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感悟——讀《文化苦旅》有感
鄭預諾
我哭了
遊盪各大書店都沒有這本書的身影,網購后,又一直害怕是盜版,余秋雨的書往往是盜版多餘正版,他自己卻也並不介意,欽佩之情自然便流露出來。
當這本書在我手中時,便迫不及待地翻看下去。而當看完第一篇文章時,我便淚眼朦朧了。
不是太激動,而是這名為《道士塔》的文章震撼了我。
不僅僅因為這篇文章是為莫高窟所做;也是因為這是關於敦煌石窟的罪人王園策,這個道士使中華文明毀於一旦的罪行;是因為對某些清政府官員的無能的痛恨;更重要的是中華民族曾經的軟弱和無能,曾經文化的喪失,曾經受盡欺凌的恥辱,以及現在內心中已經少有的情感湧現出來———愛國之情。
人呀!人呀!
有了這個感想是在讀完《上海人》之後,油然而生的。
還未讀完這本書時,就已經知道這“已傳為名著的論析文化走向”的文章了。
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作者用了整整三行的,十八個形容詞說出“外地人心目中的上海人”。其實現在看來覺得社會上如此一般的人可真謂不少。
就拿現在的班級來講,精明的話,還錢時要利息算不算?驕傲的話,考試考好了到處宣揚算不算?會算盤的話,騙家長的錢撒謊算不算?能說會道的話,犯錯后一直狡辯算不算?自由散漫的話,半小時就為一道簡單的小題而磨蹭算不算?排外的話,重點班的人看不起成績差的人算不算?
……
我不相信我們這些孩子會無緣由的形成這些“上海人”的習慣,更何況我們離上海還是遠的,那麼那些“外地人”又算是什麼,又有着哪些文明?
今天,那些“外地人”連同他們的孩子,卻也一同變成了他們“心中的上海人”。
一種永恆
一般來講,論文章的話,我最喜歡的便是回憶類的文章。又一想這《文化苦旅》,整整37篇被收錄在這本書中,37 段人生經歷,37 段文化感悟,37 段思緒的回想。
這些本飄渺不定的東西,現在卻很真實的擺在外聘面前。那麼,當回憶變成真實,那它就是一種永恆。
而這37 段回憶組成的永恆,被我理解的卻如此薄淺,我會珍藏。
有一點慚愧。
而過去之所以美麗,就是因為,他已經過去。
一點感悟——讀《文化苦旅》有感 標籤: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