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本應讓我們更美
——觀歌劇《岳飛》有感
題記:看完《岳飛》演出,心情久未平靜,深夜敲下文字,僅作分享。
每次高雅藝術進校園,我都會放棄其他檔期即刻前往,雖然天生五音不全、毫無藝術修鍊,似乎有點附庸風雅,但是我確實在似懂非懂中,看到了外行人獨有的藝術之美。網絡時代,讓我們信息獲取方式更加便捷,隨手就可以查閱各種信息。除了組織方發布的新聞宣傳內容,我們可以從多個側面預知今晚的演出,甚至可以提前欣賞某個片段。歌劇《岳飛》有點曲高和寡,讓我這個外人開始感覺就是好好話不好好說,偶爾也會拿起手機,消磨等待十二道金牌全部亮出;某刻也會因為詞義變化,例如古語"相公"冒出傻笑;瞬間風起身冷也想離開,不過我終究沒有走,畢竟藝術本應讓我們更美。
開場片刻,便有人起座離開;落幕換場,也會有人離開,也許是個人不花錢、輕易得來的便不夠珍惜。其實,沒有人去關注每個座位上分攤的30-50的成本,也沒有人去關注冰冷的禮堂工作人員已經蹲守一天,更沒有關注演員提前進場踩場地調設備,100分鐘既是台下十年功的積澱,更是一群人聚集呈現的溫情。很多人和我一樣上過講台,每每中間有人離場,我都會裝作毫不在乎的樣子,卻只有自己知道要調整很久;每每看到眼神關注,聽到陣陣掌聲,都會情緒迸發,全心投入。對藝術的尊重,對表演者的尊重,對默默無聞者的尊重,這是外行看到的"尊重之美。"
在藝術的現場,我更加了明白了文化的解析:"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着想的善良".我們無權干涉離開,不論在什麼場合,畢竟還有孩子和老人,畢竟人還有身體急需。不過排除正常狀況,我還聽到了響起的鈴聲,看到了伴着雜響的匆忙,更見證了攜手出門你呼我喚。這麼多年,我們都在把握教育的方向,卻忽略了教育的細節,我們倡導為人民服務、推崇集體主義,卻沒有培養出為他人着想的素養。誰也沒有資格站在道德制高點思考或批判,因為今天看到的便是你我曾經的影子和樣子,我也曾在學生活動中響過手機,也曾在學生班會中突然離開,也曾在學生髮言時以自己的標準評判打斷。這一刻的臉紅與自省就是我這個外行看到的"素養之美".
藝術都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的,無一例外。當我將一段解讀"精忠報國"的文字,深情的發至朋友圈時,換來了無數未曾閱讀的盲目點贊,更帶來了一些學生和朋友關於"忠"爭議。他們給岳飛設置了N多種可能,不接受金牌召回,不回臨安入獄,不固執等待等等,不過最終歷史的真相和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精忠報國".爭議者稱之為"愚忠",我也不得不承認,用今天的觀點回望歷史他的選擇不夠明智,但是我們卻又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正是那些在歷史轉折時刻看似悲情的人物改變了我們這個國家。建國后的百廢待興、十年文革等,不都是一些看似"愚忠"的人創造了歷史,難怪熱鬧、多元的朋友圈仍然將"忠誠"列為人的第一能力。爭論不休,答案未定,這就是藝術帶給我們的"思考之美"!
今晚,不論如何我們終將扳回一局,經久不斷的掌聲、目送直至演員離場,表達了我們的熱情,更彰顯對藝術的尊重和個人的素養。80多歲的女指揮、10餘位青年教師、60多名與觀眾年齡不相上下的大學生,他們的《岳飛》在寒冷的冬日裡給我們震撼、感動和溫情。
讓每個人欣賞一場高水平演出,接受藝術熏陶,我們這些門外漢也能走在藝術的道路上。藝術本應讓我們更美,藝術確實讓我們更美。
(李宏宇於中國民航大學2015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