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出生的那個村,有一位滿頭白髮卻氣色紅潤、身體健康的老人,這位老人就是我們這的“柴王”。以前每年大夥上山去砍柴都是他侃的最多最好。雖然現在大伙兒都不砍柴了,都是用現代電器了,但他還是天天去砍。不是他沒有兒女,也不是他沒有能力去買電器,而是他想環保——他砍的都是些要枯萎的樹。他呀,就是我爺爺。
爺爺和奶奶都六、七十歲了,可他們卻不肯安享晚年,還是天天勞動——爺爺砍柴、放牛,奶奶種菜、賣菜。爸爸和大伯都戲稱他們是“勞動了一生的勞動人民”。
去年我們一家回家過年,堂弟把我帶到爺爺家的後山玩。在平緩的山坡上,我看到一大堆伐好的柴,排列的整整齊齊,形狀像一座金字塔。我很好奇,都這年頭了,誰還去砍柴啊?堂弟說:“是爺爺的。”我頓時覺得,爺爺真是老掉牙了!後來我問了爺爺,爺爺告訴我說:“這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會用完的。再者說,大自然都已經給予了我們這些東西,為什麼不能好好利用呢?”他頓了頓又說:“孫女等爺爺真的老了,你再給我買那些費錢的高科技吧。”聽了爺爺的話,我的心裡把爺爺給我的印象由“老掉牙”改成了“勤儉節約”。
我的這個柴王爺爺不經勤儉節約,而且還十分大方。
上次我大爺家的暖氣設備壞了,家裡也沒有儲存的柴禾,我爺爺聽了,趕忙挑着兩捆柴跑到了大爺家,救了大爺的急。領走前,他還囑咐大爺,說下次缺柴再來他們家挑。他對任何人都是這樣。有時候一些小輩不好意思來挑,爺爺就親自給人送去。
這就是我的柴王爺爺,一個又大方又勤勞的人。但就是因為他的這些優點,成了我們這一帶的“名人”。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第十五小學六年級:胡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