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喜慶的氣氛還未全然消失,又逢爺爺七十大壽,於是孝子賢孫們從四面八方雲集而來。爸爸、二叔、三叔、四步和爺爺回憶往昔崢嶸歲月,談笑風生;姑嬸們邊聊天邊做豐準備;孫子孫女們嬉戲玩耍。已是高中的我,渴望的還是知曉爺爺木匣的奧秘。
據說,木匣是奶奶的陪嫁。二尺見方,蓋子隆起,黑里透紅,黃銅嵌色,玲瓏小巧的木匣在我的記憶中總是鐵將軍守護,充滿神秘的色彩。或許是我長大了,或許是高光,爺爺今天居然答應了我的請求。
我爭不可待地打開木匣,啊,原來都是榮譽證書,三個方格,整整齊齊。“慢,不能損壞你爺爺的心肝寶貝,我給你解說。”奶奶說,你爺爺讀過三年書,腦袋瓜也夠使,因他心裡有大家,大伙兒也信賴他,大半輩就是村幹部,是全村的領頭羊。
“土改積極分子”(1952年10月)--這張最早……轉眼間,天地變了樣,咱是貧下中農,當家做了主人。那時你爺爺白天點物估價,丈地量田,分這分那;晚上又做起大伙兒的思想工作……
“優秀工產黨員”--你爺爺一輩子“優秀”證書最多,他一直是村黨小組長,幹啥事總有個口頭禪: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應該……
“農業合作化運動成績突出者”(1957年2月)--這張級別最高,省大代會上發的。為多打糧食,政府搞互助組、生產合作社。你爺爺積極響應,推出車,牽出牛,讓出地,起早貪黑,東遊西說,從不說累。不幾年咱村紅紅火火的,成了全縣的樣板村,他成為大家喜歡的社長。
“多種經營先進個人”(1965年12月)--搞獨立核算,你爺爺指導大家種小麥、棉花、胡麻,那幾年鄉親們櫃里有面,娃娃穿上了自製的布,碗里里漂着油花
第二小格,躍至80年代,我有些詫異。奶奶搖頭嘆氣:你爺爺一輩子栽了兩次跟頭。大躍進,你爺爺弟妹六個,兩個餓死,直性子的他說為說實話被打?quot;右傾保守分子“。文革中,因為在國民黨隊伍混過五個月,小舅子又去了台灣,曾種過棉花、胡麻。因為批劉還是批鄧勁頭不足的原因吧,他整天戴着”叛徒“”特務“的帽子去挨批挨斗。”階級鬥爭,一抓就靈“,他那時馴良得很……”哦!原來是這樣。“
“農田基本建設標兵”(1978年12月)、“種糧大戶”(1979年11月)、“植樹造林先進個人”(1981年5月)、“優秀個體經商戶”(1982年2月)、“十佳爸爸”(1984年12月)、“全鄉十大致富能手”(1988年1月)--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你爺爺鬆了綁。他先人一步,科學種植,開門市部,收小麥,販羊毛,賣化肥、農藥、種子……我們家先富了起來。其實,這只是小打小鬧,他常說一人富不算富。90年代,你爺爺可不一發而不可收拾了。奶奶豎起大拇指,眉飛色舞,滔滔不絕。
這一格,是90年代的成績,雖少份量可不小。
“納稅先進個人”(1991年12月)、“優秀鄉鎮企業家”(1992年11月)、“捐資辦學積極分子”(1993年10月)、“致富帶頭人”(1994年12月)、“引進外資先進個人”(1995年1月),還有一枚金光燦燦的獎章“全區十大公僕”(1996年1月)--在你爺爺的帶領下,大伙兒跟着他搞農副產品收購,白蘭瓜、紅棗加工。有了積蓄后,又引資籌建起磚廠、麵粉廠、黑瓜籽加工廠、良種培育場。當然了,那們台變的舅爺也幫了忙。這幾年,政策放得開,大伙兒心齊勁足,路子多。1992年全村人搬進新磚房,自來水,電話家家開通,前年在全區率先進入“小康”村。人逢喜事精神爽,老頭子精力好像更加旺盛,整天笑呵呵起來。
看完爺爺的榮譽證書,我撫摸着小木匣子,陷入深思。這小木匣子珍藏着咱村的滄海桑田,這一個個榮譽證書不僅是爺爺的創業史,還是家鄉農民坎坷道路的備忘錄,而且也記錄了中國農民在探索中是如何走向康庄大道的。
難忘爺爺的小木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