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現代散文>與自行車的情愫

與自行車的情愫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在年幼的時候,我幾乎看不到一輛小汽車,那是奢侈品;我也幾乎看不到一輛摩托車,那也是罕見的交通工具。我比較常見的是自行車,看到大人們騎着自行車走過的身影,在感覺中,他們既輕快又瀟洒,既高雅又迷人。

  在結婚的時候,人們稱為“三大件”的陪嫁品,即自行車,縫紉機,手錶,那是當時的流行因素,那是令人們羨慕的結婚陪伴物。所以,我對自行車充滿了好奇,充滿了憧憬,充滿了嚮往。我擁有一輛自行車,便成了我兒時的一個夢想。

  讀小學的時候,每到外公家,我就把外公的心愛之物——自行車,牽出來自己學着騎。由於我身子不夠高,所以只能穿過自行車的“三腳”架中央,去踏踏板,慢慢地踏着前行。慢慢地,我也就掌握了騎車技巧,學會了穩定,學會了騎自行車。那時,我感覺自豪,覺得自己夠聰明,學東西夠快。由此,也得到了大人們的誇獎。但是,如果與現在的孩子們相比,他們很小就有了“小童車”,五六歲就學會了騎自行車。與他們相比,我成了“掉隊”的孩子,“落伍”了好幾年,跟不上孩子們的“節奏”了。

  讀初一年前的那個暑假,親愛的母親從十幾公里遠的縣城,推回給我買的自行車。她繞過十幾個彎,爬上不知多少個山坡,流了不知多少的汗,不懂騎自行車的母親硬是把車帶到了家。我心裡不由一陣高興,心裡像樂開了花。當時,我絲毫沒有感覺到母親的不易,沒有感覺到母愛的無疆。現在想起來,母親真的很辛苦。她一直愛着我,甚至有點寵着我。她讓我在愛的呵護中長大,讓我在受照顧的氛圍中成長。在這裡,我得感謝母親,感謝她對我的用心,感謝她對我的慈愛。

  我與堂弟年紀相仿。好幾次,我們邊騎邊走,一邊講話一邊熟悉路面,到了永春仙夾中學的大操場學習騎車技術。那時,堂弟用言語擠兌我,說我捨不得把車給他騎。我心有不甘地讓他騎車馳騁在寬闊的地面上。但他讓我一邊觀看一邊擔心。結果,有一次他還是摔了一跤,讓我十分心疼我的自行車,便埋怨了他幾句。他倒是一副十分對不起的樣子。讓我不好意思破口大罵,讓我的氣煙消雲散,不再責怪他。

  上中學了,當時學校有兩百多個學生,而自行車只有十幾輛。我騎着自行車上下課,成了十幾個幸運兒中的一個。其餘大部分學生走路上下課。當然,是母親讓我有了優越感。當然,也包括父親對我的疼愛。一百六十幾元的自行車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還是比較昂貴的。當時初一年上學報名費才二十元。一個教師的月工資也才幾十元。這倒是讓我出盡了風頭,洒脫了一陣子,得意了一陣子。

  記得有一次,年僅十三歲的我載着母親去天柱山拜神還願。天柱山離家有十幾公里遠,海拔一千多米。路又不好,彎又多。母親一半擔心,一半信任,讓我載着她去燒香禮佛,又讓我載着她一路下坡,一路坎坎坷坷地回到了家。因為此事,母親對我讚不絕口,說年紀小的我居然載着一個大人一路行走,一路辛苦,一路平安地把她送到家。現在想起來,我還為我的“自信”擔心,暗自捏了一把汗。想當時,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但終於冒險地為母親做了一件事,也冒險地風光了一次。

  後來,我考上了永春一中。自行車便甚少使用,它在家裡擱置了一段時光。到大學時,我才又與自行車一起相聚,一起奔走在泉州的大路上。

  現在,隨着改革開放,隨着經濟的發展,許多人已經購買了小汽車。摩托車更是常見的交通工具。自行車倒成了大人們的稀罕之物,但她既便宜又環保,只是似乎專為上學的中學生而設。

  女兒六七歲的時候,家裡又添置了一輛自行車。有時,我們踏着自行車慢悠悠地觀賞着來往的路人,欣賞着一路的風光,悠哉悠哉地享受着自行車不快不慢的節奏,行走在平坦又寬闊的公路上。

  自行車,跟隨着我跋涉在我的青少年時代。我走在記憶的長線中,常常,我看到自行車,就懷念起去世的母親。自行車成了我腦海中的一種重要的工具,成了我心中的一道風景線,跟我結下了一段難忘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