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金融危機在我國第一凈出口來源地的美國越演越烈,並逐漸波及到其他國家,我國外貿企業的出口變得越來越困難,實力不濟的企業更是紛紛倒閉。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一方面免除利息稅以鼓勵企業投資,另一方面刺激國內消費。以期通過刺激內需彌補出口減少帶來對經濟的衝擊。
雖然如此,但就我個人而言,我對國家的這一政策能否對經濟繼續繁榮起作用表示懷疑。
首先,近年來,國內企業一直都保持着過於旺盛的投機慾望。原材料的大量進口、大批還沒有發揮產能的新廠房就是很好的證明。由於市場需求跟不上來,許多企業因此而不得不將剛生產出來的無數貨物都放進了庫房。多年來過度投資使很多企業嘗盡苦頭,而今年的美國金融危機更是加深了微觀企業對未來情況的擔憂。此時政府通過財政槓桿鼓勵投資的做法,能不能起作用還是個未知數呢。
再說消費。我們知道中國人愛存錢的習慣導致了國內消費市場很長一段時間都保持“低迷”狀態。這個“低迷”指的是國內消費年增長10%左右的水平。應該說這個增長率應該是比較健康的才對。不過,由於政府的鼓勵和物價的上漲,特別是後者,使得廣大民眾因擔心自己存在銀行里的錢會貶值而紛紛將它們取出進行消費。這樣,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市場一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着,可以說是很驚人的了。對於政府再次動用政策槓桿刺激消費的做法,個人表示懷疑:在我國,收入底下的人本來手頭上的錢就不多,收入高的人對於政策的鼓勵是不敏感的,而收入中等的人又很少。加上前番鼓勵消費的政策已經使很多人發揮盡了他們的消費能力。這樣,在收入沒有提高的情況下,人們怎麼可能有能力去大量消費呢?即便這樣的政策發揮了作用,在當前通貨膨脹高燒不退的情況下,刺激內需會不會為通貨膨脹推波助瀾呢?
我們知道,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政府動用政策槓桿短期內只能刺激內需的擴大,而對收入則沒有什麼影響。那麼,在美元走弱導致的原材料以及被原材料影響的生活用品的價格可能繼續飛漲的情況下,政府的擴展經濟策略或許還沒有對收入發揮作用時,經濟危機就發生了。那個時候,整個國民經濟會不會出現美國等西方國家70年代中出現的“滯漲”那中情況呢?
美國的壘壘債台及美國為了賴賬而導致的美元貶值使美國的信用早以走弱。一旦金融危機導致了美國的破產,那麼與美國經濟密切聯繫的中國還能用刺激內需的方法獨善其身么?這一切的都值得我們去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