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報新推出一個欄目,叫“王阿姨購物”,主要是為那些懶得逛商場,又想買價廉物美功能齊全的便宜貨的人準備的。這個欄目是編輯部主任老趙的創意。他常被妻子罵為不識貨,不知道貨比三家買東西。他想出這個主意來,是為那些與自己一樣挨罵的男人們支招。
沒想到,這個欄目推出后,火爆得不得了。前兩天,有個上班族想買個能自動控溫的電飯煲,既要價格便宜,又要能煮飯不焦不糊。信息在報上發布后,不停地有人打電話到報社來,為這個買電飯煲的男士指點購物地點。最後,這個男士以55元的低價買到了一個多層自動控溫的電飯煲。
一統計,這個信息自發布到購物結束,報社一共接到了399個電話。報社老總樂了,他知道這裡面蘊藏着巨大的商機,準會引起那些超市和商店老闆們的注意的。老總抽調了兩名記者,在編輯部老趙的帶領下,專門負責“王阿姨購物”這個欄目。當然,報社在版面上為自己做了一番廣告。
結果不出報社老總所料,全市最大的超市“商之都”首先入駐了這個欄目,以高價搶得了冠名權,刊登起廣告來。接着,各家超市、店鋪蜂擁而至,有出錢贊助的,有提供免費800電話的。最絕的是聯通公司,專門為這個欄目設了獎:凡是支出了最低價格,又能符合購物者需要的線索提供者,每次均能獲得100元的手機充值卡;連續五次提供了正確線索的,還將獲得價值2000元的最新款手機一部;連續十次的,則能得到兩萬元現金獎勵。
誘惑越來越大,參與進來的讀者隊伍也越來越龐大。全市掀起了逛商場熱潮。這支隊伍中,有退休的老頭老太太,有下崗的工人,那些以購物為樂趣的少女少婦們就更別提了,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關注一下“王阿姨購物”要的是什麼,接着就一家商場一家商場地轉悠。
一個月下來,“王阿姨購物”共發布購物信息4條,這4條信息中,有買電腦的,有買抽油煙機的,有買自動剃鬚刀的,還有一條是購買傳真機的,每次到最後都是被一位叫鄭重的人提供了最佳線索。
緊接着,鄭重這個人又報出了三次最低價。這樣,他已先後提供了七次最佳線索,距離十次只差三次了。這個情況着實引人注意。據報社接電話的記者說,鄭重每次打電話來,用的都是公用電話,但聲音有時是男有時是女,還有一次聽起來像是個小孩。
報社老總給聯通公司打過兩次電話,想了解一下這個鄭重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可聯通公司也答不上來,因為,每次手機充值卡,按照鄭重的要求,都是直接輸給了他的手機了,但幾次號碼卻不相同。就連獎給鄭重的那部手機,也是鄭重叫人代領的。
報社老總本想來挖挖看這裡面有沒有蘊含新聞,看到這個結果也泄了氣,他想了想,這個鄭重總不可能真能連中10次吧。
可事實往往朝人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鄭重又連中兩次,再能提供一次正確的線索,他可要到聯通公司領兩萬元的大獎了。
這回連瘋狂參與到“王阿姨購物”欄目的讀者們都咋舌了,紛紛致電報社,要求揭開鄭重的廬山真面目。報社老總笑而不答。什麼時候去揭秘這個人物,他早已安排好了。
第十次“王阿姨購物”發布的信息是買一條水晶項鏈。這是報社老總自己出的招,老總的妻子就開了一家首飾店。老總打聽過,自家賣的水晶項鏈應該是全市最低價。只要這兩天鄭重上自家店裡去打聽價格,他就能大致摸准鄭重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那兩名跟蹤的記者,就待在他家的門市裡。
出乎意料的事再次發生了,去報社老總家首飾店專門打聽水晶項鏈價格的,兩天之間有三個人,一個是小孩,兩個是少女。第三天打電話到報社來的,卻只有一個人,聽聲音像是那個小孩。小孩說他叫鄭重。這一次,還是毫無懸念地由鄭重提供了最佳線索。難道鄭重是個小孩?報社老總搖了搖頭。他要和聯通公司合作一次,用上最後一招,逼出對方的廬山真面目。
鄭重的電話打進了市聯通公司辦公室,公司馬上向鄭重提出要求,讓他親自來公司領獎。鄭重拒絕了,非得要聯通公司將兩萬元錢打入他的銀行賬戶。起初聯通公司不肯答應,鄭重毫不含糊,冷冷地答道,如果聯通公司不這樣做,他將訴上法庭,告聯通公司欺詐。
這個鄭重應該就是真正的鄭重了,聽聲音像是一個中年人。他措辭簡短有力,卻是字字敲到要害。
聯通公司沒了轍,做出了讓步,對鄭重說:“你肯定是不想曝光吧,乾脆這樣,我們派一個工作人員將錢送到你那兒去,你領到獎金后,簽收一下。畢竟我們單位是要做賬的。”
鄭重想了想,答應了,隨即說了個地點。報社老總很快得到了消息,他十分高興,馬上派上那兩名精明能幹的記者,帶着一個袖珍攝像機,跟在了發獎金的那名聯通公司職員的身後。
終於到了發放獎金的時間,聯通公司職員準時來到了城南的天橋下,那名記者則不遠不近地跟着。
天橋下,一個中年男子等在那裡,他見到聯通公司的職員,慢慢地走了過來。快要接近的時候,那個男子一眼瞥見了記者,掉過頭來,撒腿就跑,似乎連獎金他也不要了。
這個變化突如其來,兩名記者面面相覷,都蒙在了那裡,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露餡了。
等到這兩名記者悻悻地回到報社,老總一聽就火了,把兩人罵得狗血淋頭。正罵著,聯通公司派送獎金的那名職員走了進來,遞給了老總一封信。
老總一愣,忙問道:“怎麼?把獎金送去了?”那職員點點頭道:“他有我的手機號,自然可以找到我。這信是鄭重要我轉交的。現在,像他這樣較真的人,真是太少了。”說著,那職員走出了門外。
報社老總傻傻地拆開信,只見上面寫道:“請你們別花心思找我了。現在的假貨還少嗎?那些假貨只要花一點點精力去辨別一下,就不會登在報上電視上坑害消費者。我曾是一個制假的,最後自己的妻子買了冒牌冰箱,觸電送了命。我想想以前自己的所作所為,決定懺悔。我停止了制假,到處打聽商品質量價格,目的就是要寫一本教人識別真貨假貨便宜貨的書來。無意中參加了你們的欄目,為的,也只是幫助幾名失學的孩子。別找我,要找,就把眼睛睜大點,找找那些不良的商販,讓他們早些出洋相,受損失,破產倒閉吧。”
老總看了,幽幽地嘆息了一聲,搖搖頭,把信遞給了編輯部主任老趙,“發,發在‘王阿姨購物’欄目下面。”
老趙讀完信,戰戰兢兢地問道:“那,那些廣告,要不要核實一下?”老總笑了:“你傻了?核實那些東西,斷自己的後路?咱們要的,是轟動效應。這一回,是替自己做廣告。有了這信,來咱們這兒做廣告的只會多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