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太多想寫的文字,可時間真的如白馬過隙,轉瞬即逝。
想着時間是海綿中的水,擠擠總是有的,可有時等你終是在夾縫中擠出時間,適才靈光一感的美妙文字,此時卻不一定能大駕光臨,雖寫,卻總點不同的韻味。
有一陣子,我甚至想出了隨身帶紙筆的方法,在公交車上,在任何可以讓我動筆寫字的場所,當腦中有靈感閃過,我就拿出紙筆來記錄,當然,這樣的行為很自然地引起過路人側目。我的專註力不夠,在外界目光的影響下,總是有些動搖。
而每當腦中有美妙的靈感閃現時,當我鋪開紙筆,想要一筆一劃的記錄下來時,卻發現下筆寫出的文字是那般的蒼白無力,絲豪描繪不出心中的真實炫彩。
我陷入深深地自省中,漸漸地發現,自己的閱讀量太少了,正如楊絳女士說的,書讀的太少,想的太多。
書讀的太少,而即使少量的書,閱后卻不懂思考,那從書中汲取的營養更是少的可憐。
我開始豐富自己的閱讀量,卻也為讀什麼書而困惑。
現在的雞湯書,雞湯文章太多,簡短又易飽,閑暇時光,很容易就被這些“雞湯香味”給勾了去,當然,其中的正能量肯定是有的,但是總覺得是零星的碎片閱讀,打了雞血之後,用的也比較快。
後來看到一段話,大意是說,看整本的著作的好處在於,書中的全體框架,結構,思想,邏輯,是值得我們慢慢地琢磨,推敲的,而不是一篇小文章,簡短,消化快,其實忘性也快,而一本好書,我們花了更多的時間,跟着作者在文字中暢遊,跟着他的文字邏輯思考,一本好書所帶給我們的是不一樣的感受。
讀書,讀好書,不僅讀小文章,也要讀大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