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習近平用典》有感

讀《習近平用典》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讀《習近平用典》有感

  "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文稿引經據典,從諸子百家到唐詩宋詞,把古人治理智慧運用於治理現代化的當代實踐,以經典名句畫龍點睛,給我們提供了智慧啟迪和強大的精神力量。

  總書記的《習近平用典》一書,是從總書記數百篇講話和文章中遴選出他使用頻率高、影響深遠的經典之作,全書共六個部分,135個典故。涉及典故的對象有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有各學派的代表人物、詩人、詞作家等。在這些不同朝代,不同背景下湧現出來的不同人物所提出的進步主張,進步思想、名言雅句等,總書記都能恰到好處地聯繫當前的新形勢、新環境、新條件、新使命、新對象闡明黨在各時期的主張、方針政策和要求,以古論今,旁徵博引,運用自如。

  閱讀這本書,會讓你體會到"學而時習之"的樂趣。獨樂不如眾樂。獨自學習不如構建學習型社會。古往今來,許多社會賢達都有這樣一種共識,那就是營造學習氛圍,挽回世道人心。學習不僅是改變命運的手段,更是提升人生境界的途徑。

  《用典》一書中,從"敬民篇"到"辯證篇",無不涉及到一個"人"字,"人"字就像一根紅線貫穿於全書。如"立德篇"中說:"德莫高於愛民,行莫賤於富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人之忠也,猶魚之淵"."修身篇"中說:"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禍莫大於不知足,處莫大於欲得""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吾日三省吾身,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等。上述引典,為進步加強黨員幹部的政治定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黨員幹部立忠、立德、立言、立行指明了具體方向。

  作為青年,要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行動力。知識停留在紙上畢竟是"空中樓閣",只有將理論付諸於實踐才能實現理論的價值,也只有將理論付諸於實踐才能使理論得以檢驗。認識停留在思想的層面顯然不夠,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做到精益求精,在虛心學習的同時也要在工作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無論身處何種崗位,都要立足本職,增強工作認同感,肯于思考,善於鑽研。"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我們年輕人更要腳踏實地,避免"眼高手低",也不要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敷衍心態,做個高質量的"螺絲釘".

  作為青年,要有"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創新精神。當今信息社會,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科技發展也是日新月異。作為一名年輕人我們更應該把學習作為保持工作前進的重要手段。立足本職崗位,努力掌握本領域最先進的知識和技術、最前沿的動態和趨勢,不斷學習氣象前沿理論、業務技能知識,用先進的理論武裝頭腦,用前沿的業務知識提升能力。"凡益之道,與時偕行",要學會應用新技術,採納新方法,尤其是適應新形勢的管理辦法,"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年輕不怕失敗,我們年輕人要敢於創新,勇於創新。

  作為青年,要有"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峰"的寬廣胸懷。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各種資源和生活方式堆積在我們面前,工作、生活壓力也空前巨大。"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面對各種誘惑與壓力,年輕人該何去何從?誠然,科技發展帶來的先進工具充斥着我們的生活,我們也在不斷學習和接納新的事物,高節奏的"吐故納新"造成對所學一知半解,在實際工作中往往也會狀況百出。因此,青年人要有"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峰"的寬廣胸懷,接受新事物,學習新方法但不為其所累,透過繁蕪嘈雜的表象去認識其本質,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學會各種資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真正成為工具的主人。

  作為當下的我們,在繁忙的工作中既要敬業踏實的履職盡責,也要善於跳出經驗的"藩籬",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從這些文化中找回初心,看清心路,在閱讀經典中休憩心靈,以更佳的狀態整裝待發。"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通過"化"的力量給我們啟智、塑志,而當我們能正確的自然的運用經典時,那便與這些經典融為一體,到那時經典不再被仰視,因為它已幻化為我們真實的生活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