說,猶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