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範文大全>計劃方案>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3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3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序言

  “十五”時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部署起步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市全面建設更加寬裕的小康社會、並向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面對新的歷史時期,xx需要順應內外部環境變化,進一步解放思想,審時度勢,搶抓機遇,發揮比較優勢,促進經濟和社

  會發展再上新的台階。

  本綱要依據《中國共產黨南京市委關於制定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編製,規劃期為2001年至2005年,是“十五”期間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行動綱領。綱要力求體現國家政策和省的戰略意圖,展示總體部署,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要求,“十五”計劃.是戰略性、宏觀性、政策性計劃,計劃指標總體上是預期性、指導性的。

  第一章發展基礎

  一、發展基礎

  “九五”期間,我市在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指引下,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經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九五”計劃確定的目標任務,使“九五”時期總體上成為我市綜合實力提高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較多的時期,也是南京歷史上經濟和社會發展最好的時期之一。國民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效益得到提高。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千億元,達到1020億元,“九五”期間年均增長1-2.2%,約高於全國4個百分點、全省1個百分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18600元(約2240美元),比1980年翻三番;財政收入達164.6億元,佔GDP比重由“八五”末的11%提高到16.1%。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基本實現二產主導型向二:、三產業並舉推動型的結構轉變。2000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比由1995年的7.6:52.1:40.3調整為5.3:48.4:46.3,高新技術和新興行業比重上升,過剩和落後的生產能力得到有效壓縮,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城鄉建設成效顯著,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已從滯后階段進入初步適應階段,城市功能初步實現了從生產型城市向服務型中心城市的戰略性轉換。按照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內容,以道路交通建設為突破口,以城市綜合管理為支撐點,兼顧住宅建設、綜合環境建設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思路,五年共投入300多億元,實施了規模空前的城市改造和建設,建成骨幹項目100多個,城市框架進一步拉開,內外交通、水電氣供應、通信、公交短缺問題基本解決,城市環境明顯改善,城市面貌有了巨大變化,城市地位得到提升。開發區和郊縣基礎設施、投資環境的改善,使其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和最具潛力的地區。人民生活質量較大幅度提高,提前實現了由溫飽向小康的過渡。200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8233元和4061.7元,“九五”期間,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城鄉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各項改革深化推進,對外開放、外向型經濟取得重要進展。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我市不斷深化各項改革,2000年,全市80%以上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框架,80%的國有小企業完成不同形式的改制,非公有制經濟占經濟總量的比重接近30%;以養老、失業、醫療為重點的社會保障體系正在形成,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的覆蓋率分別達到98%和95%以上。外向型經濟穩定增長,2000年全市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分別達到4l億美元和17.9億美元,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9.3億美元,是“八五”時期的2.9倍。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基本適應了經濟建設和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九五”期末,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達到50%左右,比“八五”期末提高約15個百分點;人民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九年制義務教育覆蓋率保持在100%,連續三次被評為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市文化藝術中心、國際展覽中心等社會標誌性工程相繼建成,文明城市、文明社區、文明鄉鎮創建活動不斷深入,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衛生、體育、計劃生育及老齡工作等各項社會事業進一步得到發展。

  從總體上看,我市“九五”期間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為“十五”計劃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環境。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還不夠大,省會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還不夠強;二是經濟開放度和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還不夠高,傳統產業改造步伐不快;三是城鄉經濟二元結構矛盾仍然存在,縣域經濟總體上仍較薄弱;四是科技比較優勢發揮不夠,科技特色還沒能較多地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另外阻礙可持續發展的一些問題仍較突出,就業壓力仍然較大,還存在一些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等。

  二、發展形勢

  進入新世紀,南京面臨著國內外較為有利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總體上機遇多於挑戰。經濟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相應的結構調整三大趨勢將會進一步加強,並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決定性影響。首先,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快和我國即將加入WTO,將為我市支柱產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市場和資源渠道,也將為我市服務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機遇。南京特殊的功能和條件對外商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加之入世以後,地區間吸引外資的政策差異性縮小,將有利於我市全方位、多領域地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加快接受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轉移,加速經濟結構調整。其次,知識經濟的影響已經到來,科技在未來競爭中越來越居於重要地位。南京高校科研單位密集,人才薈萃,是國內為數不多具備發展知識經濟必備條件的城市之一,這正是南京最大的優勢與潛力所在,南京如能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就可能成為中國發展知識經濟、信息技術及產業的領先城市。第三,經濟區域化趨勢日益明顯,南京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功能將進一步得到增強。南京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業已形成的長江流域經濟帶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地位,將使南京在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經濟帶的騰飛及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受益匪淺。江蘇省也將南京都市圈作為全省重點規劃發展的三大都市圈之一,要求南京加快發展。第四,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繼續實行擴大內需的方針,大力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加快城市化和信息化的進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我國經濟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特別是國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將會直接促進我市軟件開發、車輛製造等產業和科教、信息、金融等服務業的發展。第五,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視和發揮南京在全省的地位和作用,南京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教與信息中心的地位將進一步增強。因此,21世紀初南京將有條件成為全國有較強競爭力的中心城市之一。但與此同時,我市也面臨著來自跨國公司、國內先進地區和周邊地區更加開放、更趨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的壓力。面對新變化、新問題、新情況,我市將趨利避害,力爭在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形成具有特色的競爭優勢,實現經濟和社會的更大發展。

  第二章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十五”期間,我市經濟與社會發展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在工業化進程上,從工業化中期進入重化工業化和高加工度化並舉的工業化中後期;在現代化進程上,從全面小康進入更加寬裕的小康,並向基本現代化的目標邁進。

  這一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原則是:堅持以加快發展為主題,千方百計把南京進一步做強做大做優做美;堅持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着力提升經濟整體素質;堅持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堅持立足市情制定和實施發展戰略,提高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和穩定性;堅持把提高城鄉人民生活質量作為根本出發點,全心全意地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促進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總體目標是:繼續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和江澤民同志關於“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富民強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總攬全局,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深化實施科教興市、經濟國際化、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可持續發展四大戰略,進一步發揮南京作為省會城市和長江下游中心城市的作用,把南京做強做大做優做美,使我市在綜合實力、基礎設施、社會文明和生態環境等方面都進入全國先進行列。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推進依法治市,維護社會穩定,經過“十五”和更長一點時間的努力,把南京建設成為科學技術先導、古都與江濱特色鮮明、國際影響較大的現代化中心城市。到201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

  通過“十五”的建設發展,我市在產業發展、城市功能等方面將以嶄新的形象展現在全市人民的面前。



xx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3 標籤:科學發展觀 經濟學是什麼 萬曆十五年 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