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範文大全>好詞好句>“桃李滿天下”的由來

“桃李滿天下”的由來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桃李滿天下”的由來

  倪培森

  現在,人們常用“桃李滿天下”來比喻和讚頌教師精心栽培成才的學生很多,遍布各地。“滿天下”容易理解,“桃李”為什麼會喻指成才的學生或優秀的人才呢?知道的就少了,原來其中有這樣一個典故。

  它最早源自西漢學者韓嬰(生卒不詳)所著的《韓詩外傳》卷七第二十幸,說的是戰國時期,魏國有位叫子質(也稱子庋gIlI)的大臣,因免職罷官,曾受他培養和薦舉入朝做官的人都避而不見,也沒人幫助他,他只得離開魏國,流落到北邊的趙國,向一位知識淵博的好友名叫簡主(也稱“筒子”)的訴說內心的忿怨:“從今以後,我再也不培養和舉薦人才了。”簡主問其原因,子質說:“魏國坐在廳堂之上辦事的人,朝廷命官和戍邊將領之中經我培養舉薦的佔一半以上,可現在他們有的在國君面前講我的壞話,有的用法令威脅我,有的用武力逼迫我,真是忘恩負義,因此我決定今後不再施恩德給別人了。”簡主用打比方的方法開導他說:“噫!你的話錯了。如果你在春天種植的是桃樹、李樹,到了夏天你便可以在樹陰下歇涼,秋天能吃到它的果實。如果你春天種植的是有尖刺的蒺摹,夏天就不能夠採摘它的葉子,秋天能夠得到的只能是扎傷人的尖刺。所以培養爭舉薦人才就如同植樹一樣,你所培養舉薦的人是不可重用的卑劣之人,你怎麼可以不加選擇就隨便培養和舉薦這種人呢?”(原文為:“魏文侯之時,子質仕而獲罪焉,去而北游,謂簡主曰:‘從今已后,吾不復樹德於人矣。’簡主曰:‘何以也?’質曰:‘吾所樹堂上之士半,吾所樹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樹邊境之人亦半。令堂上之士惡我於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邊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復樹德於人也。’簡主曰:‘噫!子之言過矣。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采其葉,秋得其刺焉。由此觀之,在所樹也。今子之所樹,非其人也。’”)

  據此,後人將培養舉薦優秀人才稱作“樹人”,而且將培養合格、優秀的人才比作“樹桃李”。“桃李滿天下”即由此而來。與之相關的語詞尚有“桃李春風”、“桃李之教”,喻摺學生受到良師的教誨;“桃李門牆”、“桃李盈門”,形容生徒眾多的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