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音樂正能量演講稿
每次新生開學前我都會做一項很全面的調查,有記名的個人調查:個人才藝,同學們會把自己會的各種樂器或者自己會的舞蹈寫上,是否參加過校合唱團或者聲樂比賽。還有一項不記名的調查:你所在的小學音樂課模式是什麼,你喜歡的課堂模式是什麼樣的,推薦一些你喜歡什麼樣的歌曲。十幾個班級的調查收齊統計后,就知道現在這一屆這個年齡的孩子的音樂的欣賞能力和水平以及他們所關注的內容和興趣點。這些推薦歌曲里,以青春校園、親情勵志居多。當然也不乏一些小清新的愛戀和一些憤世嫉俗的吐槽歌曲。我在這裡想說的是傳遞音樂正能量。不止一屆孩子推薦到兩首歌曲:老師你好、考試什麼的都去死吧。我不知道在座的老師是否聽過這兩首歌曲。當然,這兩首是反面例子。音樂是濃縮的文章,提煉千百遍的精華,在加上一個靈魂的歌者,就能讓音樂撼天動地,直指人心。
《禮記·樂記》闡發了孔子的思想:"樂者,通倫理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惟君子為能知樂。"這段話,把音樂在人格培養方面的重要意義,講得非常透徹。古戰場有號角衝鋒,擊鼓鳴冤,御駕出行鳴鑼開道。有專門表演歌舞的瓦子勾欄,有距今九千多年歷史的河南舞陽賈湖骨笛,夏商周時期用井田制、分封制、禮樂制來支撐政治制度。用一套完善的禮樂制度教化道德倫理,用以維護社會秩序上的人倫和諧。這些無一不說明音樂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深遠影響。
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采曾經說過:沒有音樂,生命是沒有價值的。古有孔子欣賞韶樂,感嘆"不圖唯樂之至於斯也。"以至於三月不知肉味,更有韓娥高歌,令人感覺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於耳。音樂就像是一朵花的香味,鮮艷的顏色並不能詮釋這朵花所有的美麗。
音樂就像我們需要的空氣一樣。在我們周圍維持我們正常的生活。你無法想象,一個沒有音樂的世界會是多麼可怕。影視沒有配樂,只有乾巴巴的對話和場景,手機只有震動,大街上只有吵鬧的人群,咖啡館、西餐廳只有壓抑的就餐。
音樂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深遠,可也不能避免負面的東西。最近炒得熱火朝天的姚貝娜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如何才能傳遞音樂的正能量。大眾總是喜歡關注名人光環下的陰影部分,比如誰有了外遇,誰離了婚,誰和誰有八卦,而忽視了這些人他們成功背後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歌曲不是張嘴就唱,舞蹈不是隨手而來。沒有台下的十年功,永遠不會有台上風光的三分鐘。而現在的浮躁的社會,誇張的傳媒只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所有的只是為了關注度和圍觀人數。忽略了音樂的本質,忽略了禮樂之幫的根本。姚貝娜這位生命的歌者讓人佩服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執着。當大眾這個無形的推手把它擴大話之後引發微信和媒體大戰,已經偏離了音樂本身。比如說有人在微信里發文章說同天去世的一位功勛卓著的將軍逝世無人問津,姚貝娜去世短短時間微信轉發40萬,如此對比根本不科學,卻引發了另一輪爭議。她的音樂,她死後捐獻器官都被淹沒在媒體的罵戰中。以此為例,音樂的正能量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樂記》說:"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沾滯之音矣。"其用五音比喻各種人物,說明要有序協調,才能奏出和諧之樂。音樂可以用於心理治療的催眠,可以調整阿爾法腦波增強記憶,甚至可以用在牧場促進奶牛產奶。可以作為胎教,也可以修身養性。五音、五行、五臟、五竅,息息相關,只要我們合理運用,就能讓音樂在課堂引導、完善人格等各個方面的大放異彩,真正發揮它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