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淮南文化歷久彌香
——讀《文化淮南》有感
吳 興
《文化淮南》是我們淮南人的文化大餐。書的內容包含了淮南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對遠古淮夷部落的追根溯源,有對這一方水土滋養的傑出歷史人物的深刻懷念,有對發生在這片土地上歷史事件的精彩再現;有對絕代奇書《淮南子》的精深研究,有對壽州窯、紫金石、豆腐文化、茶文化等的真知灼見……作為淮南人,從文化上了解淮南,從精神上把握淮南,才能從心靈深處更加熱愛淮南。
這本書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造詣。文章讀來,文筆清新,文采燦爛。如清泉潺潺,如清風撲面。漢語之美,處處洋溢在字裡行間。例如,胡煥龍老師的《淮河岸邊溯家園》里寫淮河的句子:作為中國南北文化的交匯線,她麗姿天然一支秀,風姿綽約百媚生。數千年來,南下的北國雄風和北上的南方春雨,在此碰面、交融。齊魯禮樂,楚越戲文,在此相識、融匯,終於形成剛柔相濟、質樸纖細的"淮河文化".再如孫仁歌老師的《鄉情散文三題》中寫洞山路上廣玉蘭的句子: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洞山路上雖不見梨花一朵,卻擁有玉蘭無數。每逢廣玉蘭含苞待放時降一場瀟瀟春雨,路過洞山路之際便舉目可見綻開的玉蘭花比比皆是,並呈群月落天之姿掛滿枝頭,一派攢集簇擁,纏綿不盡,一致兒在滴滴春雨的滋潤下競相怒放,那"清水出芙蓉"一般的嬌態猶如雲外梨花飛來,簇新柔嫩,楚楚動人,收在眼底不知覺地生出無限情感。像這樣優美的句子俯拾皆是,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這本書體現了作者高尚的文化追求。金妤老師的每篇文章都給人以啟發和深深的教益。特別是"心事浩淼連廣宇"——〈淮南子〉給我們什麼啟示》一文,裡面一個個小故事,說明一個個大道理,變化發展的觀點,是非不絕對的觀點,有容乃大的觀點,等等,在今天依然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方川老師的《持鐮至死孫叔敖》一文,孫叔敖的"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的為官執政理念,在大力倡導廉政文化的今天,仍然值得借鑒。周文龍老師的《兩宋時期呂氏家族的薪火傳承》、《清代鳳台縣令李兆洛》,管軍老師的《壽州孫家鼐》等文章,通過對先賢事迹的追尋,表達了作者的人格理想和文化追求。
這本書體現了淮南文人強烈的擔當意識。用心體會淮南文化,用生花妙筆展示淮南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淮南文化,是淮南文人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本書的作者大部分都是淮南土生土長的作家,對這一方水土有着深厚的感情,也就有了那麼一種強烈的文化擔當意識。作者們憑着豐富的歷史知識、高超的文學技巧,嚴謹的治學態度,以文化散文的形式,洋洋洒洒,娓娓道來,深情觸摸淮南文化的根、精心雕塑淮南文化的干、傾情綻放淮南文化的花,為我們打造了展示淮南文化之大成的文化精品。《文化淮南》,是我們心尖上的淮南;淮南文化之花,必將歷久彌香。
這本書也有一些值得商榷和進一步提高的地方。比如,不同的作者對同一題材的文章描寫有重複之處,也有口徑稍有出入的地方。時代在發展,文化在進步。創意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高科技相融合的文章內容欠缺。當然,這些都是白璧微瑕。我們感謝本書編者和作者的辛勤奉獻,也渴望更多本地文化精品出現。
讀《文化淮南》有感 標籤: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