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學對於我來說也許還是一個很遠或者根本不可企及的事物,但是我卻受了魔似的努力思尋找着,但是卻一直都像是沒有繩系的孤舟,連漂泊在什麼地方都不知道,又何談深刻的認識。
直到從青島回來,我是帶着迷茫與希冀去的,但我沒有能夠丟棄它們,帶回來的是更加沉重的包袱,一種壓抑我好久的東西一直延續着我神經的疼痛,以至於讓我整夜失眠。與朋友的交流中我開始有個簡單的方向,但是就像遙遠又帶着點隱約的目的對於我來說太模糊了,而且我和朋友還是不一樣的,很佩服他能夠直接投入古代人文精神的研究中,我則不然,一方面是本身淺薄的修養和幼稚的思想限制着我對前途的觀測,另一方面就是世俗的觀念一直不能讓我逃出功利的圈子,至少還不能拋掉面具還原到原本的我。
在這一點上我還是顯得有些無助,在別人眼裡我依舊是一個有個性卻沒有性格的人,我也承認自己軟弱的一面,但是這還不是全部。然而在對自身的剖析中存在依舊存在諸多不足,比如自我包庇和思想散漫,使我對於個人的缺點與惰性的剖析一直不能正常化的進行,於是我開始藉助外界的力量,當然我不會聽取外界的恭維或者批判,我不認為有誰能夠深刻的理解我,我也不認為誰能夠去評判一個人。所以在這一點上我要求是很嚴格的,即會聽取別人的意見,又會自然的抵觸,這沒有什麼不好,起碼現階段我還是需要保護自己的那點微不足道或者不一定正確的自尊,但它的存在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極有意義的事情。正是因為這樣的類似文人的自尊才使我有不同於他人的質地,有不同於他人的追求,只有這樣我才能在精神上獨立出來,然後才能付於實踐的證明。
關於自尊的思考我還沒有真正的定論,是否真的要完全的學習古人的那種留有書生氣的文人自尊,還是賦予它以新義。或許有人反過來嘲笑我問題的愚蠢,因為要在這個大時代中生存當然要符合當今的思路,當然要賦以新義。暫不提新義的來處,先來分析人格尊嚴樹立的過程來說,我現在正處於一種茫然中,還不知道路的走向,更多的像是一張什麼都不懂的白紙,在發展之處如果灌以其它要義,我的發展將會不同程度的離開了大道,而慢慢的偏離,即使到最後再來糾正,那時不但說很難,恐怕已經很晚了。
那要是完全學習古人的那種學習的方式,以及理解的方式,那我會陷入一種抓狂的境地,與現實格格不入,那樣痛苦的孤獨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接受的了的,另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我靠什麼來養活自己,這個時代已經沒有純粹的文人,更多的是在市場下翻騰,這不是他們的錯,卻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帶着這些艱難的現實問題我開始了關於人文思想的學習,我要面臨的還遠不止這些的困繞,以前思想意識的局限性強烈的暴露出來,無法真正與大家的學說溝通,那麼這就決定這個階段我只會聽別人說,而自己沒有準確的判斷能力,沒有真正的立場,這也就是陷入更加茫然的怪圈。其實在這一點上我沒有朋友顯得成熟,他的思想更多的顯示在對現實的研究上,而我仍舊停留在自身內部的劇烈鬥爭中。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在交流中存在的分歧,包括與社會的分歧,與學校、與權威、與現實,因為我還沒有找到一個可以突破的點,甚至我還沒有作好準備繼續下去的決心,我仍在邊界線上不斷的徘徊,假裝思考,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具體的意象存入腦海,又怎麼能夠思考呢?陷入這種兩難就是我個人對於文學意圖的理解還沒有真正的開始造成,在尋找的時候我習慣於參照當代文壇的事迹,或者可以直接指向新生代的作家,從這裡我需要大家理解我個人功利的部分,在我內心習慣的思維中,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能不能立世,這雖然有些淺薄或者粗俗,但我也不忍心批評自己,因為我的境界還沒有真正達到那種地步,因為我生活的時代給我帶來的就是這種功利的意識。
那麼我只能帶着這些我沒法徹底解脫的事物繼續下去,有可能我會像墨翟先生一樣在歧路面前痛哭而返,也或許在某個允許的情況下我會試着走下去,種種這些都不應該是困繞我們走下去的原因,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肯定可以從我們的選擇中達到一種了悟,一種起碼不完全同於世俗的東西,即使是一定帽子,我也甘願在人前人後顯擺,這不是得意忘形的“賣”,而是學有所用。
2
文學對於我來說真的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事物,至少我還沒有完全的摸透,我對文學沒有什麼大的期望,唯一的希冀就是不要讓自己的靈魂變的無趣,變的沒有一點精神,然後不斷豐富自己的思想與人生,豐富自己對世界觀與人生觀的認識,起碼不要作一個被人嘲笑的愚昧份子吧!
所以我對文學的定義並沒有多麼深遠,也沒有什麼苛求,但是文學意圖就不同了,一個人的文學意圖直接關係到他的發展與他的為人,以及他整個一生的境界。
現在社會有很多文學青年,他們對文學抱着極大的熱情,甚至瘋狂的地步,我的身邊也有一批這樣的人,但與社會上的文學青年不同的是,他們沒有太多的要求,更多的就是一種愛好,一種可以割裂的愛好,或許幾年之後他們就把這種愛好忘的一乾二淨,與其他人沒有什麼不同了,這是兩種極端,而我就處在兩者的中間偏重愛好的那一個陣營里。熱情的文學青年往往對文學懷抱着一種獨特的期望,好象是擺脫現實困境的一種方法,正是因為他們把一生的富貴功名全部壓在了文學這場輸多贏少的賭局上,他們的眼睛都快綠了,又怎麼會靜下心來細細研究呢?也許有人說我一概而論,但現實的確如此,真正學習文學的都在搞文學評論和人文思想的研究,而更多出名的作家卻並不是從中文系出來的,這是一個社會的怪圈,也值得我們深刻的分析一下我們的教育,我們社會的發展到底是有一些漏洞的。
文學所要表達的東西好象越來越怪異,特別像是八十年代后的年輕作家們,他們在剛剛接觸社會的時候就出名了,原因是他們獨特的魅力,但這樣對社會對與他們個人真的有利而無害么?說實在的我也是八十年代后的一代人,我也非常羨慕那些和我年紀相仿或者比我還小的作家,他們真的像明星一樣在世人的眼前一亮,但我也有不贊同的部分,所以我需要走另一條路,或者根本不去走文學這條路,但我還是界乎兩者之間的一種形態。我沒有把自己拴在文學這條窄小的獨木橋上,也沒有放鬆往這條獨木橋上趕,我明白自己不是特別的有資質和才氣,或者可以說我很平庸,所以我開始注重修身,注重在一種精神的境界上超越一些人,所以我寫下了這些看起來很枯燥的文字,但它卻是我思想進步的全部過程。
對於這個大的環境,我只是一個還沒有完全了解社會,沒有什麼閱歷的大學生,然則對於我來說我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引導身邊喜歡文學的那些朋友。他們至少比我還要不成熟,至少還需要我來為他們指點一下發展的方向,我不鼓勵他們放棄學業去做第一種瘋狂的文學青年,也不贊成他們放棄自己的愛好,因為一個人有一項如此先進的愛好並不容易。
文學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不是一件簡簡單單的事情,除非此人態度不端正。文學可以排解我們的苦悶,抒發我們的感情,文學也是我們接觸社會、解讀社會、融入社會的教師,所有的飽學之士無不從文學中受益。但是社會上的文學不正之風的弊禍已經很久,一直都沒有人站出來講真話,那麼文學真正意圖是什麼?
不要把文學當作一種工具,因為它現在對於我們來說只能是一種愛好。如果當作工具,那麼就有太多功利的東西,所以首先要作到把握自己,然後再去探索文學。文學不是簡單的作文,根據我個人的理解,文學是一個大的範疇,它包括做人、行事、寫文章、評論等等,它是對一個人綜合素質的綜合考察。要寫出好的東西不容易,要讀很多書,潛移默化中得到進步,然後就是讀什麼書。文學必須有思想,沒有思想的文章就像人沒有靈魂一樣可怕,思想就是從積累中得來,要讀古書、好書、大書,更重要的是落到實踐中。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眾多優秀思想的民族,這是一種先進的標誌,不能到我們這一代就丟失了。
文學的作用更多了,但首先你知道你為什麼寫,是寫什麼,怎樣寫。沒有品位的人就寫沒有品位的東西,沒有品位的東西不是文學,是文字垃圾。那寫什麼呢?很多,寫自己、寫別人、寫事、寫感、寫想、寫見、寫一切你想寫的東西,想寫的東西中就有優劣,這是思想的高低問題。文章最好的不是文字,而是裡邊思想的東西。文學是用來學習、用來修身的,所以文學是很嚴謹的事情。
3
由於個人思想水平的局限性,我無法理解最原始的文學意圖到底是什麼,文學最初就是一種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符號,文學在它最初發展的時候就帶有強大的生命力和變異力,隨着時空的變遷,文學漸漸的開始描述一種抽象的思維,開始去探究事物表面之內的本質。
然則最初對精神的描述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一批又一批的學者就在痛苦的思索中死去,他們遺憾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到死都沒有探究出人的價值,生命的倫理。但他們的努力並不是沒有任何意義,正是因為順着他們提出問題延伸下去,正是因為他們思考的終止給後人留下的啟示,才使一代代的思想者們夜以繼日的思索,然後達到對人世的一種了悟。當他們終於從不同的方向返回,帶着不同的收穫回到原來分手的地方,於是就有先秦文化,有了百家爭鳴。
對於我個人的理解,真正有價值的文學,也就是以現代文學的取捨觀來看,文學的價值是從思想的價值產生開始的,文學與思想的結合是一個民族真正到達文明的黃金時代的標誌,更通俗的說,文學作品如果沒有思想的支撐做後盾,那將是是一片文字的沙漠。而現代流行的文學取捨觀卻與此大不相同,他們追求的不是一種人文精神的富足,而是更加直觀、更加適合快節奏的現代生活的一種複合產物。裡面沒有對社會有意義的思考,就是粗劣地截取一些瑣碎的生活片段,更加直白的說就是一些流水帳似的東西。也有些人習慣幻想,那麼就有了幻的定義,其實幻的文學基本上就是文學的起源,但是絕對不是文學的末路,以前的幻是對遠古的另類解釋,是出自人民內心的一種依靠心理產生的,而現在的幻則是一種不着邊際的想象,甚至連想象都不是。
雖然這樣說,但我並沒有說去排斥現代文學的變遷,相反我還是會很積極的學習,去接受他們,因為它們一個時代的產物,並不是某個人就可以改變的,社會和人民的需要它們。然則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就必須還有一些能夠很它們並存並且能夠對抗的正統的思想文學,在才是文學最原始的文學意圖,當然這些只是我個人不夠完善的理解。
也許應該有更多的人來思考我們當今的文化主流是否完全正確,思考我們從現代文學發端的五四到現在到底都做了些什麼,還是有很多人在研究它的,而且對現代文學的褒貶不一,但是好的地方我們是都可以看到的,但是這段時間中國文化形式的巨變以及站在時代風潮上的口號都給了這個多難的民族一種新的思考,但是不是這種思潮就是對的呢,有許多人也在這裡提出了質疑,面對這些質疑竟沒有人再像站在浪尖上那樣激烈的反駁,相反帶來的是一種這個社會共同的思考。
雖然流行的網絡小說以及手機小說還在泛濫似的充斥的整個社會的角角落落,但是一種更加沉重的思索已經開始在很多有責任感的文人心裡展開,這使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希望,究竟需要多少代人的努力才能夠解決我們不能預測,但是只要大家都發現了這種弊端,那麼前路就應該是光明的。
200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