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曾國藩有感

讀曾國藩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讀曾國藩有感

  篇一:讀《曾國藩》有感

  從小至今讀過的書籍很多,似乎哪本書看完后都有感觸。但仔細一想,十多年前我看過的《曾國藩》這部小說給我的感觸最深。

  這部三卷本的小說是我省現任作家協會主席唐浩明的成名之作,對100多年前清朝的大人物曾國藩作了深入細緻的刻畫和描寫。記得我當時從書店買回這套書,只花兩個通晚就看完了。

  曾國藩歷來是個有爭議的人物,譽之為聖賢、毀之曰元兇。但掩卷長思,曾國藩的確是個能人、是個功德近乎完美的人。大致說說吧:

  一是他的進取精神值得學習。他從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鄉下孩子,通過科舉考試,先是秀才、再考舉人、最後考中進士,並進入當時朝廷的最高學問機構—翰林院。這條路徑絕不是一般人所能走下去的,但他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居然成功了。除開天份、機遇之外,更多的是他那頑強的學習精神使然。

  二是他那超人的洞察力值得欽佩。他從一介書生投筆從戎,通過自己募兵、訓練出戰鬥力很強的湘軍,最終將太平天國起義鎮壓下去,為保住大清的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當然,在此不多評說他的政治立場,這方面的評價已經很多很多,有人謂其為"元兇"就由此而來。單從他在軍事行動和複雜的政治格局中表現出來的超人洞察力這點,就頗令人覺得他很不一般。他的裁撤湘軍、他的忍辱負重、他之後大力促進洋務運動,等等,無不證明他不愧是個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這種洞察力的形成,離不開廣博知識的積累、離不開善於審時度勢的頭腦。

  三是他的慎獨精神值得借鑒。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寫日記,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日記中,他不斷地反省自我每天的得失成敗。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不惜痛責自己,並在今後有意識地加以改正。數年下來,成就了一個人格完整、立身修德堪稱楷模的曾國藩。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現在有如此多的人研究曾國藩、崇拜曾國藩了。

  當然,曾國藩值得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唐浩明先生寫的這部小說,基本上遵循史實,為我們今天完整地了解曾國藩可謂是開啟了一扇方便之門。謝謝唐先生、更謝謝曾國藩老先生,是你們教會了我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篇二:讀曾國藩有感

  讀完曾哥的發跡史,給我最大的感觸莫過於對於自身的自律。曾哥嚴於律己,嚴於律貪,寬以待人。文章雖然主題性比較強,即更多的是褒揚曾哥,而無批評或指點之處,更無失算和負面描寫,讓人不難聯想到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宣傳。但孔大聖人亦有犯錯打盹之時,滌生亦能外乎。

  我想之餘工作以來的諸多困惱,更多的是自己內心的不安分。這個確確不是個人能夠擺脫的戾氣,時代使然。一個積極向上的國家必然需要一些不安分的因素,不至於日本死氣沉沉。但,不安分也是有內分的,一種是對於自己現實表現不滿意,也就是自己的表現沒有達到自己所要求的高度。一種就是盲目崇拜物質和硬性的精神刺激,對於內心的貪念無法把控。

  身邊接觸到的社會人士都是底層百姓,他們能夠體會到社會的艱辛和不公,但是往往他們只是一味的抱怨而忽略了自身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又或者他們是選擇性遺忘。當一個人在步入中年而鮮有成就的時候,他們會給自己的命運定了基調,失去了奮鬥的動力,只是更多的養家糊口,像尹明善和陳曉這種中年創業少之又少,當然成功的更少。因此我們身邊充滿了對工作和社會的抱怨,充滿着悲觀的情緒,充滿着潛規則和厚黑學的強大市場擁躉。我們大白紙剛出社會很容易受到這些思想的左右,無論你的蛋有多麼的定,畢竟對於這些你處於未知狀態,未知當然就缺乏判斷力。

  拜讀完此書有一個遐念徘徊在腦中,除了身邊的這身衣和手上的IPhone我們跟兩百年前的人真的有大的區別嗎? 做事的還在做事,做人的還在做人,拍馬的也會做事,做事的未必拍馬,也許天上的那朵浮雲就一直沒有換過吧。又或者這就是黃種人的烙印吧。

  孩童的教育告訴我們好人就是好人,永遠都是好人,打飛機的時候也是好人。這種單一的,固化的評判標準,讓我們習慣於英雄式的崇拜。當然這些年愚民也開化了,對於粗野的李雲龍寵愛說明了百姓們更愛有缺陷的英雄了。

  有一點可以確定,雖然很少人能做到,但是人人都會發自內心的喜歡正直,睿智,海量的人。從這點出發我還是更多的相信人之初,性是善的。

  篇三:讀曾國藩有感

  在午後安靜的宿舍,我一個人捧着一本書,細細的品味,我觸動甚深,我似乎忘記我自己。它使我對曾國藩這個偉大的人物有了一定的認識,他為官清廉簡樸又敢與任事,剛正不阿……即為廉官又是能員,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國家的未來,看到了一種鐵的品質,它激勵我要恪守自己的信念,無論在什麼時候也不能夠改。從他的身上我學到如果在這個複雜的社會的關係中如何去處理好與上級,與同事,與下級,與家人的關係。

  在別人的眼裡曾國藩也許是個固執頑固的人,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為官就是為了發財,光宗耀祖,而曾國藩卻天天吃豆腐,腌菜,身為朝廷二品大員還要依靠借錢生活,還有賣字畫來維持這個龐大家庭的生計。在那種社會中,飢荒,天災,……中國內憂外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請政府腐敗,無能,誰都在為自己,想為自己謀求利益,宮廷的權利的爭鬥。滿族對漢人的歧視,漢官在朝廷中也受到滿人的排擠。誰都想向上爬,唯有曾國藩他沒有去巴解睡,自己走自己的路,讓其它的人去說。在處理滿官欺壓,魚肉百姓時,他毫不給情面,鐵面無私,冒着自己的頂戴和頭顱果斷的公正的處理好每件案子。他一個人身兼數職,整天忙與公務,大小的事物都要經過他一個人的手,但是他還是做到那麼的遊刃有餘。

  曾國藩是清朝罕見,歷代罕見的人,他‘’出淤泥而不染",京城時常都有應酬,為了省錢,他卻謝絕參加任何的宴會,為了省錢,雖然是大官但是沒有坐二品大官坐的轎子。他為了大清朝,他多年沒和母親和妻子兒女見面,對待下人從來沒有看低他們,對待朋友有情有義,在他送別恩師的時候最能夠體現他的這種的情義了。他一心向著國家,大公無私!在曾國藩我們能夠學到很多的東西,特別是他那種對真理的追求,和對自己的嚴格的要求。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要改變,我們要一份責任心,對待工作要克盡職守,兢兢業業,對待身邊的朋友要有情有義,對待親人要盡我們的孝心……

  篇四:讀《曾國藩》有感

  子歲新春之際,時之隆冬歲末,心靜之餘復讀《曾國藩》三卷,比昔年耶島排解寂寞添趣而讀時,更有新的理解和感觸,也更使我感到的其人、其事、其思、其語的博大和精深,也明白為何上朝國君的敬佩,淵出於何。

  回顧我之泱泱大國,偉人英雄輩出,卻無過於與我輩如此之近者,唯曾滌生此人爾。讀此書令我增智許多,看先賢也從年輕豪邁成長,歷程艱辛磨難,后又感悟人生,奪其命者!實為常年之思勞也。然其思又於其筆流傳於世,不妄後輩幸事。

  曾國藩值得我深思的轉折有二,一為事業成功后的轉變;二為行將離世的轉變。也可以說成是,首先為為人處世的行動上轉變,此藉助於老莊,次為精神思想上的蛻變,此藉助於帝王霸業之術,變稱可為經世濟民之法。前者是其由成功走向成熟,後者使其由成熟徒生遺憾。曾國藩以挺經律己,終於取得巨大成功,使自己的事業走向了人生的頂峰,本應該世人稱賢,但是卻遭到朝廷其他官員的非議,使其徒生變故,處於驚險之中,只能自減羽翼借故歸隱,雖迎合了古語中"福禍相依"道理,但更是道明了用何思路處世的含義,儒家經世之論畢竟被老莊無為而替換,此乃人生的一大精練,然若無年齡和時世的熏陶,何能為此?上善若水、大智若愚,好說卻難做也!觀當前之時世莫過於此,出事業、人生、朋友、理想之俗務,當以才能為建功立業之手段,以柔善為盤桓守成之方法,方可略有小成,為我等之大戒也。每歲增過天命眾人士,回首往事,或成功,或失敗,或痛苦,或歡樂常有感慨,悔人生不能復古重來,由衷之言脫口而出,人均不能免俗,只不過因人而異,皆由環境地位不同而不同罷了,一代大儒尚且如此,何況我等凡夫俗子呼!此為人生之撼事也,也是上天因歲增而給人們所帶來的快樂之一吧,如能參悟朝起而聞暮鼓之人,早已跳出三界紅塵之外了。

  讀滌生之生平,境界難以攀越,但遇事多思之界、處驚不變之境、日常勤筆之法,皆是我等學而習之。嗚呼!樂哉!此實乃靜心修習之良法也!

  篇五:讀曾國藩有感

  我本非文壇大家,也不是經世學者,粗略讀完《曾國藩傳》和《曾國藩家書》之後,心中略有不平之處,有慷慨之氣,因此故作文雅,記錄文字,僅為自娛耳。

  曾國藩是一代文壇大家,軍事統帥,中興之臣,也是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買主求安的賣國賊,是封建倫理的衛道士,這一點我們總所周知。

  曾國藩出身卑微,祖上也沒有什麼成就,可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自幼飽讀詩書,刻苦鑽研,潛心休學,主張經世致用,渴望功名之心急切,這是他以後能夠被賞識重用,官之極品,披堅執銳,叱吒風雲,光宗耀祖的前提條件。

  身懷絕學,渴望建功立業,為國爭光的曾國藩,自己在上京之後知道,要想得到皇帝賞識,就必須投其所好,於是委身於唐鑒名下,在一幫士大夫的保薦之下,終於在朝廷能夠為官做宰,這是他以後建立不朽功名,名垂青史的重大意義上的轉折點。

  曾國藩在兩次回家奔喪之間,都是臨危受命之際,在忠孝之間他明智做出選擇。由於洪秀全,石達開,楊秀清等人發起的反清農民起義,身處紅塵亂世國運衰弱的他,敢於抓住機遇,操辦湘軍,創立水師,創辦安慶內機械所,設立審案局,跟太平天國將領一決雌雄,他要應付的不只是太平天國的重重圍截,而有咸豐的猜忌和大臣的挑唆,還有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戰鬥實力,例如招兵買馬,糧餉問題等。在與之較量中,無論是官場或是戰場,幕僚之間或是兄弟之間,軍政事物或是家事之間,總能夠權衡利弊,進退自如,明哲脫身,真不愧為一代文武梟雄的傑出典範。在天平天國後期,天京破陷之後,位高權重的他身兼欽差大臣,兩江直隸總督,督辦蘇、浙、贛、皖四省軍務,朝廷半壁江山都由他調遣、指揮。其實在攻破天京之際,作為這樣一個老謀深算,處事圓滑,城府極深,心思縝密的大將之才早就想過是否要成為第二個趙匡胤,可是,最終還是沒有改弦更張,這一點又體現出了傳統文人但求無過,明哲保身的特點。那他又是怎麼做的呢,首先大力削弱自己的嫡系湘軍力量,在能夠保住自己的功名,侯爵之位,其他什麼都可以不要。在這裡,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曾國藩變通的出世思想和智慧的哲學思想,這是因為如此,才使得他得以成就和保住功名,福祿兩全。

  再者,曾國藩殘忍暴虐,湘軍殺怒成性,這是事實。在天津教案中,曾國藩委曲求全,投降賣國,只求自保,殘害同胞這也是事實。但是我覺得曾國藩本人比起他的學生李鴻章來,無論是才學、修養、治國、平天下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所以還是不要把曾國藩與李鴻章相提並論,不可同日而語。

  篇六:讀曾國藩有感

  讀完第一本曾國藩,對曾國藩這個人有些自己的見解。

  他對自己的人生價值相當明確,讀書遍布其終生,讀書之勤,古今少有,這種精神正好激勵着我們年輕人,以讀書為高尚之舉,以讀書為興家之道,這或許是每一個讀曾國藩的年輕人最有收穫和最有價值的東西,要是每個人都能夠用曾國藩的價值觀引導自己的前進之路,能夠用曾國藩的勤奮之舉引領自己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能夠用曾國藩的用人之道豐富自己,那我們的思想和行動都將得到無法衡量的提高。

  曾國藩出生寒微,但他始終以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平步青雲,在歷史上寫下重重的一筆。清朝晚期,太平天國運動盛行,步步緊逼搖晃中的清朝政府,戰勢越演越烈,清政府派官居戶部右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副部級幹部)的曾國藩去建湘軍抵制太平天國運動,最後經歷很多困難,一個文人硬是活生生的把太平天國運動抑制下去。

  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當一個社會的政治制度已經不適合這個社會的生產關係的時候,他必然需要改革以求適應社會的發展規律,在曾國藩時期已經是封建社會矛盾重重,社會關係緊張並急需要有一個新的政治制度來改變現狀,於是出現了太平天國運動。雖然這個運動是打着上帝的口號,但並不代表他的存在沒有意義,並不代表他的反抗沒有價值。雖然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但他興起說明了當時的封建社會已經是搖搖欲墜了,在此姑且不談平天國運動失敗的真正原因,光是在清朝政府這個已經走向衰亡的封建政治制度下,一個文人公然能夠拖住歷史的車輪,將封建政治制度延續要幾十年,由此可見他的力量是多麼巨大,他的手腕是多麼高明。我們不能以清政府的滅亡判斷他是失敗的,雖然他是在挽救清政府。從另一個角度出發,他是在與歷史較勁,可奇怪的是他真的成功了,成功的讓清政府沒敗在自己國家的人手裡,而是讓清政府敗在了洋人手裡,或許這個是他無法預見的,也或許他知道太平天國運動就算勝利了結局都會是一樣,難道當時的他已經看到太平天國運動的局限性?真正要拯救一個國家,重要的不是挽救這個國家腐敗政治制度帶來的弊端與矛盾,這個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本十年解決了,下一個十年又出現了,無窮無盡,無休無止,而更應該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當時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這才是根本,才是根源。當時的曾國藩已經是個文化底蘊很深的人,難道是這個問題他看不到嗎?又難道是他已經看到了所以才去做的嗎?我們都無法對此做出評價,這個評價本身也都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從讀曾國藩這本書後,我們更應該吸取的是其中重要的積極元素,比如曾國藩的為人處世、用人之道、學習之勤、堅持之力等等一系列優秀的東西,這才應該是曾國藩給後人留下的真正寶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