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範文大全>計劃方案>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2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2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上海“十五”期間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五大、十五屆五中全會和市委七屆七次全會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進取,大力推進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在加快發展中繼續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在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全面實施科教興市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依法治市,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十五”期間的各項工作都要貫徹以下指導方針:

  ——繼續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斷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國有經濟布局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促進所有制結構、市場體系、政府管理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創新,加快形成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

  ——全力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突出科技進步和信息化對結構調整的推動作用,實現三次產業在融合滲透中的共同發展。

  ——進一步推進全方位的對內對外開放,積極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舉的開放戰略,發展開放型經濟,更好地發揮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樞紐作用。

  ——繼續堅持建管並舉、重在管理的原則,積極實施城鎮化戰略,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和改造,不斷提高城市現代化管理的水平。

  ——全面動員社會力量共同推進社會事業的發展,深化社會事業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形成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事業發展新機制。

  ——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積極探索建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框架,全面提高市民綜合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

  ——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二、經濟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

  “十五”期間,上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是:調整優化經濟結構,不斷提高城市的信息化、市場化、法治化水平,發揮國際大都市的綜合優勢,增強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具體是:

  ——綜合經濟實力。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力爭成為國內外經濟規模大、產業能級高、資源配置能力強的城市。“十五”期間,預計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11%,到2005年按2000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300億元左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4000元左右。2005年三次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調整為1.2:43.8:55。地方財政收入與國民經濟保持同步增長。2005年本市外貿進出口商品總額預計達到850億美元,其中出口商品總額超過400億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五年累計達到10000億元。到2005年,預計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達到15000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達到7100元。

  ——綜合服務功能。強化國際性經濟中心的集聚擴散功能,力爭成為國內外商業機會多、比較成本低的城市。到2005年,股票、外匯、債券、期貨、基金等市場交易額佔全國的份額進一步提高,入駐上海的國外金融機構、跨國公司中國營運中心總數進一步增加,成為全國的資本運作中心和資金營運中心。各類中介服務機構大幅增加。預計2005年口岸進出口商品總額達到1800億美元,國際標準集裝箱吞吐量1000萬標箱左右,國際互聯網普及率50%左右,郵電業務總量350億元。

  ——綜合發展環境。強化城市綜合環境建設,力爭成為國內外適宜發展創業和生活居住的城市。“十五”期間,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左右;到2005年戶籍人口控制在1350萬左右,常住人口1600萬左右。建成全覆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信用制度和市場秩序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安全度繼續提高。到2005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的軌道交通基礎網絡框架,初步實現高速公路建設“153060”目標。環保投入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3%以上,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超過7平方米,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8-30%。城鎮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積達到18-20平方米。國內外來滬科技和管理人才、留學歸國人員數量大幅度增加。

  ——綜合創新能力。加快面向市場的科技教育發展,着力構建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綜合創新體系。到2005年,全社會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2.2-2.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5%,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外貿出口比重達到25%,技術交易額達到200億元。每十萬人年專利授權數達到60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比重有明顯提高。

  ——綜合管理水平。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力爭走出城市現代化管理的新路。基本建立廉潔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範的行政管理體制。健全完善職責對稱、自我約束的政府分層管理機制。人民群眾通過各種形式在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中的民主參與、民主監督作用進一步加強,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的決策機制基本形成。市、區縣和鄉鎮(街道)政府基本實現網上政務。到2005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力爭文明城區達到1/3,市級文明小區達到2/3,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程度進一步提高。

  ——市民綜合素質。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不斷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到2005年,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進一步改善。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5%左右,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中青年的外語普及程度和應用能力顯著提高。市區居民年人均服務性消費佔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達到25%左右。市民思想道德水平有新的提高,具有良好的精神風貌。

  三、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實現“十五”發展的目標,要着眼於經濟全球化加速趨勢和信息社會的發展,把握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新機遇,深化對外開放,加快提高上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信息化、市場化、法治化水平。

  ——積极參与經濟全球化,着力推進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建設。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和合作,清理、調整和完善地方性經濟法規和政府規章,進一步發展開放型經濟。全方位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加快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浦東新區要增創新優勢,更好地發揮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要在參與國際大都市的合作競爭中,提高上海聯繫世界、服務全國的能力。

  ——加速推進信息化,帶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實施信息化領先發展戰略,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推進信息科技的研究開發與創新。以培育龍頭企業和拳頭產品為依託,加快提高信息產業的規模化、現代化水平,通過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和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努力開發和利用各類信息資源,推動個人、企業、政府和各類社會機構運用信息技術和信息產品,使上海城市信息化整體水平達到發達國家中心城市的平均水平。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性調整,鼓勵外資和國內非公有制經濟參與重組國有企業,構建國有資產進退聯動與多種所有制經濟融合滲透、共同發展的機制。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創新,進一步發展以生產要素市場為主體的大市場體系。

  ——努力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進一步提高依法治市的水平。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改革政府行政性審批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行政決策制度。強化政府在就業、社會保障、社會事業、公共安全等領域的責任。不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加大對政府的行政監督和制度約束力度。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綜合執法,推進依法管理,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

  第三章 經濟發展

  深化“三、二、一”產業發展方針,大力發展高增值、強輻射、廣就業的產業。以提高經濟效益和創新能力為導向,積極引進世界一流技術和全球著名品牌企業,大力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我創新開發能力的企業,強化科技進步和信息化對產業升級和傳統產業改造的推動作用,強化支柱產業對經濟增長和結構升級的帶動作用,強化不同產業融合發展對產業創新的促進作用,在發展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一、大力發展支柱產業,促進經濟增長

  要着眼未來市場需求變化,立足產業綜合優勢,大力發展信息、金融、商貿、汽車、成套設備、房地產六大支柱產業,努力擴大信息、汽車、成套設備等產品與技術的出口,強化金融、商貿對外輻射能力。到2005年,預計六大支柱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5-60%。

  信息業。以加快城市信息化為契機,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實現信息產業跨越式發展。努力在軟件設計、芯片製造等領域確立國內領先地位,力爭信息產業技術水平總體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預計信息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5%以上,2005年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3%。加快引進和建設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線,建設芯片設計、封裝等前後道配套項目。加快發展數字音視頻產品,推動通信、光電子、元器件等在國內具有比較優勢產品的升級換代。健全與國際接軌的商業軟件開發機制,重點開發集成電路設計、嵌入式軟件和系統集成,積極推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牌軟件。逐步降低進入門檻,有序對外開放信息服務市場。通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推行網上政務、建設信息化社區等,加快發展電信增值、網絡應用、諮詢設計等信息服務業。

  金融業。把握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金融業擴大開放的機遇,強化金融服務創新。金融業增加值預計年均增長15%左右,2005年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8%。着力推進金融資源的重組整合,支持國有商業銀行改制,積極發展股份制銀行,積極穩妥發展中外合資金融保險機構,引進和發展貨幣經紀公司。推動在金融分業管理框架下銀行、證券、保險業務的相互融通。在積極配合國家加強證券監管的基礎上,繼續推動證券、期貨業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積極培育各類機構投資者,加快發展各種基金,大力吸引國內外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來滬設立機構,促進證券經紀、諮詢、評估、投資等金融中介服務業的發展。建立和擴大多元投資的保險公司,擴大保險業務和拓展再保險業務,培育保險中介機構。進一步規範發展信託、租賃、基金、財務、擔保等非銀行金融服務業。

  商貿流通業。適應消費水平提高和消費方式的變化,調整商業業態和經營形式。商業增加值預計年均增長8%,進出口商品貿易總額年均增長9.5%,2005年商貿流通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鼓勵發展連鎖商業等新業態,加快改造傳統商業,提高商業科技含量,實現商業運營管理的信息化。加快組建國內營銷網絡,輸出上海商業的優勢業態、品牌和管理。發展大眾化、特色化餐飲業。進一步調整商業布局結構,着力提升商業專業特色街經營功能,優化各類專業市場的布局,形成中心商業區、區域商業中心、社區商業中心和郊區城鎮商業分層搭配、相互銜接的新體系。進一步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和地區結構,促進出口貿易方式的創新,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加快發展服務貿易。大力推動多種所有制企業擴大外貿出口。發揮上海的口岸優勢,積極引進先進技術、關鍵設備,擴大重要資源的多元化進口。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2 標籤:科學發展觀 經濟學是什麼 萬曆十五年 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