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小小說>舊聞舊事>八寶山革命公墓的由來

八寶山革命公墓的由來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吳晗選中八寶山

  這天,北京西郊一個叫三王墳的地方,有幾個人站在一塊高坡上東瞅西看。他們是北京市副市長吳晗、政務院典禮局副局長余心清、北京市政府秘書長薛子正和公墓籌備組的劉東膠、曹恩棠、王玉珉。連日來他們接連看了北京郊區許多地方,三王墳是今天跑的第三個地方了,但還是不太滿意,因為在平地上建公墓不符合周恩來不佔好地的要求。

  余心清手搭涼棚向北望去,見不遠處的山下有一片樹林,影影綽綽還露出一些高大的屋頂房檐,顯得挺有生機。他遙指那片樹林問身旁的曹恩棠:“那是什麼地方?”

  曹恩棠看了看:“噢,那山是八寶山,有房子的地方是褒忠護國祠。現在還住着不少太監,當地人都叫它太監廟。我們也去看過,地點不錯,環境也挺好,就是靠在半山坡上,而且寺里住了不少太監,我們考慮搬遷工作量大,就沒選它。”

  吳晗聽了曹恩棠的介紹后挺感興趣:“咱們過去看看怎麼樣?”

  吉普車一直開到護國祠門前,吳晗見這祠廟果然氣派,廟門上一塊牌匾,上刻五個金漆大字:“褒忠護國祠”,四周蒼松掩映,格外僻靜清幽。

  在廟旁的一口井旁,他們看到一個老太監正吃力地打水。吳晗給警衛員遞個眼色,乖巧的警衛員馬上領悟,過去接過老太監手中的井繩說:“老師父,我幫你打上來吧。”老太監一愣,鬆開了手。

  藉此機會,吳晗上前和老太監攀談起來。老太監見來人說話和氣,又讓當兵的幫他打水,就坐在井邊的石頭上將祠廟的來歷娓娓道來:這褒忠護國祠是明朝永樂初年皇帝專為保護司禮太監鋼鐵墓賜建的。鋼鐵的本名叫鋼炳,因他在靖難之役中有功,皇上特賜名鋼鐵。後來鋼鐵和北番女將肖玉梅在這裡打仗身亡,皇帝降旨將他葬在這裡。這裡因盛產紅土、耐火土、青灰、黃漿、白土、馬牙石、沙石和板石八種礦產,故稱八寶山。

  “老師父,您能領我們到祠里看看嗎?”劉東膠見吳晗對此地感興趣,便提出進去看看。“這……”老太監欲言又止,似有為難之處。

  吳晗也不勉強:“師父不必為難,我們就不進去了。小張,幫師父把水挑回去。”

  老太監受寵若驚:“這樣吧,趁我們住持出去了,我帶你們進去看看,轉一圈就出來。”

  老太監在前引路,領一行人進了寺廟。好寬敞的祠廟,院子套院子,恐怕有近百間屋子,殿堂高大結實,清靜典雅。老太監引吳晗等人走進大殿,殿里光線昏暗,正中有一尊高大的塑像。“這就是鋼鐵的像。”老太監介紹。塑像年頭久了,泥彩剝落不少,但仍不失當年威武。

  老太監又領一行人來到廟裡的北院,指着一座巨大的圓形寶頂的墓說,“這就是鋼鐵的墓,殿里的暗道就通到這裡。”

  吳晗對歷史感興趣,先湊到墓碑前察看碑文。正面鐫刻:“洪武開國元勛司禮太監鋼公之墓”幾個大字,可惜年代久遠,背面的碑文已模糊不清,只能大概看出是介紹鋼鐵的生平。“好了,我們走了,麻煩師父了。”吳晗怕廟裡住持回來看見給老太監添麻煩,就告辭了。

  太監廟搬遷

  吳晗等人剛走不一會兒,護國祠的住持信修明就回來了,他遠遠看見有人到祠里去過了。

  信修明五十多歲,長得白白胖胖。他原已娶妻並生有兩個兒子。宣統年間,他十九歲時,因貪圖太監在宮內優裕的生活,不顧家人勸阻,秘密凈身,進宮當了太監。

  辛亥革命后,他出宮進了褒忠護國祠,1930年當上了住持,成立了恩濟慈善保首會,專門收養太監。經過多年苦心經營,到解放時,祠里已有自種地52畝,合夥種地157畝,出租地269畝。太監們種菜、種果樹,自食其力,趕上年成好,蔬菜和果樹收入頗豐。這裡如同世外桃源,太監們安居樂業,過着半封閉的生活。

  信修明見有人到祠里來,自然要追問來人是幹什麼的。有太監報告說是老太監領進來的,信修明生氣地派人去喚老太監。“他們來幹什麼﹖”信修明喝問。

  老太監哆哆嗦嗦地相告。信修明聽后覺得來人沒有什麼特殊的目的,心才稍安,警告老太監下不為例,如再多事就趕出祠去。老太監唯唯喏喏地答應着退下。

  兩天後的上午,信修明正在果園閑逛,一個太監跑來說祠里來人找他。信修明匆匆回祠進得配殿,見三個幹部模樣的人在等他。他們自我介紹一個是市郊區工作委員會的,兩個年輕人是市公墓籌備組的,接著說明來意:市政府已決定徵用護國祠及其土地作為革命公墓用,此次來就是商量太監們安置問題的。信修明不由一驚。但很快鎮定下來,說:“護國祠歷史悠久,歷來歸我們代代相傳,政府要佔我們的地方恐怕不妥吧?”

  來人中年長的人回答:“國家對所有土地擁有所有權,可以依法征地用於國家所需。”

  “那我們多年經營的農田、果園和這祠廟也都歸政府所有?”“政府可以折價用於安置你們的生活。”“事關重大,還是允許我和大家商量商量。”

  送走客人後,信修明回到配殿坐下半天無語。胳膊擰不過大腿,政府真要說一句,不走也得走,只是今後遷到別處只能寄人籬下,再也當不了住持,也不能每日吃香的喝辣的……

  於是,他在太監中散布說政府要來接管護國祠,一切都沒收,要把他們送到農村去等謠言。

  一時祠里人心惶惶。

  過了兩天,公墓籌備組的人來后剛坐下,只聽屋門一聲巨響,一群太監吵吵嚷嚷破門而入。一個老態龍鐘的老太監走在最前邊,指着來人尖聲尖氣地說:“你們憑什麼占我們的地方,這兒是皇上賞給我們的,任換什麼朝代也不能壞了朝廷的規矩。”

  一旁的信修明裝模作樣地對眾太監說:“都給我出去,我和政府談事情你們來幹什麼?都幹活去!”

  “師父把我們上次談的條件都和大家說了嗎?”曹恩棠問信修明。“說了,說了,可是大家不幹啊。他們這是自發的請願,就是不走,你看有什麼辦法?”

  劉東膠突然插了一句:“那你的態度呢?”

  信修明一愣,“我,我當然是聽政府的了,可是下面人不走我沒辦法呀。”“那好。”劉東膠站起身,“老曹,你們先和師父談談,我去和其他人談談。”

  信修明急得坐立不安。他知道劉東膠只要出去和太監們一說,他的謊言就不攻自破。所以他急忙表態說願意服從政府安排,但同時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此時劉東膠也向眾太監講明政府為什麼讓他們搬,怎樣安置和保護他們的生活等等,太監們恍然大悟。

  籌備組的人回到市政府,很快拿出一個搬遷安置太監的意見方案,經市政府有關部門批准,他們第三次來到護國祠。這次,眾太監的態度比上次好多了。籌備組的人找到信修明,把方案交給他,信修明被安置在條件較好的北長街興隆寺太監廟,年老的太監安置在琉璃河太監廟,其他太監安置在西斜街太監廟。信修明和眾太監們見政府並未把他們趕到農村,依然把他們安置在太監廟,生活方便,就愉快地接受了安置。

  11月中旬一個晴朗的日子裡,褒忠護國祠里熱鬧異常,祠前停着市政府幫助太監們搬遷的車輛,太監們抱着大包小包進進出出。附近村子里不少人聽說太監搬家,都跑來看熱鬧。

  護國祠人去祠空,祠院大門上貼着北京市郊區工作委員會蓋着鮮紅大印的封條。從此,褒忠護國祠結束了太監廟的歷史,作為革命公墓的墓地翻開了歷史新的一頁。(摘自《八寶山紀實》)

  (責編:雲妮)



八寶山革命公墓的由來 標籤: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