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讀後感
當代作家王安憶的作品中,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長恨歌》了,然而我卻更喜歡她的長篇小說《桃之夭夭》。書名使我很容易地聯想到了《詩經》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詩句來,我被書中那個溫暖堅強的女子感動了。
全書共分五章,每一章都引用了一句古詩,如“梨花一枝春帶雨”“新剝珍珠豆蔻仁”讀起來頗有安意如的感覺。這部小說講的是一個生命形式宛如桃花的女子郁曉秋從出生、成長、戀愛到中年不顧周圍冷眼,像野草一樣用旺盛的生命力頑強地灼灼其華。
先說她的母親,全書用了一章來介紹,她是一個滑稽演員,嫁給了那個梨花影中的清秀少年郁子涵。由於好吃引起的挪用公款,郁子涵被判刑了十年,兩人離婚。半年之後招人非議地生下了私生女兒郁曉秋。
在家裡,母親對她非打則罵,同父異母的哥姐對她特別冷淡。因為身體發育早,很小就凸現出女人的味道,加上身世離奇,很多男孩子給他起外號“貓眼”“西施”。在學校的時候,男生呢,明明受了她吸引,因為世俗偏見卻要做得像鄙夷她;女生呢,想做她那樣做不成,就改成不屑為伍。她那充滿青春氣息的美麗和刺眼的“不安分”引來了周圍人的排斥。
文革期間知識分子“上山下鄉”,她被下放到農村,在一群哭得東倒西歪的女生中間,只有她不哭。在這時,她也遇到了懂她欣賞她的何民偉。回城之後,她的愛情並不順利,一系列的阻撓,何民偉的變心以及聽信那些身世和風騷傳言,然後就分手了。在這樣的感情變故里,我們感受到的是她的失落,而不是絕望。
哥哥入獄,姐姐難產,母親精神也垮了下來,嬰兒需要照顧,這個家也依賴她。她每一步都那麼踏實,帶給人灼灼的溫暖。後來家裡安排她嫁給姐夫,從沒有愛情基礎到相濡以沫,那是怎樣一條艱難而又純凈的人生道路啊!
就像小說結尾寫的那樣:“就像花,儘力綻開后,花瓣落下,結成果子。外部平息了燦爛的景象,流於平常,內部則在充滿,充滿,充滿,再以種另外的肉眼不可見的形式,向外散布,惠及她的周圍。”這不正是《詩經》中所讚揚的“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嗎?我想這大概也是王安憶給小說命名《桃之夭夭》的原因吧。小說給我們塑造了一個獨特、堅強的女子形象,雖然她從小就沒目睹過什麼幸福,但是這並不妨礙她歡歡喜喜地長大,不管出身如何,周圍怎樣,她總能活出自己的樣子來。喜歡這樣一個女子,面對命運可悲的安排,坦然的生活下去,也許這便是生命真正意義上的“灼灼其華”了吧。王安憶優美的文字帶來溫暖的同時,也帶給人以力量。
桃之夭夭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