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把它當成一個數字罷了,一個邁向成熟的數字。其實所謂的十八成年只是一個思維定論,只是長輩為了給我們足夠時間成長而埋下的時間的伏筆。
我們也許並不會在十八那年成熟,也許我們前輩給的是二十歲成年,仍有許多稚嫩的心靈在二十歲的年輪上停駐不止吧。
所謂的成熟並非只是年齡,而大多偏向心理,當有人打聽你,得知才十七歲時,便會冒出句“還是小孩子啊”,這標準顯而易見,成熟所要求的愛與責任以及那份沉穩,在年齡的光影下模糊着。
彷彿從十七到十八就失去了什麼,於是每個青年都在感悟十七的短暫與美好,正如那句被如今年輕人所認同的“失去時才懂得珍惜”。其實大可不必,我們並沒有失去很多,我們只是應該讓心理成熟了,應該擔負社會責任了。
如果給定的成年時間早些,十五歲,可能我們便被逼迫着懂事,承擔責任了,這種逼迫,推遲三年,仍沒有太大改觀。
並非十八才成年,時常擁有一顆天真純潔的心,那我們就不會花時間在挽留易逝的十七上了,相對的,學會包容與理解,那我們也就成熟了,這成熟,比成年的定義更完美。
十七歲時,還因為使人陷入困境而推脫着“不關我事”,還與父母較真着“我還沒成年”,或許就非要成年後,得到責任才成長。
我們的十七歲其實很長,從出生開始,我們的十八其實很短,僅僅是一輩子。
龍南中學高三:孔祥魯
點評教師:譚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