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優秀隨筆>也談醫學庸俗化現象

也談醫學庸俗化現象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近讀1995年第3期《醫學與哲學》雜誌刊登馬伯英教授的文章《對於當前醫學庸俗化現象的反思》,曆數當前醫學庸俗化的現象並進行了一些分析。文中所談問題可以說是當前醫學界的“焦點問題”。文章切中時弊,但感意猶未盡,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與探討。

  醫學庸俗化問題的提出,歸根結蒂,是屬於醫學社會學範疇之內的問題。醫學社會學研究醫療保健領域中的角色(醫者、就醫者)、角色行為及角色之間的關係。包括對於醫療保健中的社會人群、社會關係和社會行為進行研究本文就此出發,對於當前醫學庸俗化現象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一、醫療市場的困惑

  隨着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遂出現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醫療衛生工作間題。整個國家進入市場經濟,就必然會對醫療衛生工作產生極大的影響。於是,“利之所在,趨之若鶩”。這樣就很容易給人產生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市場經濟給醫學庸俗化造成了合適的土壤和氣候。毋庸諱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確出現了某些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的人,在醫務界也不例外。但是,市場經濟對於醫德觀念實際具有正負兩方面的雙重效應。我們既要看到它的負效應,也要看到它的正效應。多少年來,我們習慣於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審視醫德觀念,實際上,計劃經濟條件下的醫德醫風是否就是完美無缺呢 其實不然。由於計劃經濟違背了物競天長的經濟發展客觀規律,失去正向激勵作用及價值觀,很難發揮醫務界的主觀能動作用,使醫療工作缺乏活力,以致於出現缺醫少葯、看病難、住院難等一系列蕭條景象。隨着市場經濟的確泣,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過去說君子取義,小人取利,現在不同了,認為君子不僅僅要“取義”,同時也要“取利”,只不過是“取之有道”罷了。我們把眼光放得遠一點,就會相信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醫德觀念將會逐步納入規範,產生公正的激勵效應。我們不能夠由於市場經濟的初始階段所帶來的一些問題而因噎廢食,不能做葉公好龍式的人物。不要月為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裹足不前。要以辯證的眼光認識與理解現實。對於存在的問題,應當有一個客觀的分析。由市場經濟所帶來的醫學庸俗化現象,的確是客觀存在的,間題的關鍵在哪裡呢 關鍵在於市場尚不夠成熟,法制尚不夠健全(或曰執法不力),政府對於市場的調控不力,以致於使某些唯利是圖的人有機可乘。此外,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如何通過價格引導資源配置引導醫療服務供給,如何從以收費價格體現福利轉向以付費方式去體現衛生事業的福利性,也是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問題。我們相信通過多方面的調控、制約與引導,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醫學庸俗化現象是可以逐步消除的。

  二、求醫行為的偏離

  醫學庸俗化現象還表現為偽科學在醫界的猖撅、諸如巫術的陳渣泛起,對於氣功或特異功能的迷信等等。這種現象之所以能夠存在,除了醫者的問題之外.還有就醫者的問題。就是說,還有一個求醫行為模式的問題。求醫行為模式代表人們的醫學文化觀念。隨着醫學的進步與發展,醫學模式已由“生物醫學模三兮”逐步進化為“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人們的性戶“觀念也隨之逐步發生變化。但是,國人在求醫模式方面尚存在某些滯後於醫學文化更新的偏離行為。這就表現為崇尚虛名,盲目崇拜,過分地追逐氣功或特異功能,甚至相信巫術。這種民俗文化,或可稱為醫學上的“返古現象”。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一方面是由於中國地域遼闊,科學文化的發展不均衡,民俗文化的淵源和影響超出了估計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視作對於現代醫學中唯科學主義的無意識抵抗。現代醫學對於人類健康的一些間題經過歷時甚久、耗資巨大的研究,結果仍然近乎束手無策的現象依然存在。於是人們轉而又去求助於巫術、神靈。這不能不說是對於唯科學主義的一個諷刺。當然,對於偽科學的東西應當予以揭穿,加以批判。但更有說服力的應當是醫學文化學的普及與教育。使廣大民眾都能樹立一個正確的醫學觀。這就需要醫·440·醫學與哲學1995年第16卷第8期總171期學文化學家們走出象牙之塔,把他們的知識和觀念傳播給大眾,而不僅僅是醫學工作者。以期逐步消除醫學庸俗化現象賴以存在的土壤和氣候,改變人們的求醫行為模式。

  三、醫德醫風的呼喚

  關於醫德醫風問題,是不是古代的醫者或者過去的醫者都表現得十分高雅,唯獨現在的醫者才出現“庸俗化”了呢 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伴隨着醫學的產生,就一直存在着醫德醫風問題。《黃帝內經》上說:“上工平氣中工亂脈,下工絕氣危生”。在中國醫學史上“庸醫殺人不用刀”的例子,不勝枚舉。徐大椿說:“今之學醫者,皆無聊之甚。習此業以為衣食之計耳。”(((醫學源流論)))以從醫作為仁術,“仁者愛人”,作為醫學的倫理道德規範,又是中國古代醫學家的傳統美德。在歷史的長河中,醫德醫風問題就是這樣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的。在某種意義上說,醫德醫風是醫學文化的體現,它必然要受到社會的經濟、政治、宗教信仰、教育宣傳等等方面的影響。醫德醫風屬於意識形態範疇,它固然要以經濟為基礎。“杏林春暖”也必需建立在保證基本的物質生活的基礎之上。縱觀醫學發展史,宗教對於醫德一開始就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以西醫傳入我國為例:西方傳教士為使“救世主的福音深入人心”,因而傳教佈道,開展慈善事業,把西方醫學傳入我國,使我國的西醫事業產生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政治對於醫德的影響,集中地體現在“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的偉大感召以及建國以來對於醫學倫理學的輝煌建樹。教育與宣傳的力量同樣不容忽視,雷鋒精神與白求恩精神,時時呼喚着醫德醫風的回歸。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醫德觀念必然會出現新的矛盾與衝突。由衝突而鑒別,由鑒別而選擇,由選擇而揚棄,由揚棄而建立新的醫德觀念。

  構成醫學庸俗化現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醫者的因素,也有就醫者的因素;既有經濟的因素,也有政治的因素,總的說來,它屬於醫學文化現象。通過對於這一現象的探討與研究,應當具有糾偏除弊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閻惠中.南轅北轍乎 !—論“醫療服務不能市場化”.中國衛生政策,19951;7.

  2.李中琳.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醫學道德進步.醫學與哲學,1995;1:32.

  (收稿:1995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