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活着有感

讀活着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讀《活着》有感

  文/吳雪蓮

  人可以承受比自己想象得更大的不幸,遭遇過以後也會獲得應得的平靜與淡然。

  余華的創作方向發生改變之後的第一部小說。小說寫了“我”在十年前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遊手好閒期間,“我”遇到了一位叫福貴的老人。在那個充滿陽光的下午,福貴就向“我”講述了他自己。當然,福貴所經歷的人生是整部《活着》的故事情節。福貴的故事是催人淚下的,他就像因作惡多端爾被上帝詛咒的小人一樣經歷着重重困難——所有至愛的相繼離去和苦難的歲月。

  福貴的父親是大民國的地主,福貴是父親的獨苗,作為公子哥的他年輕時放蕩不羈,成天吃喝嫖賭。賭是再可惡不過的了,因它福貴輸掉了所有的家當,公子哥淪落為了貧農。這是福貴苦難一生的開始。就像為自己年輕時所做的一切惡事救贖一樣,在此後的四十年裡,福貴經歷過了父親的摔死,老全(戰友)的被炸死,母親的病死,有慶(兒子)的輸血后死,鳳霞(女兒)的難產死,二喜(女婿)的被砸死,苦根(外孫)的撐死。而福貴看着最親愛的人們的離去卻無能為力,只能接受這些最殘酷的事實。在我看來,福貴的人生經歷與國內政治的變革與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國內的解放,人民公社的成立,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都與福貴家庭的變革有着莫名的關係。總讓人認為,是苦難的時代造就了苦難的家庭和福貴苦難的四時年。從這個意義上說,福貴經歷的不僅是救贖的一生,也是時代犧牲品的一生。

  初讀《活着》的過程中,我有很多次覺着堵得慌,覺得人生來不該遭受這麼多的不幸,這還不如一死得痛快。直至作者的筆墨結束,福貴竟然是唯一一個活着的人。我不禁為福貴的承受能力咂舌。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着福貴送走了一個一個的親人,讓他看開自己的一切遭遇?終於在反覆的閱讀中,我給出了自己一個很沒有信服感的答案。也許是一種男人的擔當和耐心的等待。家族落魄后,年邁的父母顯然不能支撐一個家庭,支撐一個家庭的應該是少壯的福貴。這是一種作為兒子的責任,一種作為丈夫的責任,為人父的福貴應當作為兒女榜樣的責任。這樣的使命指使着可憐的福根咬牙堅挺臂膀。這僅僅是不夠的。也是一種鐵骨男兒的柔情的等待陪着他走過最難熬的歲歲年年。他在冥冥中等待着希望的到來,等待着歲月的到來,等待着使命的完美結束。畢竟說起最真心的話,誰都願意最親愛的人比自己先去世,讓自己獨自承受離別的寂寞與痛苦,因為最親愛的人在死去之後不會再有知覺懂得寂寞與痛苦。這樣一想,福貴真真是世界上最稱職的戰士。我想《活着》的價值意義就在此吧,人可以承受比自己想象得更大的不幸,遭遇過以後也會獲得應得的平靜與淡然。

  《活着》雖然催淚,但多讀過後,也會暴露一些問題。諸如,作者用苦難的重重疊疊的相加的反覆的手法構成故事傳達價值觀念是不理智的。一個好的作者不應該這樣。此次,故事沒有信服感。讀過幾遍之後,讀者不會相信小說的真實可信性,認為這真是虛構中的虛構,一個人不會有這麼多的不幸。

  拓展閱讀:讀《活着》有感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一生中的磕磕碰碰以及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 . 福貴, 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富家少爺因為年輕時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為所欲為毀掉了自己 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終於在貧困中覺悟,浪子回頭 ,改過自新 .可厄運的陰影一直追隨着他的 腳步, 殘暴地奪走每一個與他有緣的人的生命, 毫不同情。 他的父母在家境敗落後相繼死去, 傷痛還未平復,自己的孩子以及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離他而去。最後,連他唯一的孫也沒 有逃過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個人孤獨地活着 ,陪伴在身邊的只剩下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 . 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的人。 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 , 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忍受生 命賦予的悲歡離合,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着而活着 ,悲涼地走過自己的一生 . 讀《活着》的時候,我幾度落淚,並不是作者的故事描寫有多煽情,反而作者是以一種極其清醒而冷靜的筆調來敘述一個極其平常的一個故事,但總有那麼一些東西深深地觸動你的心靈深處。

  關於愛情

  《活着》里,敘述的愛情並不是驚心動魄的,但正是這種平凡的愛最是真實和深刻。 可以說沒有家珍的不離不棄,福貴一家肯定會衰敗的更快。家珍 只是在那個時代的一位普通女人,但她所堅守的那位單純的愛卻最讓人動容。 福貴去嫖賭,她沒有對福貴大吵大鬧,而是做了四樣菜,在菜底都放了一塊豬肉,以此來開導福貴。福貴把家底敗光了,家珍被丈人帶走後還偷偷跑回來幫助福貴。福貴被抓去當壯丁,家珍辛辛苦苦的拉扯大兩個孩子,在家中等着他回來。自己的身體不行,仍然強撐着身體燒火鍊鋼,賺取工分,臨死前仍然想的是死去的兒女們。她覺得她的一輩子知足了,因為兒女們很孝順,因為福貴對她很好,所以她心滿意足。在福貴面前從來不說自己有多苦,多累,反倒是常常開導福貴凡事往好處想;她是個專一的女人,這輩子認定了福貴,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他,無怨無悔 . 她本來是城中米行的大小姐,跟着福貴吃盡了苦頭,卻從未想過離開,被自己的父親強行拉走後還逃了回來,福貴家中窮的實在沒東西吃了,還跑回家求了一把米。 可能在現代這個無比現實的社會中,很多人都會覺得她太傻了,為了一個“沒用的”男人甘願受苦受累一生。 現代的一些女性,把愛情當做兒戲,把金錢利益看得過高,“寧願坐在寶馬里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這種扭曲了的愛情價值觀正是這個社會多少女性的心理 寫照。 家珍這樣的純粹的愛情已經是鳳毛麟角了。在家珍的心中,“怎麼說我也是做娘的女人,兩個兒女活着的時候,都孝順我,做人能做成這樣我知足了。”她不要金錢,她只要家人能團聚在一起;她不懂浪漫,她認為兒女孝順就是福;她認為平平淡淡的生活就心滿意足了。 難道說是這個世界太現實了,所以我們難以以一顆純粹的心去愛一個人?讀《活着》,讓我們再一次思考愛情的真正意義。

  關於歷史

  《活着》,講述的是在一個特定時代的故事,那是一段我們每一位中國同胞都不可遺忘的歷史。 這位名叫“福貴”的老人成長於解放前期, 經歷了抗日戰爭、 國內革命戰爭、 新中國成立、 大躍進時代、文革時代、改革開放初期,他的一生就是 近 現代中國的演變史,雖然故事情節以 他及他的一家為主,但卻反映出來了很多東西,它讓我們見識了戰爭的殘酷,見證了神化的 中國, 更讓我們這些文革后出生的年青人了解什麼是文革, 這是一個多麼混亂和陰暗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大多數中國人已經瘋狂,在一陣陣風暴中艱難度日,文革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 大災難,是一場抹滅人性的大洗禮,而這場災難並非自然引起,是人為的。 在這場風暴中,給多少中國人留下了不可撫平的傷痛,甚至莫名其妙地喪失了寶貴的生命。退一步來說,福貴是幸運地,雖然留下了一身傷,但他活了下來。所以, 作為年青人,是應該記住這段歷史的,它讓我們知道人性的弱點,讓我們知道真正 的幸福是什麼, 讓我們懂得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定生活。 “一個善於忘卻歷史的民族必定是一個沒有前途的民族”, 因而, 我們更應該了解並牢記這段歷史, 而這也許是 《活着》 帶給讀者的重要啟發和引思吧。

  關於活着

  讀完《活着》這本書,我們不禁思考: 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難道是活着僅僅是一種狀態,僅僅是為了活着而活着? 余華在書中寫道:“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 是 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 或許, 活着的意義 是責任 ,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任。 記得一位哲人說過:“生與死之間有一段距離,這就叫做人生;如何走好這段距離,就叫做生活。”不管怎樣,前提是你要活着,苦難也好,幸福也罷,你活着,才能知道生命會在下一刻給你帶來什麼。活着吧,好好地活着 …



讀活着有感 標籤: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