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偉力》觀后感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根據省委宣傳部和**市委宣傳部的統一要求,**市委宣傳部組織了全市各黨(工)委認真學習觀看了由中國共產黨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電視台聯合攝製表現文化偉大力量的理論文獻電視片《文化偉力》。全片以文明之源、凝聚之魂、創造之光、競發之帆、興業之柱、強國之路的主旋律深入描繪了有着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中國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和在中國文化影響下騰飛中中國的發展過程。**市各黨(工)委的黨員領導幹部在觀看了《文化偉力》之後,都深切感受到了,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食糧,在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1、文化是民族的靈魂
充滿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了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從新石器時代到黃帝炎帝,從夏商周到秦始皇,從漢武帝到唐宋時期,中華文化在不斷的交流和整合中實現,不僅貫穿於中華民族的始終,也影響着全世界。正是有了指南針,哥倫布才能發現了新大陸,正是有了火藥,人們才能不斷地探索和改造世界,四大發明在人類科學經濟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中國的儒家思想也逐步被世界認可,國外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建成,八年後,105個國家先後建立了358所孔子學院,這也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從魯迅的《阿Q正傳》到現在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紅高粱》,無不反映着中國某個時期的文化背景,詮釋着中華文化在發展中的點點滴滴。
文化是一個名族的靈魂,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也曾有過內憂外患,但是中華兒女始終堅持一致,這也是中華文化在其中發揮了無比強大的凝聚力。五千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認同,所以我們無論置身何地,都有着和國家休戚與共的情懷。
2、文化是發展的動力
歷屆國家領導人都重視文化的發展。毛澤東同志在一九四二年五月延安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我們為中國人民解放的鬥爭中,有各種的戰線,就中也可以說有文武兩個戰線,這就是文化戰線和軍事戰線。我們要戰勝敵人,首先要依靠手裡拿槍的軍隊。但是僅僅有這種軍隊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有文化的軍隊,這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隊。鄧小平同志指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江澤民同志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指出: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胡錦濤同志提出了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構想。文化已經成為生產力中最為活躍的智力要素之一,是實現未來經濟快速發展的動力。文化對內增加了民族凝聚力,對外擴大了國際影響力,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日益凸顯,國際社會的總趨勢是誰佔據了文化的制高點,誰就有機會更好的提升國際競爭力。文化已經成為除了經濟、政治、軍事等能看得到的硬實力以外能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軟實力。
3、文化是經濟的支柱
西漢時期張騫開闢的絲綢之路,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同中國的文化交流,同時也提高了中國同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全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文化產業在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美國控制着全球2/3的電影票房收入,流行音樂、音樂劇、歌劇的也成為美國經濟支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的動漫是支撐日本經濟的三大產業之一。可見,經濟是文化的物質基礎,文化是經濟的新生力量。全國各省自治區都將自己獨有的歷史遺迹、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民風民俗等文化資源拉到了電視熒屏上,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欣賞歷史,從而通過旅遊來帶動經濟的發展。在有關經濟的文化內,創新是發展的靈魂。其可以體現在文化的積累結果和文化傳承過程,也體現着民族的前進精神,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核心,也是文化發展的動力核心,它不但繼承了文化,而且還推動了文化前進,使文化得以發展,是文化在經濟領域最成功的運用。我們要勇於發揮創新精神,大力推動文化發展和經濟繁榮。
通過觀看《文化偉力》,對廣大黨員幹部在思想認識上有了很大的啟發。文化正逐步成為衡量一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衡量人民幸福與否的重要尺度,在社會主義社會的中國,我們黨高度重視群眾聲音和人民福祉,文化生活也正成為中國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視文化大發展,新建鳳凰體育中心,改造文化宮、博物館、原省委省政府舊址等一批城鄉文體設施;每年都成功舉辦有國內演藝明星參加的大型春節聯歡晚會,並在省電視台播出;成功舉辦群星大型演唱會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第29屆運動會等文體活動,冰雪畫、烙畫等藝術精品創作成果豐碩,**文化影響力也在顯着提升。今後我們一定秉承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力弘揚推廣文化產業建設,為**市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