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讀書筆記
讀男人的小說有兩個人,一個凡爾納,一個是海明威。凡爾納自不待說,他那敏銳目光,廣博的知識,超凡的想象力總是讓人驚嘆不已;而海明威則是一副硬漢形象,無論他在美洲,在歐洲還是在非洲,他簡潔的筆調和生動的情節觸及當時在社會上各種男人的生活,其中《老人與海》更是悲嘆了一位末日英雄的不是失敗的失敗。
印象中,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應該已經讀過三次了。第一次應該還是在初中的時候,那時候,中國還沒有改革開放,好不容易找到的一本外國小說通常都是被翻爛了的四五十年代的繁體版。當時我讀的那本《老人與海》連封面都毛糙到看不清了,每頁都卷了毛邊,甚至連書角都零落成圓角了。而且排版還是民國時的豎排,讀起來很不容易,也很不方便。就算這樣,讀起來也是如饑似渴,不認識的繁體字就通過查字典去解決。幾本書讀下來,繁體字也就都認識了。現在看來繁體字真的比簡體字更容易辨識。
初讀《老人與海》,那時畢竟還是孩子,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古巴老漁民的堅強和自信,而是感覺好玩。漁民的生活,海邊沙灘,沙灘上漁民的孩子們以及拍岸的浪濤,駕船出海的驚險等等這些情節都會讓我們這些沒見過大海的初中生們對大海產生種種聯想。至於說老漁民最終把捕到的大魚歷經千難萬險拖到岸邊,而大魚只剩下了骨頭架子的時候。我也沒有覺得這個老漁民有多麼偉大,認為他只是運氣不好,就像其他漁民也相信他運氣不好一樣。所以,第一次讀《老人與海》僅僅是看了看熱鬧。
大學之後,因為功課的需要又再次讀了《老人與海》。這次閱讀的感受和第一次完全不一樣,開始深切同情老人八十多天沒能捕魚的窘境以及周圍人都認為老人邁入老境的尷尬,甚至替老人着急,為什麼不馬上施展自己一輩子的捕魚經驗而獲得的秘訣,儘快出海來證明自己呢?而當老人終於以硬漢的姿態完成史上最大的一次捕釣,我為他拍案歡呼;而當他拖着大魚回程而遭到鯊魚圍啃的時候,我為他着急,當他拖着巨大的魚骨架回到港口的時候,我為他惋惜。那時的讀後感就是欽佩作者海明威,他能讓讀者隨着他的情節設計和人物的悲喜經歷,一同呼吸,感同身受。因為這本書,我還找來了海明威的另外着作一一閱讀,每一次閱讀都能感到一個男人身上那種狂野不羈的氣魄。甚至希望自己也能有如此的經歷。不過那時,按照教學要求,我們必須去判斷作者海明威之所以寫這本書的目的,他想表達什麼?他希望作者能夠理解什麼?甚至希望作者獲得什麼樣的啟示?以及書中是否揭露了資本主義對勞動者的剝削和壓迫。由於要被訓練成這樣的思維邏輯,要想把書中人物和作者的命運跟現實中的個體,如我等學生的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結合起來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進入中年,在一次旅途中,我第三次閱讀了《老人與海》。這次的感受已經不再是年輕時代那樣很輕易被書中人物所左右,被其意義所牽累,而是多了思考。認為作者寫書並沒有那麼複雜的社會意識,人家不過是把生活所反映的一些思考包括性格寫成了故事而已。也僅僅是個故事,是個小說。如果說有什麼揭示,那不過是對失敗的思考,特別是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你可以失敗,更可以接受失敗,但不能接受沒有經歷的失敗,你必須接受挑戰,在激戰的過程中失敗,那不是失敗。是一種榮譽,就像雄獅身上必須有的傷疤,那是失敗后的勝利。
書中老人拖着一副巨大的魚骨出現在港口,人們驚嘆於老人不服輸的鬥志。他以此證明了自己曾經拼搏過,就算失敗也是勇敢。所以,這本小說給我的啟示就是:男人即便失敗也要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