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歲月隨筆>古鎮萬人同吃蒿菜飯

古鎮萬人同吃蒿菜飯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三月三,蛇出穴。”黔陽民俗雲。每逢“社日”,我家鄉就有吃蒿菜飯、薺菜蛋,頭插薺菜祛邪的習俗。稍有講究的,堂屋門上還要插一束薺菜,說有驅蚊祛病之功效。

  昨天是三月三。黔陽古鎮,迎來了萬人同吃蒿菜飯、薺菜蛋之盛宴。我有幸受友華君之邀,十點就來到黔陽古鎮。還未入老街,就聞其鼎沸之聲,一改往日的寧靜。黔陽“辰河老腔”,在一片鑼鼓聲中,顯得婉轉而悠揚。

  到東門,遇上朋友虹。我們一路說古鎮,一面談鎮之古韻。虹因家住古鎮南門,因此對它十分熟悉,於是我邀她做嚮導 。東門停留須臾,觀之有廣場,有戲台。台上演唱着古鎮辰河老腔,咿咿呀呀,有京劇之韻。看服飾,也類京劇,臉譜亦似“花臉”。我們看時,正演楊宗保率兵出徵選段。宗保高大魁梧,着古裝元帥服,舉手投走,跟着那有板有眼的唱腔,和諧地舞動着。兩旁各站一兵勇,穿紅色服裝,戴高而尖的紅帽子。台下座無虛席,大多是老年人。有的,跟着唱腔,做着手勢比劃着;也有的,隨着音樂哼哼唧唧,附和着;還有的,直勾勾的盯著舞台,目不轉睛。旁邊站着的,黑壓壓的把偌大一個廣場,圍了個大圈。我對戲劇興趣不大,站了會兒,與虹一起往後台走去。

  進後台,須走進古鎮售票大廳。大廳,雖說不上金碧輝煌,但也古色古香。三壁,乃木質油漆雕花紅門窗。頭頂,懸三盞長方體大燈具,把整個售票大廳照得很亮堂,散發著迷人的古味。還有一壁,就是售票吧台,上有裝飾屋檐,下站靚麗,着藍裝工作服者,讓人感覺似“文君當壚”。左轉進戲台後院,先到一雕刻展覽室。室內陳列着鏤空大象、龍蟠雲端等大作。其中,龍蟠雲端吸引了我與虹。遠看,那盤曲的龍,活靈活現,吹氣成雲,形成大小不一,如動畫片中一爿一爿,光滑的雲朵。近瞅,盤龍雄踞山巔,雲朵成梯田,層層大小不一,錯落有致。細察,那梯田下,有無數洞穴,有的相通;有的形成溝壑;有的似剖岩峭壁。還有那鏤空大象,鼻子鍥得真;身軀鏤空,似骷髏;尾似餓狼張口,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

  走進戲台後院,真切地感受到,原來台上的“戲子”,皆是些長者。他們的頭飾,很有講究,不同角色,頭飾也不一樣。因時間關係,未能與之交流。

  出東門售票大廳,與虹往東正街走,昔日寧靜的老街,今日擁擠不堪,何也?因為半個街道被桌椅板凳佔住,凳子上坐滿了吃臘肉蒿菜飯、薺菜蛋的人。其中,老者居多,昔日足不出戶的老翁老嫗,也都湊熱鬧來了。老嫗,有的白髮蒼蒼,發卡上插一薺菜;有的綰着鬏,在鬏上插支薺菜;有的乾脆掛在耳朵上。年輕女子,則與老嫗不同,她們愛臭美,把薺菜做成花環,戴在頭上,更顯得青春靚麗。桌椅擺滿了三條街,據說有200套。按每桌10人計算,至少不下2000人,號稱萬人同吃蒿草飯、薺菜蛋,比乾隆的千叟宴還排場。

  街道人流,川流不息。我與虹穿過人群,朝南正街走。到防洪堤內側,往左手邊瞅,見萬壽宮。萬壽宮原是戲院,內可坐百餘人。戲台,在進門的閣樓上。我與虹進去時,正好在演木偶。觀眾席有兩層,層高約尺余。我在後排坐着觀賞,虹站着品。戲台上有圍屏,操縱木偶的,配音的,都在圍屏下,我們見不到。能見到的乃木偶也,木偶在藝人手上,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戲院周遭,呈對稱裝飾。左邊每根柱上有大紅燈籠,右邊絕不會少一個。戲台兩廂閣樓,燈籠小些,5個1串,也呈對稱分佈。壁燈有西洋味,黑白配,呈斗狀,有蓋如老式瓷蓋貌,也呈對稱美。

  與虹觀看片刻,我們繼續朝左走,約20米,到了南門酒局。酒局外有圍觀人群,走進一瞧,乃鬥雞也。觀眾看得津津有味,我卻發現,這是極其殘忍的遊戲。人群內有帷障,內有公雞倆在搏鬥。旁設小雞籠,裝着“年輕雞婆”,誘使公雞“爭妻”而斗。只見公雞倆,脖頸長長的,絞在一起。不時用尖嘴,似做親吻狀,舔着舌頭。見觀眾不起鬨,不給掌聲,她倆還暫停,轉動着眼珠,心想:“你們這些人類啊,太不給力了。我們打得死去活來,連點掌聲也不給,太吝嗇了吧!哪怕是起個哄也好啊!”於是,大家又起鬨,她們又繼續廝打,手腳並用,如人類格鬥絆腳。從她們肘上,可見是動真格,雖說不是血肉模糊,但也是皮開肉綻。突然,一隻撲騰一下,被另一隻推到帷障外,輸了。虹跟我說:“我們去中正門,那裡晚上有場相親會,拋繡球。”

  旋之中正門,場地已經布置好,音響重複飄出“一片冰心在玉壺”, 但座位空着。想起王昌齡,難免有些傷感。還好,虹在身邊,抑制住內心的悲情。會場周圍,懸挂有幡,幡上書“人傑地靈”、“國泰民安”等吉言。因活動在晚上,人少得可憐。於是,我與虹還到芙蓉樓門口一游。此時,開餐時間近了。虹要回家,我再三請她,晚上去看“拋繡球”,把詳情描敘給我聽,因為我晚上要加班。之後,我原路返回南正街。見情君(我的朋友),與之交流今日之盛況,情讚嘆不已。

  突然,幾聲鳴鑼,打斷了我與情的對話。“過往行人迴避”一位衙役(衣古衙役大紅裝束)大聲喊道。人流自動閃出一條路,後有八人與之同裝。前四位,扛着長方形大牌,每牌正面各書二個大字:“肅靜”、“逥避”、“黔陽”、“縣衙”。緊跟其後的,是縣令,着縣令服,人高大馬大,腰帶懸在將軍肚上,一臉嚴肅勁。旁有青衣師爺,緊隨其身。後面四位着紅裝的衙役,前兩位為男役,后兩位是女衙,各扛着鉤戟長鎩也,甚是威武。他們一路走,一路鳴鑼開道,引起過往行人駐足觀看。

  鑼聲漸行漸遠,情對我說:“在鐘鼓樓,有高蹺,拔河比賽,兩人同心鞋。你去了嗎?”我遺憾地,說:“我到那裡時,人群早已散矣。”情也替我惋惜,道:“那純粹是自娛自樂,我還能騎高蹺,但很多年輕人,不會啊!”我說:“時代不同了,高蹺,那時是我們孩提時的玩具。”

  忽然,一隊紅妝女子,手提塑料桶,一字排開。桌椅旁坐滿客人,“紅妝”依次盛蒿菜飯,上神仙湯,放薺菜蛋。一時,沸騰的街市,靜了下來。客人很文明,都在品,嘗其味。沒有狼吞虎咽的,大聲喧嘩的。有的,還互相盛飯,頗有禮貌!尤其是那些長者,為我們後輩樹立了榜樣。

  不過,也有小小的遺憾!昌洪弟子告訴我:“拋繡球活動,昨天下午就搞完了。”也許虹錯過了機會,我也只好等來年了。

  禮哉,我的黔陽古鎮!

  美哉,我的古鎮民俗!

  樂哉,我的父老鄉親!

  願你們的生活,紅紅火火,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