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秀散文>《什麼叫散文》摘錄分享

《什麼叫散文》摘錄分享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散文 ,文學體裁之一。散文這個名稱,隨着文學的發展,它的含義和範圍也在不斷的演變。中國古代把與韻文、駢體文相對的散體文章稱為“散文”,即除詩、詞、曲、賦之外,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非文學作品,都一概稱之為“散文”。現代的散文指除詩歌、戲劇、小說以外的文學作品,包括雜文、小品文、隨筆、遊記、傳記、見聞錄、回憶錄、報告文學等。近年來,由於傳記、報告文學、雜文等已發展為獨具特色的文體,所以人們又趨於把散文的範圍縮小。

  散文是一種篇幅短小、題材廣泛、真實自然、情文並茂的文學體裁。它能迅速、及時地反映社會現實,被稱為“文學的輕騎兵”。

  現代散文是指與小說、詩歌、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對它又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廣義的散文,是指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學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議論抒情為主的散文外,還包括通訊、報告文學、隨筆雜文、回憶錄、傳記等文體。隨着寫作學科的發展,許多文體自立門戶,散文的範圍日益縮小。

  狹義的散文是指文藝性散文,它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並茂的文學樣式。

  散文 - 歷史( : )

  1.古代散文

  中國古代,為區別於韻文、駢文,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一律稱之為散文。

  中國古代散文的發展歷程:

  先秦散文: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諸子散文以論說為主,如《論語》《孟子》《莊子》;歷史散文是以歷史題材為主的散文,凡記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文章和書籍都是歷史散文,如《左傳》。

  兩漢散文:西漢時期的司馬遷的《史記》把傳記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東漢以後,開始出現了書、記、碑、銘、論、序等個體單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運動的推動下,散文的寫法日益繁複,出現了文學散文,產生了不少優秀的山水遊記、寓言、傳記、雜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時湧現。

  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擬古為主,後有唐宋派主張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較為有名的是歸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義理”的體現。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對我國古代散文文體加以總結,分為13類,包括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說、箴銘、頌讚、辭賦、哀奠。

  2.現代散文

  現代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文學樣式。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斷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並揭示其社會意義,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工創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於表現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具有選材、構思的靈活性和較強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語言不受韻律的限制,表達方式多樣,可將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融為一體,也可以有所側重;根據內容和主題的需要,可以像小說那樣,通過對典型性的細節慾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寫、心理刻畫、環境渲染、氣氛烘托等,也可像詩歌那樣運用象徵等藝術手法,創設一定的藝術意境。散文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雜文、短評、小品、隨筆、速寫、特寫、遊記、通訊、書信、日記、回憶錄等都屬於散文。總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廣泛、寫法靈活、語言優美,能比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們喜愛。散文 - 分類

  根據散文的內容和性質可分為以下幾類:

  敘事散文

  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裡行間充滿飽滿的感情。敘事散文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吳伯簫的《記一輛紡車》、朱德的《母親的回憶》。

  記敘散文細分為三種:記人散文、敘事散文、寫景散文。

  記人散文以人物為中心,偏重於人物描寫,主要記敘人物的生平事迹、人物的肖像、心理、語言、動作等。

  敘事散文以事件發展為線索,偏重於事件的敘述,圍繞着事件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來安排敘述線索。

  寫景散文偏重描寫一個地方的景物,除了一些風土誌之外,主要是遊記性散文。它的內容十分廣泛,山川景色、風俗民情、名勝古迹、建設新貌等,都屬於遊記的描寫對象。

  抒情散文

  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洋溢着濃烈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風物,也賦予了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還常常運用象徵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讚》、魏巍的《依依惜別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櫻花贊》。

  寫景散文

  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託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例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

  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於人生百態家長里短,閃現在思維領域萬千景觀。 高明的作者,善於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時常涵詠這類美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熏陶,洗禮和升華,這種內化作用無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

  性和心靈透闢的整合,給我們一種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體現出的思維方式,去體悟哲理散文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澱。1.哲理散文中的象徵思維:哲理散文因為超越日常經驗的意義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質,構成了本體的象徵表達。它摒棄的是淺薄,而是達到一種與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靈氣往來的境界,我們從象徵中獲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暢快,由心靈的平靜轉到靈魂的震顫,超越一般情感反應而居於精神的頂端。2.哲理散文的聯想思維:由於哲理散文是個立體的、綜合的思維體系,經過聯想,文章擁有更豐富的內涵,不至於顯得單薄,把自然、社會、人生多個角度進行了融合。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維:哲理散文在本質意義上是思想表達對情感的一種依賴。“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由於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過程中有情感參與,理解的結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乾巴巴的議論,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滿了審美情感液汁的思想。從哲理散文的字裡行間去讀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義。這就是哲理散文藝術美之所在。

  依據表現形式、表現手段和傳播媒介分類。散文可分為電視散文、網絡散文、廣播散文和紙質散文。

  電視散文

  是運用特殊的電視藝術手段和屏幕造型手法,來營造濃郁的文學氛圍,傳遞作者情感、思維信息的散文文本。

  網絡散文

  是網絡文學中的一種文本,是一種高度的自由化寫作,網絡在空間維度上的寬容性和時間維度上的快捷性,使得其文本可以在網絡上以最快的時間傳播和流通。

  廣播散文

  是伴隨着有線廣播與無線廣播出現的一種配樂朗讀的散文。

  紙質散文

  以紙質類平面媒介傳播的散文,即傳統的以語言文學作為主要承載形式、作用於人的思維想象的散文。

  散文 - 特點

  根據內涵情趣看: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選材上應注意材料與中心思想的內在聯繫,在結構上藉助一定的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散文中常見的線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義或象徵意義的事物為線索;⑵以作品中的“我”來作線索,以“我”為線索,由於寫的都是“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侃侃而談,自由暢達,使讀者覺得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藉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托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3.語言優美凝練,富於文采。

  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生動活潑,富於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采。經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篇章形式看:

  篇幅短小

  篇幅短小精粹,是中國散文的優良傳統。如柳宗元《永州八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秋聲賦》、歸有光《項脊軒志》,都不過五六百字。散文的精粹短小,不僅是字數少,而且要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現豐富深邃的內容,達到尺幅千里,言微意深的效果。

  題材廣泛

  題材廣泛對於散文尤其明顯。散文側重於通過一些片段材料,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見解,因而它描寫的對象和範圍就更加廣泛和多樣。它除了選取生活中的重大題材,刻畫典型人物,深刻反映社會現實之外,還可以選取那些看來平凡、零碎的材料,而且往往在“小”題材方面有廣闊的天地。例如,生活中的一段經歷、一絲感觸、一星冥想、一次奇遇、一次邂逅、一點糾葛、一場夢幻、自然界的一叢草木、一塊山石、一朵鮮花、一片雪花、一場風暴、一隻飛鳥、一顆流星等這些難以構成小說和劇本,卻可成為散文的好題材。

  真實自然

  真實是散文的生命。散文是一種以描寫真人真事為特點的文體。“散文,一般寫的是真人真事,它並不像小說那樣,靠奇特的情節和典型化的人物來吸引人;又不像詩歌那樣,靠高度的節奏聲韻之美和強烈的詩的意境來感染人。好的散文,所以也能夠具有藝術魅力,就靠它所選擇敘述的是精彩的材料,而又寫得簡練、深刻、優美、生動的緣故。

  情文並茂

  散文是最長於抒情的文體。

  第一,散文一般採用第一人稱,寫“我”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對人物、事件等的描寫,抒發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見解。散文不像小說那樣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不像戲劇那樣結構戲劇矛盾衝突,而往往是真誠而坦率地直抒胸臆,因此,散文比起任何一種文體,作家的自我主體意識都更為強烈。

  第二,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筆調,即散文的語言。所謂散文筆調,首先是語言凝練、優美,富於文采;其次是筆法靈活疏放,揮灑自如,講求語言美。由於散文不是以情節曲折取勝,也沒有更多的技巧可以憑藉,主要是靠語言本身的魅力。

  附言

  散文 - 鑒賞技法

  散文鑒賞,重點是把握其“形”與“神”的關係。散文鑒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鑒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文眼”的設置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並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讀散文要抓住線索,理清作者思路,準確把握文章的立意。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繫的。抓住散文中的線索,便可對作品的思路瞭然於胸,不僅有助於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是對作者謀篇布局本領的鑒賞,從而透過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線索通常有以下幾種:⑴以事物的形象為線索,如巴金的《燈》;⑵以感情的發展為線索,如楊朔的《荔枝蜜》;⑶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如劉白羽的《長江三日》;⑷以空間順序為線索,如朱自清的《綠》;⑸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6)以事理為線索,如唐韜的《瑣憶》。

  3.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深入體會文章的內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為了使讀者具體感受到所寄寓的豐富內涵,作者常常對所寫的事物作細緻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就是所謂的“形得而神自來焉”。我們讀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點,由“形”見“神”,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4.注意展開聯想,領會文章的神韻。

  聯想的方式有:①串聯式:如《獵戶》“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輻射式:如《土地》以“土地”為中心生髮開去,寫“熱愛生活,保衛土地,建設土地”;③假託式:如《白楊禮讚》;④屏風式:如《風景談》。注意豐富的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到虛,這樣才能體會到文章的神韻,領會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語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語言凝練、優美,又自由靈活,接近口語。優美的散文,更是富於哲理、詩情、畫意。傑出的散文家的語言又各具不同的語言風格:魯迅的散文語言精練深邃,茅盾的散文語言細膩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語言氣勢磅礴,巴金的散文語言樸素優美,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清新雋永,冰心的散文語言委婉明麗,孫犁的散文語言質樸,劉白羽的散文語言奔放,楊朔的散文語言精巧。何為的散文語言雅緻。一些散文大家的語言,又常常因內容而異。如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的語言,鋒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語言,絢麗如雲錦;《風箏》的語言,凝重如深潭。體味散文的語言風格,就可以對散文的內容體味地更加深刻



《什麼叫散文》摘錄分享 標籤:經濟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