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拓展教學反思

拓展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篇一:拓展教學反思

  本次“回顧拓展二”的設計,重積累,重閱讀,重拓展。因此,引導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並適當地拓展閱讀視野,以引導學生讀好書,好讀書,讀成本的書,在讀書中積累語言,在讀書中體會情感。

  “交流平台”談的是怎樣入情入境朗讀課文的問題。目的是使學生明白,反映了作者真情實感的文章,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讀,才能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傳達出作者的真情實感。實際上是對學生讀書的一個引導。“日積月累”安排的內容是名言和詩句,通過朗讀積累,體會人生的一些道理,懂得少年應該立志、好學、惜時、求索等道理。“課外書屋”向學生推薦的是高爾基的《童年》。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好書,讀成本的書,在讀書中積累語言、體會情感。

  篇二:拓展教學反思

  本次“交流平台”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交流收集到的近代中國屈辱歷史的資料;二是交流收集、整理、運用資料的收穫,重點是交流如何整理與運用資料。“日積月累”安排的是 16 個成語。這些成語都是褒義詞,與本單元教材“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主題密切相關。通過讀、背,一方面使學生積累詞彙,豐富語言;另一方面加深學生對本組課文所表達主題思想的感悟。

  針對本次回顧拓展的教學要求,在課前我讓學生收集了有關舊中國的屈辱史和新中國的成就,讓學生在收集閱讀這些資料后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對於“日積月累”里的 16 個詞語,我讓學生在預習中先了解每個詞語的意思,不懂的詞語利用詞典來解決。學生只有充分預習,了解所學知識,在課堂上的交流才有內容,才不至於受到時間的局限限制了思維。學生的預習工作做的很好。

  上課時,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學生交流的時候我進各組了解學生的預習以及交流情況。學生收集的預習工作完成的非常好,能做到小組交流時每個人都有資料可讀,都有話可說。在全班進行交流時,卻出現了冷場的狀況,可能是有老師聽課,學生放不開的緣故吧,經過幾番鼓勵終於有學生起來交流。在課後陳老師給我反饋時也提到了這個問題,她給我舉了一個例子,讓學生說感受學生不發言時,可以先讓學生用一個字來說,然後一個詞,一句話,這樣逐步由簡單到複雜地來說,只要能說出來就大肆表揚鼓勵,學生自然就有回答的慾望了。聽了這個例子,我覺得這的確是個好方法,自己平時上課時,的確沒有這樣激勵過。我覺得自己在處理這樣冷場的問題時是非常笨拙的,學生一不吭聲,我就開始緊張甚至有些惱火,卻不知道如何引導,這一點是我要不斷學習和提高之處。

  學生回報完收集的資料,我問學生:“你們是通過什麼途徑收集到這些資料的呢?”有的學生說是從學生用書上收集的,有的說是歷史書上看到的,還有的說是從網上收集的,在這樣的交流中自然地進入了收集整理資料的重點學習中。“資料多而繁雜,用什麼方法能很好地整理出我們所需要的資料呢?就你們昨天整理資料時的做法來談談。”這個問題拋出去,學生的積極性較之前高了一些,可能是因為昨天在收集資料時確實下了一番功夫,學生能將自己如何選擇資料的進行交流,我也順勢講解整理和保存資料的方法。在這些方法教授完后,又對搜集整理資料的方法進行梳理,我用自己整理的中國屈辱史和成就的資料來讓學生具體地領會。但是在教這一環節是也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有跳出本單元學習,如果能將本冊書所收集的資料來進行舉例說明的話,學生可能會更深入地了解和運用整理資料的方法。

  “中國從遭受列強屈辱到成立新中國,做出輝煌成就,是離不開無數有豪情壯志的中華兒女的英勇奉獻的。我們常常會用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這些給我們帶來新生活的英雄們呢?”這一句話很自然地將學習內容轉到“日積月累”部分。

  “日積月累”里一共有 16 個詞語,在大屏上出示這些詞語,讓學生先自己讀一讀,然後找學生讀詞語,糾正不正確的讀音,再重點講解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字,比如“再接再厲”的“厲”,學生在平時總是與“歷”、“勵”分不清楚,所以在教學時,重點講解區分這三個字,“披荊斬棘”的“棘”學生在讀詞的時候有學生讀成“刺”,我立刻抓住這個錯誤,讓學生區分“棘”和“刺”。這一部分的教學比較紮實,所列舉的字都是學生平時容易出錯的字。但是如果讓學生自己說說哪些字容易出錯,那麼可能課堂效果會更好一些。正音、區分形近字之後就是讓學生用詞造句,對於使用不準確的詞語給予糾正,這一部分學生表現很好,能夠積極舉手發言,還有學生在一個句子中用了兩個詞語。只是遺憾我沒有能夠及時抓住這一亮點,提高難度,鼓勵學生用更多的詞語造句或者說一段話。由此看來,在課堂上我的即時反應還不夠快,對於課堂生成的亮點把握還是一個弱點,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不短磨練和提高。

  總之,這一堂課的教學可圈可點,能夠抓住課堂的 40 分鐘進行有效教學,使學生踏踏實實地學到了東西,但是也有很多有待提高的部分。教學是一個永無極限的高峰,教學者需要不斷地磨練與攀登,三步兩步無法到達收放自如、拿捏恰當的課堂。

  最後要特別感謝陳芙燕老師給予我這堂課的教學反饋和建議。

  篇三:拓展教學反思

  本單元“詞語盤點”的教學可以滲透都閱讀教學中,“日積月累”是詩歌《囚歌》,這首詩是以形象、精鍊、富有感情為基本特徵的,好的詩還有一種意境美。《囚歌》包含着豐富的美育因素。它的美不是表現為優美,而是表現為壯美,一種使人迥暢盪氣的悲壯之美,一種不可壓抑的陽剛之美,一種使人肅然起敬的共產主義精神美。雖然在教學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單列一項進行講解,但我的確想把這種美很好地體現出來。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這首抒情詩教得有情。為此,教師必須“進入角色”,即把自己變成葉挺。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去感動學生;使他們體會到《囚歌》的情感美。我還要求自己,要用詩一樣的語言去講詩,盡量使自己的語言精鍊、形象,充滿激情,以此去感染學生,使他們體會《囚歌》的形象美。一句話,在《囚歌》的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審美教育。

  本詩的教學,成功之處在於,學生在多重朗讀中感受到了英雄的氣概,並為之而感動。在對詩中關鍵詞語的理解,他們能結合看過的影片、讀過的故事較為準確地理解。比如學生談到了“狗”,就是叛徒,走狗,賣友求榮的人。但小學生畢竟還小,他們對過去畢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們對詩歌,特別是抒情的認識一般還停留在感性的階段,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這些我在教學前預想得還不夠,因此課堂上實施時,有困難。

  不足之處表現為:學生課外查閱有關葉挺的資料不足,所以在課堂上,我不得不進行補充。後來我想:本詩歌頌的是一種革命的氣節,革命者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是有相同之處的,學生查閱關於葉挺的資料有限,如果將範圍擴大些,讓學生查閱革命者的故事,效果也許就大不一樣了,學生獲得的情感體驗也許會更豐富。

  “口語交際”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暢所欲言!



拓展教學反思 標籤:戶外拓展 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