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觀后感>觀祁劇《魏源》有感

觀祁劇《魏源》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觀祁劇《魏源》有感

  今年是魏源誕辰221周年,祁劇藝術家們將他的藝術形象生動的展現於祁劇的舞台,以紀念這位劃時代的文化巨人,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

  魏源(1794—1857),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湖南邵陽隆回金潭人。他是"寶牯佬"的驕傲,是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他嘔心瀝血,廢寢忘食,十年磨礪寫出洋洋百卷的宏文巨著《海國圖志》。作者為什麼要編撰此書呢?魏源在《海國圖志》一書的序中,講得非常清楚:"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這就是說,寫書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夷情",幫助人們習其"長技",以抵禦外侮,振奮國威。可嘆魏源身不逢時,《海國圖志》一問世,就遭到保守投降派的百般干擾,之後又成為了腐朽的滿清權貴爭權奪利的工具,對己有利就視為珍寶,就己不利就棄之如草芥,甚至為保自己的烏紗帽,必焚之而後快。然而《海國圖志》卻悄悄傳入日本,讓這個彈丸小國迅速強大,東洋橫行。這正好與當時夜郎自大,故步自封的清政府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是時代大背景,也是在這種矛盾衝突下使故事情節徐徐展開。

  該劇脈絡清晰, 十年"成書"的艱辛,導演一筆帶過,重點是"呈書"的曲折、"禁書"的無奈、"印書"的不易。"謗書"、"焚書"情節的展開,更是將劇情推向了高潮。居心叵測的日本商人,夜郎自大的老學究、落後守舊的清廷官員、知恩圖報的青樓女子,在鞭笞落後守舊而又夜郎自大的清政府的同時,着力彰顯魏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偉大愛國情懷。

  該劇在唱腔設計方面以祁劇高腔為主。祁劇高腔戲大多保留在寶河派,此劇巧妙地體現了寶河派特點,尤其在第三場劇中,為了更好地體現魏源、琦鄯、張壽雲、李文達、宋文輝各自的內心活動及行旦特點,還適當選用了祁劇彈腔中的"北路"、"南路"、"弋板"等腔系來豐富唱腔,避免了單純演唱高腔的簡單乏味。在此,作者還運用了大篇幅的唱詞來體現魏源說服眾人接受《海國圖志》、出版《海國圖志》,期間運用了對唱、旁唱等演唱藝術形式讓此劇的唱腔更加豐富,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這也是一種創新。

  此劇對演員的唱功和表演亦是巨大的考驗。尤其在第七場焚書之後,魏源心裡活動的唱段表演應該是該劇的重點。一要表現魏源悲痛萬分的心情,二要表現魏源對這種野蠻行為的憤怒,三要充分體現魏源愛國愛民、至死不渝的思想,特別是在一些場合還安排了祁劇的武戲,讓全劇更富觀賞性。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此劇也有些許不足之處。如:1、演員的年紀偏輕,對人物角色的詮釋還需繼續深入。2、唱腔運用上,氣息不夠穩定,在個別唱段中的一些吐詞咬字略顯突兀。3、在音樂創作上各章節的轉換,高腔與彈腔的結合還需考究。

  我想,通過一定量的演出,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磨,這部劇一定能更精彩、更完美地呈現於各大劇院的舞台上,呈現於觀眾的眼前!

  文/湖南省藝術研究院 伍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