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要板着那副冷麵孔,拉着已沖血的嗓子吼叫,雖然內心是熱的,或是善感的,但總表現得那麼冷漠與隔閡。我與自己過不去。??教師題外話。)
語文老師當然教語文,語文教積累、教閱讀、教理解、教表達,可以說,一個好的語文老師只要拿到一篇文章,看到一遍就可以教了。為什麼?無非就是將自己懂得的、理解的東西通過學生易於接受的一種形式讓他們明白。老師完全可以用自己的知識去解釋,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但我們的老師絕大部分卻都被框在一個圈子裡,動彈不得,他們不得不考慮到很多的標準。
比如對於難句的理解,教師的想法可能與教參的不一樣,但卻會受到它的影響而不得不屈就,甚至擔心期末考時人家的評改標準不一樣,唯恐自己教的“答案”錯了,到時學生對同樣的問題答成了自己的意思,而別的老師卻都照本宣科地統一了問題的標準解答,你就不得不失分了。老師不能放開手腳去實踐自己的語文主張,只能人云亦云地做,這本身是可悲的。
老師是不能沒有顧慮的。因為同樣的問題,往往會有不同的回答,而當每一種回答都站得住腳或每一種回答都缺乏充足的理由時,往往會出現各舉其事、各執一端的場面,就在那麼多的舉棋不定中,只能選一個自己認為合理可行的。當然,當老師們都爭論或犯難的問題,如果有教參或有資料,往往被認為是最終的正確導向。其實,教參又何嘗正確與精彩呢?且不論很多地方可以有更多更精彩的詮釋,就連正確也都是值得商榷的。比如有的拼音就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情況,且各有所據,有的從字典上查得,有的從參考中獲悉,有的在歷史中探明,說的似乎都有理,但最終只能求助於教材,只要在配套的作業練習中有這個的“正確答案”,便如此認定了。有時語文老師自己的正確理解得不到求證,便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當我們看着漫天卷地湧來的各類教輔時,都有不知所措的感覺,在驚嘆於人家編書迅捷的同時,也對裡面的問題產生了疑問。就拿閱讀來說吧,這是所有學生都感頭痛的一項學習,在那些教輔書上,幾乎千篇一率地就是寫幾個詞,再問幾個問題,算是閱讀後的作業,有時能加上課外延伸或作文訓練,或者在前面再來幾句話,進行一些句的訓練。這樣一本由數十篇優美散文、文後幾道可有可無的習題組成的新教輔就在購書者的執迷中被推到了極至。這樣簡單的做法,想必每個語文老師都會,課堂上的課文分析遠比這樣的閱讀要強很多。且不論雷同者多如牛毛,單就裡面的習題大有隨手拈來的感覺,什麼都會有,什麼都可能出,但又是什麼重點、美點都沒明確。這樣的東西做多了以後,除了乏味,收穫也不大,因為同樣的內容,可以出成各種不同的題目,更因為不同年級的界線很模糊,像一年級書里的習題,可能會在六年級的書上出現,又是同樣的題目,只是少了拼音而已。
教不敢教,成了不少語文老師的通病,為穩妥起見,不少老師就少一點創意,堅決執行着上面的安排,將活語文上成了死知識,很少有人倖免。有時甚至想搞一些有不同風格的教學嘗試也不敢,什麼朗讀式的教學,什麼討論式的學習,什麼一題多解之類的,都只能想想而已,誰也不想將學生的成績當賭注。
(時2007-09-15)
語文老師的顧慮 標籤:給語文老師的一封信作文 語文老師作文 敬愛的語文老師作文 我的語文老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