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張居正》有感:淺論道與術

讀《張居正》有感:淺論道與術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讀《張居正》有感:淺論道與術

  放下Kindle,一陣唏噓,144萬字的《張居正》讀完,窗外月夜的寧靜,反襯了心中的波濤洶湧。張居正的一生短短五十八年,尚不足一甲子,能開創萬曆初年的太平盛世,成就一番偉業,結局雖連累家人不保,卻不能不說,熊召政筆下這鐵面宰相真英雄的形象令人敬仰。

  早在其初任首輔,"用術存正氣,結黨不營私"的氣概,當是諸多立志治國平天下的"清流"畢生未曾參透的體悟和權衡。這其中的拿捏和掌握,確非尋常知識分子所能理解。

  無論在什麼環境下,一己之力未必能做成什麼事,是很多人都認同的。可是,一旦牽涉到人的認知,卻不那麼容易了,若是與價值觀不甚相投的人共事或者合作,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道不同不相與謀"的思想也就阻止很多人的腳步。濁世浮生,不可能所有周遭的人都與我們價值觀相投,所以交往的圈子受限,而自封於自己用道德判斷畫的圈子,是常見的情況。卻說這原本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小民百姓,一生不過三萬日,哪有那麼多大事要做,與一班老友,閑適度日也可。可是,若將這"道德判斷"預先置於腦海中,對"另類"人士打入"人際冷宮"
則着實可能影響一個人的影響力。

  這一點,可以從張居正對"清流"與"循吏"的對比得到啟示。"清流"歷來學問高深,頗得真知,卻不能任事,他人任事,從旁督察諫言多過實際行動。用俗話說的是"端着槍"在背後等着。這等人在任何情況下,一旦發現有隙可乘,立即釋放負能量。若是遇到藉此玩弄權術之上級,常一拍即合。這一點,歷朝歷代,當代企業,都未能倖免。

  "循吏"則不然。以任事、成事為己任,而敢於任人唯賢,舉賢而不避親,用人上大開大合,不循常理,敢於破格。處事方式上,也不避君子小人之毀譽,用正道,且講究術或方法。

  曾經聽過很多次"同流而不合污"的高論,彼時聽來,不能從心而服,如今看來,確實高論。拋開一身清譽而勇於做事,這必是真正悟道之人方可有的體悟。

  道與術,原並沒有高下善惡之分,所謂聞道而不用術的聖人,並不可能真實存在,因為人皆非神。我輩可能或善於道或精於術而有分別,可是不能廢此存彼,而應道術相合。一個人如此,一個團隊也如此。試想,當年蘇秦與張儀一個善於道,一個精於術,各為其志,卻也都在其師父鬼谷先生的"濟天下蒼生"的大願之中翻騰,一個有着各類梟雄匯聚的團隊,不太可能默默無聞。

  道與術,在尋常人生中也可相安。夫妻之道,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可誰又能說,一個善意的謊言就一定是壞的呢?明明"審美疲勞",還會挖空心思尋找美,也可謂是一種別樣修鍊。這類術,舉凡有智慧的男子都會使用,誰又能說不是善之道呢?

  教子之道,與術也當融合。現在很多家長苦於孩子不願看書,禁止孩子看電視,禁止玩平板電腦,把個閱讀當成頭等重要的任務來抓,道則道矣,孩子卻不理睬,甚至叛逆。這就是不懂用術之拮据。實際上,每個人看書,莫不從"有趣"開始。漫畫書,小人書,在大人看來沒有什麼"意義"的書,卻是最好的開始。從有趣,才能引發興趣,讀多了,自然懂得分辨,方能過渡到有意義。最反對的當是閱讀功利化。因為寫作文需要而去讀書,因為要在人前顯貴而讓孩子背誦唐詩,這樣的做法無異於教會孩子"走捷徑","要面子",哪有樂趣可言。家長放下人言,傾心於文字,這是道,與孩子一起閱讀,找到樂趣,卻靠術。如此,帶領孩子叩開書籍之門,不啻於引領他走入靈魂的旅程……

  社會的浮躁,給"術"戴上太多層道德面紗,而淺薄的理解,又讓"道"淪為保守清譽而裹足不前。閱罷《張居正》,不禁慨嘆,這中間雜糅而明朗的,即是人間正道:

  任事何曾懼人言,

  功過不畏後人顛。

  習術從來行正道,

  滄桑只當若等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