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秀散文>《文化苦旅》賞析

《文化苦旅》賞析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文化苦旅》賞析

  ——再讀《文化苦旅》,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心境。

  《文化苦旅》是一本著名的文學作品,相信我們很多人都閱讀過,它是余秋雨老先生的第一部散文合集,其中包含了歷史、文化散文,還有的就是一部分回憶性散文。“文化苦旅”,就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其中一個“苦”字,抒發了余老對中華文化的無限熱愛之情,傳神逼真地透露出中華文化的深刻內涵,寫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細細品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是一部“苦澀的”文化史。

  余老先生,1946年出生於浙江,當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史學家,文化學者,藝術理論家。對於作者余秋雨先生,我們就不多作介紹。余老先生《文化苦旅》一書,是一部遊記類的散文,與他的《千年一嘆》、《行者無疆》比起來,其中的經歷並不是那麼的驚險,也並不像《千年一嘆》、《行者無疆》里的親身涉險,用平和的心和舒緩的遊歷,緩緩道出了中華文化的悠遠和深意,作者鮮明地寫出了文化的深刻內涵,用細膩的筆觸把文化刻錄的淋漓盡致。

  《文化苦旅》上下共有37篇,書中《道士塔》、《陽關雪》、《柳侯祠》、《莫高窟》、《白髮蘇州》、《江南小鎮》、《風雨天一閣》、《上海人》、《廟宇》、《都江堰》、《牌坊》、《筆墨祭》、《信客》等多篇散文充滿了靈性、悟性和責任,尤其是開篇的《道士塔》,但凡每一位中國人,讀完之後,我們都會有一種憤怒——一種對王道士無比的憤怒和對當時中國官員的憎恨;我們都會萌生出一種傷痛—— 一種對中華文物損失的傷痛和落入外國人之手的辛酸。如今,我們還要到外國的博物館才能看到古老的中國文物,就像英法聯軍掠奪焚燒圓明園一樣,給我們無法彌補的傷痛。而這些,也許就是余老“文化苦旅”四字中文化之“苦”的深刻表露吧,體現了“苦”的緣由,“苦”的所在,“苦”的境遇。

  《文化苦旅》,開創了“文化散文”的先河,引領散文走向了新的高度,給讀者帶來了心靈的震撼。賞讀《文化苦旅》這一文學名著,我們能夠看出余老突出的寫作藝術和技巧,還有整齊的語言和精心的對比參照;散句、對偶、反覆、頂真、迴環、排比、比喻等和心理、環境、動作、肖像描寫等修辭手法和描寫手法,使文章伸縮有度,進退自如,語音感染力強烈,概括完整大氣。( : )

  《文化苦旅》的思想精魂就在於一個“苦”字,在內容上鮮明地表現為對於我們五千年的古老文明的深刻反思和中國古代文人文化人格生動的體現。在我們對古中國文化擁有一種“苦澀”的感受之外,我們還對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深感自豪、敬重和無限的熱愛之情。

  《文化苦旅》的思想核心在於一個“苦”字,那麼“苦”之所在呢?有筆者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我覺得具體而深刻。“文化苦旅”之“苦”表現為:第一,中國文化歷史命運之苦;第二,中國文人的艱辛之苦;第三,進行文化探索的歷程之苦。以上幾方面的“苦”,深刻地體現出中國文人和中國文化的精神所在,可能這些就是余老先生《文化苦旅》標題構思的用意所在吧。

  余秋雨老先生有淵博的文化知識和深層次的文化底蘊,他用簡潔的文字,把中國文人、中國文化,緩緩地向我們到來,我們不僅能夠學到余老獨特的寫作技巧和廣闊的構思空間,我們還能了解到古老的中國文化,更深一步的體悟到中國文化的深刻內涵。

  看完《文化苦旅》一書之後,你會感嘆道,原來一處處令人流連忘返的風景名勝與歷史古迹在它們身後竟會有深層的含義。文中的風景名勝給我們的不僅是心靈上的嚮往,還有其背後深刻的文化內涵與文化底蘊。

  分析了《文化苦旅》的鮮明特色和優點之後,可能在我們品讀余老先生著作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對文中的一些地理、歷史、文化知識產生一定的模糊性,可能是我們缺乏那一方面相應的知識,也可能是余老先生表述方面的紕漏和不明確。賞讀完這本文學作品,我體會到了,我們中國很多人缺乏的是一種懺悔意識,對所犯下的錯,沒有抱太大的遺憾,彷彿是理所當然的,不僅僅只是諸如王道士之類的一類人,也不只是余老先生時期的沒有懺悔意識的人,還包括我們現在大多的中國人缺乏一種精神上的東西,對文學作品的賞讀只是過後就完了,沒有做深刻的反思,也沒有具體的行動。

  深埋了千年文化的故土,我們就在上面行走,也許我們應該背起對中國文化滿滿的疑慮,伴着文學名卷悠遠的氣息,親自去這遼闊的土地,品味這深厚的文化,探尋文化靈魂,探尋這“苦”之緣由,“苦”之所在,“苦”之境遇。



《文化苦旅》賞析 標籤: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