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聖經的故事》有感
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1944),荷裔美國著名通俗歷史學家。一生出版了三十餘種書籍,單槍匹馬地將人類各方面的歷史幾乎全部複述一遍。房龍用樸素睿智、寬容的聲音講述古老故事的同時,也演繹出了《聖經》故事背後的浩大人類歷史進程,如此博大而神秘的《聖經》,房龍卻能讓這部書連普通人都能看懂。
聖經的故事(美閱讀書-兔山)
首先,我要說的是,我不是一名基督徒,是無神論的忠實擁護者。
那麼,對於大多數人認為"神編"的讀物為何如此感興趣?原因有兩點。
一方面,前段時間剛看完《希利爾講世界史》,從世界人民的角度來看,世界的文明的發源地是西方,而西方的歷史是相互爭鬥,相互征服,一個文明建立在另一個文明衰敗的廢墟上的過程。不過,想想哪的歷史都一樣,一代又一代,一朝又一朝。但歐洲歷史與中國歷史有明顯不同,在各朝代之間,有一種力量始終左右權勢發展,那就是"宗教".
一名君主為了維護國家信仰的純潔而大開殺界,比如尼祿;一個團體為了擺正信仰而遠征異國,比如紅十字軍東征;一位貴族為了傳播信仰可以放棄安逸與寶貴,比如保羅……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甚至今天,類似的事情在這些國家仍在上演。
是什麼讓人們如此狂熱?也許答案會就在傳承了上千年的《聖經》里。
另一方面,對於歷史的記載,中國明顯要優於西方,因為我們設有史記官,對於歷史事件,不管你所閱讀材料中的真實性有多少,但至少它被傳記下來,除非統治者的意願,不然,不會有很多遺漏。甚至你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版本的史書,給你的研究和發現做了不少補充。不管事件的真實性是否可靠,但它被記錄了下來,而且有很強的連續性。
西方歷史,尤其是公元前的歷史,完整且連續性的讀物很少,有時甚至很混亂。相比較之下《聖經》就記錄的較全面和連續,雖然在《舊約》部分如同東北亂燉一樣的雜燴着,但仍能在裡面找到歷史事件的線索。所以,想了解世界歷史,尤其是西方歷史,《聖經》是必讀之物。
《聖經的故事》作者是美國亨德里。威廉。房龍。他博學多才,經歷豐富。他將十分玄妙的"神話"用白話的方式表達出來。用郁達夫的話說,"實在巧妙不過,枯燥無味的科學常識,經他那麼一寫,讀他的人,無論大人小孩,都覺得娓娓忘倦了。" 房龍說,他寫這本書,不是在寫一本猶太人的史書,他既不為他們辯護,也不攻擊他們的動機,只是在複述他們所寫的亞洲和非洲的歷史。
是的,原版《聖經》曾經翻閱過,如天外來物一般。房龍的這本《聖經的故事》如同講述歷史故事一樣,無個人的感情色彩與偏好,將神秘的事件如故事一般講述出來,易懂、易記。本書完結后,當我合上書,卻意猶未盡地在腦海里不斷回味着。有兩個問題縈繞在腦海中。
第一個問題是,西方人民為什麼會對宗教如此狂熱? 另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是《舊約》和《新約》呢?它們之間的區別在哪裡?
我在網上閱查了一些資料,加之房龍的介紹,進行了個人的總結。
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西方人民為什麼會對宗教如此狂熱?
雖然,進行了大量的查閱,但以本人對世界歷史和宗教史的了解程度,想要透徹地回答這個問題恐怕很難,以本人現有知識量和理解程度進行了分析。
一方面是信仰的"習慣".宗教國家的人民,從剛出生就會每日接受"神"與"上帝"的思想與行為準則,這種思想深入人心,這種形為準則融入血液,已不容更改。就如中國千百年來信奉儒家思想,遵守"仁、義、理、智、信"的道德標準如出一轍。突然有一天,某種思想或行為沖入這個群體,你的信仰將被推翻,你的一切標準都被否定,人們的反應是可想而知的。為了信奉一生的"真神",人們願意付出一切。
另一方面,也許是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即"利益"與"權勢"的守護。當權者利用宗教治國,左右人們的思想,掌控人們的形為,使高層擁有更大、更穩定的權力。這些國家豈能允許其他外來教派染指他們的政權。從十字軍東征,第二次世界大戰,到現在的以色列戰爭,無不混雜着宗教與權力鬥爭的色彩。
我只能說,"宗教"是信徒們的教義,是權力者的工具。但很多時候,這兩者混雜在一起,誰又能分清誰主要、誰次要呢。
第二個問題,什麼是《舊約》和《新約》呢?它們之間的區別在哪裡?
要弄清《舊約》和《新約》這個問題,需要回顧一下基督教的歷史。基督教是在猶太教的基礎上產生的,最初是作為猶太教的一個分支形式存在。猶太教是一神教,上帝是猶太人信仰的唯一的神,猶太教的教義就是《舊約》。
《舊約》中的文獻是猶太人以幾個世紀的時間,由幾十位學者分別寫作的,最終將其組織編輯成書的人是猶太人摩西。
基督教創立者是猶太人耶穌,他在三十歲時以猶太教教義《舊約》為基礎創立了基督教,並在猶太民族的下層傳播他的思想。三年後因被人告發,以傳播邪教的罪名被羅馬帝國當局處死。
基督教由猶太人耶穌創立以後,作為猶太民族的宗教一直飽受當時的羅馬帝國的迫害。後由猶太人保羅吸收了希臘哲學對基督教進行了徹底改造以後,才使基督教可以在羅馬帝國中傳播,變成了世界性宗教,最終被羅馬帝國立為國教。另外,保羅還有一項對基督教重大的貢獻就是主持編寫了《新約》。
《新約》主要闡述了耶穌創立基督教的基本思想,主要是通過書中收錄的福音書和通信集來體現的。當然保羅在組織編輯《新約》時對原有的基督教文獻有所刪節和取捨,有些文獻沒有收錄,現在通過考古還有新的福音書被發現。
最終,《舊約》和《新約》被基督教合成《聖經》,作為基督教的教義。
《舊約》與《新約》最大區別,就在於體現了耶穌改造猶太教而創立基督教的思想。《舊約》中包含有猶太人強烈的復仇思想,這是由於猶太人民族一直在忍受周邊民族的欺辱和屠殺造成的。在猶太人看來,上帝將在世界末日對欺辱和屠殺猶太人的民族進行末日審判,並進行報復,而耶穌則提出末日審判是上帝對人上天堂還是下地獄的一個審判。耶穌的這些思想不能通過改編《舊約》去體現,因此只能在《新約》中去闡述。
在末日審判上的定義不同,實際上也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一個重要區別。猶太人的人生旅程遙無止境,在他們光顧的絕大數國家,他們都是移民。無論是尼羅河流域、巴勒斯坦谷地,還是幼發拉底河兩岸,無論是原住民還是後來的定居者,都不歡迎猶太人的到來。
猶太民族是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他們從來沒有一個自己真正的國家,也正因此,"進化"了猶太人身上特有的智慧與堅強。聽到很多傳聞說,現在猶太人還不忘"復國"的宏偉大志。
推薦大家去看下《猶太人控制美國》這篇文章。
文章中提出,現在為何猶太人能夠"四兩撥千斤",在美國生活中起到如此重大的作用?無論親猶太還是反猶太的勢力,多年來都在總結其中的秘訣。雖然觀點各異,但有幾點是共識:首先,猶太民族重視教育。其次,猶太人深諳美國社會的"遊戲規則",了解"政商互動"的道理。第三,猶太民族有較強的凝聚力不管"復國"之夢是否屬實,不可否認的是,猶太民族是強大的,強大到我們難以想象。
科普幾個小知識。這也是常被我們忽略的問題。
1、"上帝"並不是"耶穌"."上帝"是7天創世紀里"神",也叫"耶和華".
2、亞伯拉罕是亞當和夏娃的曾孫。亞伯拉罕的第二個兒子叫雅各,后改名為敘利亞。
3、"聖經"一詞是由君士坦丁堡的牧首約翰。克里索斯托在4世紀發明的,他把猶太人各種聖書總稱為"聖經".
4、《聖經》是由猶太人在長久歲月中不斷積累出來成果,到公元8世紀,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安頓下來,內容就越來越多。
5、《聖經》是公元1至3世紀被帶到歐洲。那時,人們把最初的《聖經》譯成希臘文,從此,《聖經》在全世界傳播開來。
6、《舊約》與《新約》中的"約"是指上帝和人訂了兩次契約。上帝和人所訂的兩次個契約是不同的,耶穌在提出新約的時候,還提出上帝和人第一次所訂立的契約由於人違約而失效了,從現在起,一律遵守新的契約。
7、"約櫃"是一個很大的木頭柜子,裡面放着刻了十誡的兩塊石頭板子、一根摩西的哥哥亞倫曾經用過的發芽的手杖、一個用金子作成的罐子,裡面裝着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時期所吃的嗎哪。移動的時候需要四個人抬,上帝的聲音就是通過這個柜子傳出來的。上帝還告戒猶太人,不可摸約櫃的上面,否則就會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