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教師讀後感

教師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篇一: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讀後感

  作為一名教師我時常思考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好教師,既能讓家長孩子滿意,又能讓自己工作的順心愉快。今日有幸拜讀肖川老師的文章《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使我受益匪淺。

  文章主要談了兩個方面,第一,如何教育好犯錯誤的學生;第二,如何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

  小孩子都會犯錯誤,作為教師我們如何對待學生,特別是我們如何對待犯有較嚴重錯誤的學生,又特別是我們如何對待特殊家庭的犯有較嚴重錯誤的學生。這個問題我想大多數老師都或多或少的遇到過,我自己也深有體會,每每遇到這種情況都感覺很是煩惱。肖川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夠在對待學生的問題上與家長有充分、良好的協商和溝通”,很多不必要的問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確,“身為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並不僅僅限於對錯誤行為的矯正,更在於關注學生心靈和健康人格的成長,尤其是那些有特殊成長背景的孩子。也許那些頑劣的行為背後隱藏着的幼小心靈在畸形環境中所受到的傷害,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給予他們特別的關愛和寬容。”您現在閱覽的是

  那麼,如何才能給予犯錯誤的學生特別的關愛和寬容呢?“不體罰學生,不辱罵學生,不大聲訓斥學生,不羞辱、嘲笑學生,不隨意當眾批評學生,不隨意向家長告狀。”這些看似尋常簡單的話,實踐起來卻很有難度,教師也是人,也時常會情緒化的去處理一些事情,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然而,如果我們以為這樣教師就可以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使性意氣的處理一些事情,那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師給學生的印象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倘若教師不能及時化解矛盾,時日一久,必釀大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多加註意,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始終把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第一要務!

  誠然,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必須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付出努力和汗水。但另一方面,教師也應得到理解和尊重。

  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學工作,教師還要承受來自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正因為如此,“現在的中小學教師普遍感覺精神壓力大,半數中小學教師有調換工作的念頭”,“當教師越來越不容易,壓力很大”已成為普遍性的重大的生活和生存問題。那麼,如何緩解教師的壓力,讓所有的教師都能輕裝上陣呢?肖川告訴我們,“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將教師的地位提高到和社會對教師的要求相一致的高度。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是辯證的聯繫在一起的”。“從責與權相統一的原則來看,只有把教師的社會地位提高到應有的高度,對教師的要求——敬業精神的要求、專業水平和教育能力的要求——才能理直氣壯,才可以毫不含糊”。近年來,我國教師的社會地位有了顯着提高,國家也在不斷提高教師的薪資待遇,從這點上來說,國家沒有忘記教師們的巨大貢獻,社會也沒有忘記教師們的辛勤付出!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時刻感受到學生和家長對我的殷切期望,也時刻體會到學校和社會對我的關懷和幫助,我相信通過不斷努力,我一定能夠成為一名稱職的好老師!

  篇二:做個快樂的幼兒教師讀後感

  時間過得真快啊,不知不覺中暑期生活已經臨近尾聲,在這個假期中收穫最多的就是學習了《做個快樂的幼兒教師》一書,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從而在思考中獲得快樂、在創造中體驗快樂、在表達中感受快樂。

  從第一天的閱讀中,我的思想上就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們幼兒教師要享受快樂、體驗快樂。“經常看到不同幼兒園的教師碰到一起,先互相傾訴苦衷,象工作如何緊張、家長如何難對付等……”看到這裡,我也想到了自己。在幼教工作的這1年多的時間裡,也有不少的埋怨、嘮叨,感嘆工作壓力大、過於煩瑣。但一味的抱怨只會使生活更加的黯然失色,更會影響到工作的質量。“享受快樂人生是每個人的權利,難道幼兒教師卻要被拒之門外,不!”是啊,正如着名學者戴爾所說:生活就象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

  1、在思考中獲得快樂

  布萊希特說過:“思考是人類最大的快樂。”成為會思考的幼兒教師,首先要有對事業的熱誠、積極思考的態度和自信心。書中還有許多有趣的事例,把幼兒教師的思考和智慧充分的挖掘了出來。其中有一個“玩積塑”的例子,她轉換了自己的角色,以一名幼兒的身份參與到孩子的區角遊戲中,和孩子一起開心的玩積木,老師和孩子一起沉浸在快樂的遊戲中,一起分享遊戲的成功和快樂。是啊,在平時工作中,也會碰到不願合作的孩子,這時如果放下教師的“架子”,和孩子一起操作、一起玩,孩子就會把你當成朋友一般,向你敞開自己的心扉。

  2、在創造中體驗快樂

  做為幼兒教師要怎樣“創造”呢?“創造”離我們遠嗎?書中從以下三大點告訴我們如何創造:立志做會創造的幼兒教師、培養創造人格、提高創新能力。其實我們身邊也不乏有創造力的幼兒教師,有的老師有音樂和美術方面的創造力,有的會創編故事、兒歌,有的還會出很多的“好點子”,仔細的觀察,創造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一起去體驗創造的快樂吧!

  3、在表達中感受快樂

  書中所說的表達指的是寫作表達,指如何在寫作中感受快樂。其實,看到“寫作”兩字大部分老師和我一樣的感受:頭疼。一篇論文、隨筆都要花好幾個夜晚才能“熬”出來,如何感受到其中的快樂呢?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例子,教會我不少的寫作方法,如:貼切、簡潔、新穎。着名的作家冰心說過:“很好的思想內容,象一盞畫得很美的紗燈,表達思想的文字就象燈里的燭光,若是裡面燭光很亮,這盞紗燈上的美麗圖畫,就會映射得纖毫畢現;若是燭光昏暗,無論多美的紗燈也會減色。”

  《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常讀、常看、常思,這本書將一直陪伴着我、激勵着我,讓我們一起做個快樂的幼兒教師!

  篇三: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讀後感

  近日,我讀了《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感到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個案例后都有“處方”的形式,對發生的事件給予分析,幫助讀者找出問題的根本。這些分析根據人的心理發展的理論,提出許多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持、幫助,突出了作為教師應有的對學生真誠的愛。諸如:“當你身處一個手指責別人的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在指責自己”,“優秀的教師,善於挖掘不擅長表現的學生其他方面的優點”,“通情達理的老師會注意黑板禮節——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上黑板做題時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學工作近13年來的我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髮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想想自己也許在不經意間我的言語傷害了孩子,我卻不知道。這本書中介紹的知識能讓我恢復平靜,保持心理平衡。

  篇四:好教師就是好教育讀後感

  程紅兵,上海市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上海市建平中學校長,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上海市語文名師培養基地帶頭人。他用自己的行為與業績告訴我們,不要動輒就埋怨社會,把一切不如意都推給“體制”。在這個喧囂的時代,只要堅守內心的良知與理想,自覺抵制世俗的誘惑與時尚的挑逗,一個有追求的教育者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甚至可以走得足夠遠。

  在書中,作者從六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是講教師的職業修養“愛滿天下”;二是講育人之道DD生命之愛、民主思想、人文情懷;三是講學校管理DD努力打造學校的品牌;四是講語文教學觀DD讓心靈自由呼吸;五是介紹部分語文教學的課堂實錄;六講作文指導DD創新思維寫華章。看完書,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自身的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可謂受益匪淺。

  好教師就是好教育,要求我們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學習,要努力提高師德修養,提高專業素養,學習現代科學的教育理論,做到與時代同步,與學生同步。愛因斯坦說“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讓讀書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是教師的一種責任、一種情懷、一種追求。一要讀教育經典,真正的經典永恆而平易;二要讀教育報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麼;三要讀人文書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視野;四要讀學生和為學生寫的書,要走進學生的心靈。想想自己的業餘時間,忙是事實,但也不至於真的連看書的時間都沒有。只是在心裡對讀書不夠重視,習慣沒有養成。“春困秋乏夏打盹,冬天不是讀書天。”不想讀書,四季都有理由。好教師,應該是職業讀書人。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師必是讀書愛好者……一種熱愛書、尊重書、崇拜書的氣氛,乃是學校和教師工作者的實質所在。”

  好教師就是好教育,還要求我們教師要“愛滿天下”。愛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賞識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記住,教育DD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區觸及年輕的心靈。教師,關注的不能只是學生學到多少知識,其行為是否符合規範等。教師首先關注的應該是人,關注人的情感,關注人的價值,關注人性的完善。不能把學生當成小大人看待,吹毛求疵,以種種成人的規範去束縛他,而應把學生看成一個正在成長過程中的人。他們有童心,有童趣,比大人擁有更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更傑出的創新精神。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親其師,信其道”,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必須贏得學生的愛。

  篇五: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當我讀完《做最好的老師》時,讓我感受到了李鎮西老師的與眾不同,裡面容納了他的教學事例,從他自己的身邊的故事講起,句句誠懇,實實在在,每一節都讓我很感動。最讓我震撼的是李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熱愛,毫不保留的全部奉獻給學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句話人人皆知。在我走上教師這個崗位志強,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做才能做到最好的老師?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說,“最好”是相對的,因為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DD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我們經常會說:“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只要你不斷的去戰勝自己,不斷地去超越自己,你就會進步的很快,就這樣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就會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境界靠攏。

  作為普通教師的我們,只要我們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更好,久而久之,許多更好組合在一起就會變成最好的。李老師還說到老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是啊,只有當我們尊重別人的時候,別人才會尊重你。現在每個孩子都非常的愛面子,自尊心很強,作為老師如果我們當眾批評他的話,就會傷到他的面子,會讓他形成逆反心理。所以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我們要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場合給予教育,千萬不能傷到他們的尊嚴。通過讀《做最好的老師》一書後才認識到:要做到一個有“愛心”的老師很難,教育上的愛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中氛圍。合理運用,會把自己的愛很自然的貫穿在我們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感染每一個學生。

  我知道我現在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篇六: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假期的時候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着讀着,漸漸從這位偉人的身上讀出更多的不平凡來。書中的內容強烈地震撼了我,使我不由得讚歎:蘇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一位世界着名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的一條條建議就像是一盞盞明燈,為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讓我領悟了許多教育技巧。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着名的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一生都奮鬥在教育一線,具有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並寫下了很多的教育着作,包括41本專着,600多篇教育論文和1000多篇童話、故事和短篇小說。他不僅為前蘇聯,也為整個世界的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蘇霍姆林斯基要求我們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鼓勵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中抽出時間來逐漸地,一步步的積累精神財富,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學習教育同行們的優秀經驗,深入思考優秀教師的經驗,這些將有助於我們看到: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要取得某種結果,都取決於哪些因素。讀到這些建議,我突然很懊惱自己的消極,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學習,忽略了讀書。

  我終於明白,干工作只憑熱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學工作時刻需要心靈的介入。它需要的是長期的學習與積累。要給學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這個水源就是學習和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不止在一條建議中提到教師時間分配的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我們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他在書中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還要擁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教學着作。的確,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這樣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你應付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你不會將你的工作當成一種負擔。我突然想起有人曾做過這麼一個試驗,他在一個瓶子中放入了幾塊石頭,石頭把整個瓶子塞的滿滿的。他問自己的學生:“你們說瓶子滿了嗎?”孩子們的回答是“滿了”,他接着那出一些小石子放入了瓶子中,那些有空隙的地方全都塞滿了小石子。這位老師接着問:“瓶子里滿了嗎?”孩子們的回答是“滿了”。老師又拿出一袋沙子倒入瓶子內,這時孩子們覺得瓶子里該不會有任何空隙了吧,結果這位老師又往瓶子裡面灌進了一些水。不可思議吧,看起來已經不可能的事情總是會有奇迹發生。雖然教師的任務比較繁重,但時間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裡,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麼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效果肯定不同。大師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知道作為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之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

  想想自己呢,一年中又讀過幾本書呢?

  教師的最大魅力在於可以一生與書為伴,而教師能給人推介好書是他最大的快樂,使文明的薪火得以代代相傳。無論教師,還是父母,給孩子營造一種讀書氛圍也分外地重要。這些都是在教師是個愛書、愛讀書、有眼光的讀書人為前提的!



教師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給教師的建議 實習教師 教師法 小學數學教師五項修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