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身邊的巴山》有感

讀《身邊的巴山》有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讀《身邊的巴山》有感

  6月26日下午兩點,陽光正烈。我在工區辦公室內找出了一本名為《身邊的"巴山"》的黃面書,一開始我並沒有對這本書抱多大的希望,隨手翻開了其中的一頁,開始看了起來。"大巴山,中國最原始。最荒涼的山脈之一,因山重水複路難行,巴蜀大地不與秦塞通人煙。"一句及其普通的文字似乎把我帶入了另一個地方,讓我不由自主的繼續讀了下去,我想知道"巴山"是如何荒涼,如何路難行,如何不通人煙。

  惡劣又艱險的地質環境,修建於特殊時期的"先天不良",令這一區間的安全生產困難重重。難道就真有不怕死的鐵路人甘願在這裡養護鐵路?我走進書中,在陰冷,潮濕的隧道里,黨員和幹部始終走在最前面,一條隧道曾被列為全路重點病害區段,常年流水,翻漿冒泥,病害不斷。黨員解和平一次夜間整治完病害后,他讓工友們回去休息,自己和防護員留下來檢測。隧道里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出洞后,已是凌晨四點多,他不忍驚醒酣睡的妻兒,便打開橋頭工具棚的門,躺倒在一隻裝着棉紗的框里。第二天早上,上班的職工推開門一看,只見他睡得正香,身邊的信號燈還亮着。大家禁不住視線模糊了,誰也沒吭聲,輕手輕腳地往外退,解和平還是被驚喜了,二話沒說,又領着大家進隧道。工友們都說是鋼筋混泥土鑄成的。誰不愛惜自己,誰不珍愛生命。書中的老工長和我們一樣有家庭,朋友,有自己的生活,更懂得如何珍惜這一切。

  這個夜晚我再也無心睡眠了,躺在床上,腦子裡都是那書里描寫的畫面,我打開燈,抓過書攤在床上又看了一起來,從來沒有一本書里的故事能如此吸引我,讓我愛不釋手。我是一名剛入鐵路的新工,同時時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長期以來,我沒有真正理解黨員該是個什麼樣子,特別是鐵路上的黨員究竟是個什麼形象。書中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我嚴肅而又低沉的回味,除了感動,還有愧疚。襄渝線東起襄陽,西至重慶,穿越巴山,黑水河鋼樑橫架在"一線天"間,令人望而生畏。當年,黨員曹英美爬上100多米高的橋樑,系著安全帶刷漆除銹。她的丈夫也是巴山養路工,兩人都要上班,巴山沒有託兒所,為了防止孩子醒后摔到地上,嗷嗷待哺的女兒被小兩口用布帶栓到床上。母親拴在橋上,孩子栓子床上。7月5日晚,當我寫道這一段的時候,我再也忍不住心裡的酸楚,任由它佔領整個眼眶。在鐵路為崗位付出一份,家裡的貢獻便失去一份,但是對家庭發自內心的關愛,一點也不低於對鐵路事業的熱愛。在"兩學一做"活動期間,我目睹了身邊鐵路老黨員那種務實的精神,帶給我更多的是虛心的學習和對信仰深深的思考。

  7月2日,在我們黨過完生日的第二天,《身邊的"巴山"》這本書我已經讀了兩遍了,我再也壓不出心中的衝動,我對巴山的嚮往,就如同嗷嗷待哺的嬰兒渴望奶水一樣,是那樣迫切和憧憬。這天下午我從十堰坐上K351先去紫陽,一路上我親眼目睹什麼叫群山峻岭,奇峰疊嶂,而兩根延綿的鋼軌就架在這上面。我就在上面駛過前人修過養過的鐵路路。火車上我突然想起書中這麼一句話:大山裡,和他們祖輩一樣,"獻了青春獻子孫"的人還有很多。而他們很多人,伴着鐵路成長,終老,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大山。有的就葬在線路旁,即使是到了另一個世界,也要看着這條鐵道線上車來車往,順順噹噹。透過車窗看着鐵路兩邊,很想在尋找他們過去的身影。到紫陽站,天已經灰濛濛的,似乎雨水即至,我在離紫陽站不遠的地方找到一個旅館,歇了下來。我打開房間后側的窗戶,坐在窗邊,沉寂的望着遠處的山脈,朦朦朧朧,紫陽小站位於襄渝線咽喉處,遠處的大巴山捧着這個四等小站,憨憨入睡。

  "哐其哐其……"列車終於一路逶迤到巴山站,第二天早上我乘着唯一一趟來巴山的火車,從紫陽來到巴山。雨後的一天,驕陽似火,軌道上熱浪翻滾。時間在走,世界在變,巴山的環境比書中描寫的要好一些了,但還是遮擋不住昔日的荒涼,你仍舊可以抬頭看一線天,低頭懼深淵。巴山人用自己辛勞的雙手,把巴山修整的如此秀美,耐人尋味。36年裡有很多青工從這裡走出去走進來,我在巴山站也見到過幾個年輕人,他們也和我們一樣一臉稚嫩,看起來可愛極了。在這裡有這樣一句話,我記在了隨身帶的本子里:安於山區,但不安於現狀;艱苦奮鬥,但不忘開拓創新;頑強拼搏,堅守自強。

  走進修葺一新的"巴山精神"榮譽室,一種強烈的震撼感迎面而來:金燦燦的獎盃獎牌,紅艷艷的榮譽證書,一幅幅黑白。彩色照片,一頁頁參觀者感言,令人備受鼓舞。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突如其來,數百萬生命處於生死邊緣。因寶成線受災搶險,襄渝鐵路成為一條極其重要的救災生命線。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生命高於一切。黨總支書記夏傳康臨危不亂,和黨員幹部分頭組成突擊隊,冒着餘震頻發,落實不斷的危險,徒步查設備。上山排危石,在第一時間打通了安全生命線。鐵路人不是"不要命",是在用生命,用責任夯實這安全基礎,保萬人平安。

  從巴山回來的一段日子裡,我不斷在反思自己過去是怎樣闡釋"黨員"的。"兩學一做"活動開展到今天,作為年輕黨員的我們胸前帶着紅艷艷的黨徽,卻一直不知道如何去自我領悟黨性,拾取信仰。"巴山精神"是每一個鐵路黨員的精神富礦,作為青工,只要你肯花時間,肯用心感悟,肯在青春年華里少睡會兒多折騰,肯在最美好的年紀里多嘗試,你就一定會慢慢的擁有更多更多,體悟更多,更多……

  (武當山線路車間 朱濤)



讀《身邊的巴山》有感 標籤: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的小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