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牛虻》讀後感

《牛虻》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牛虻》讀後感

  《牛虻》這本書是我讀初中的時候買的,那時候不知道這本書寫的是什麼意思,而且也看不明白,只覺得這是一本比較特別的書,所以買回家就斷斷續續的把它看完了,但是腦海里卻沒有多大的印象。放暑假的時候我無意看到這本書不知是哪來的一股力量,讓我一下子又把它看了一遍。

  這次學校讓我們每人看一本書,想來想去還是覺得看這本比較好,可能對自己的思想境界提升也很快,於是我又一次地拿起這本書,可能是我認真看的緣故吧,覺得當第一眼進入此書開始閱讀時,雖不懂文字串聯所表達的意思,但是語言的優美已深深吸引了我。

  牛虻(亞瑟·勃爾頓)是一個非常堅強的人。他在革命鬥爭中學會了堅強,並支撐了他的事業。《牛虻》以主人公坎坷的一生為主線,大筆勾勒和細緻描繪了牛虻飽受壓抑和摧殘后,背叛了他曾篤信的上帝,投入了火熱的革命鬥爭,錘鍊成一個為統一和獨立的意大利而忘我戰鬥的革命者。作者(伏尼契)以出色的藝術手段,通過跌宕有致的情節(牛虻因誤會被認為出賣朋友,出逃南美洲,改名為里瓦雷士。在那裡,牛虻成了殘疾人:跛腳,左臂扭曲,左手缺二指。牛虻參加了革命,在偷運軍火時由於疏忽被捕,最後被殺),鮮明生動地塑造了牛虻這個為意大利民族解放忍受苦難英勇犧牲的典型人物形象,體現了意大利愛國志士的剛毅精神及他們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牛虻在革命鬥爭中逐漸變得堅強起來。剛出場19歲的亞瑟有點像十六世紀肖像畫里的意大利小夥子。“從他那長長的睫毛,敏感的嘴角和嬌小的手腳看,身體各個部位都顯得過分精緻,輪廓格外分明。”而經過革命鍛煉之後的牛虻則是“空空寂寞中把他壓垮的幽靈似的恐懼、虛幻世界里的幻像,都隨產生他們的夜消失了,而一旦太陽光芒四射,敵人出現在眼前,他便鬥志激昂,再也無恐懼可言。”牛虻所有的一切,在監獄執行死刑的士兵則是這樣認為的:“他那直剌人心的雄辯,他那無休止的狂笑,他那光明磊落、感人肺腑的勇氣,曾像太陽的光芒一樣在他們死氣沉沉的生活中閃耀。”牛虻變得成熟了、堅強了,成為一個為國家命運不顧個人安危的真正的革命者。堅強的牛虻在犧牲前一夜給他深愛的人瓊瑪的遺書里這樣寫道:“我將懷着輕鬆的心情走到院子里去,好像一個小學生放假回家一樣。我已經做了我應做的工作,這次死刑判決就是我忠於職守的證明。”當侍衛要給他實行槍決的時候,眼裡都是含着淚花,他們太熱愛牛虻了,不忍心下手。但是牛虻卻是笑着面對他們的,好像這一切已經被他看透,生死對他毫無意義,因為他的心還活着。

  與牛虻關係密切,給他巨大影響的人是他的懺悔神父主教蒙太尼里(其實是他父親)。主教蒙太尼里欺騙了牛虻,從而使牛虻對上帝產生了懷疑。亞瑟在苦難中成了一個徹底的無神論者,他憎恨那些虛偽的禱告,憎恨所有的神父,他認為“上帝是—一隻泥巴做就的東西,我只需一錘就能夠把它砸個粉碎;而你呢,卻一直用謊言欺騙我。”出走前牛虻這樣說道。蒙太尼里影響了牛虻的一生。應該說,牛虻的死,他要負大部分的責任。但是在正義和親情面前,牛虻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正義,為了革命而奮鬥!

  牛虻,這個理想與追求的化身,沒有人可以否認你的傳奇。雖然只有這本書我只有讀過三遍,或許對這本書的體會還不深,不能夠完全明白其中深刻的含義,但是我從中學會了一種精神,那就是堅強,學會堅強,無論你我,挺起胸膛,直面困難,向困難挑戰——這是《牛虻》給我的啟示。相信在以後的道路上,牛虻能一直伴我前進,它會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指明燈,時刻引導着,讓我不會害怕……



《牛虻》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