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山區,春天到來的時候,我常常跟爸爸一起去掘春筍,這可是件最有趣的事。
走進竹山,見滿山的竹子,有的粗,有的細,青翠碧綠,鬱鬱蔥蔥,竹山就全被這綠色籠罩着,站在竹子底下,簡直望不見天,一桿桿長滿綠葉的竹子活像一個個顧不得梳頭的姑娘,她們頭挨着頭,肩並着肩,彷彿一對對親密的朋友。就在這些竹林里,到處都是破土而出的春筍。
清明前後,筍可多了,躲在地下的筍幾乎都鑽出了土,是一夜春風把它們催出土來,還是一聲春雷幫助它們破土而出呢?出土的筍一律黑褐色,不過有的筍須是嫩黃色,可能是昨天半夜才出土,還沒有照到陽光的緣故吧。出土的筍密密麻麻,遠遠望去活像春天田野里的無數青蛙歇在泥地上。
爸爸掘筍可真快。他先輕快地刨開一邊的土,然後用力一掘,筍就掘出來了,而且都是齊根的,真是乾淨利落。我正奇怪,爸爸開口了:“掘筍要找根,先要看看筍須朝什麼方向,如果筍須朝左,筍的根就在左邊。不過有的筍須是直的,你一時看不準,這就要看旁邊的竹梢朝什麼方向啦!”怪不得爸爸掘筍時只要刨開一邊的土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這天,爸爸掘來不少筍,我就爭着去剝筍殼。這不光因為嫩筍鮮美可口的味道吸引了我,還因為我想研究研究它哩。我一邊剝,一邊把筍殼一張一張整整齊齊地排在地上,接着又剝第二個,第三個……數一數每個筍剝下的殼,都在四十張左右。這使我記起:有一次,我在竹山仔細數了竹枝從底到頂的節數,幾乎每支竹都是四十節左右,只是竹節長短不同罷了。我向爸爸請教,才知道原來一張一張筍殼裹着的筍節就是竹節,筍長成竹了,筍節就成了竹節了。
有幾天我沒跟爸爸去掘筍,後來我上山一看,筍都長高了,有的要抬起頭來才望得見尖端。真難想象這是竹鞭時長出不久的春筍變成的。竹娃娃長得可真快呀!
立夏前,我又上山去了一次,今年的春筍已經長成新竹了,表面附着一層絨毛,翠綠可愛。一棵棵都是那樣清秀,那樣挺拔。新竹節環是白嫩的,葉子細小狹長,顏色綠時略帶乳黃。而去年長成的竹子,已是一身青綠。沒有絨毛,竹節環上的白色也已退去,變得油光光的了。再看三年前長成的竹子,卻是黃綠色,三年以上的竹子,皮簡直發白了,可是它們的葉子卻綠得發黑,像塗了一層油。
太陽出來了,竹山上綠色的縫隙中漏進一道道金光,微風吹來,葉子輕輕地擺動着,發出沙沙的響聲,像在向我點頭微笑,又像無數姑娘在翩翩起舞。面對這蒼翠的竹林,我沉浸在無比的歡樂中。
【簡評】
《竹筍》寫的是作者家鄉的竹筍,文中既介紹竹筍的生長過程,也講述了掘筍,剝筍殼的知識,作者娓娓道來,講得津津有味。
介紹竹筍的生長過程,着重寫竹節,竹須,竹葉等的變化,寫得很細緻,很具體,很美,時而寄情於物一會兒把它比成竹娃娃長得可真快,一會兒又說它“像無數姑娘在翩翩起舞”。在作者筆下,家鄉的竹筍完全被擬人化了。這種飽含感情的筆墨一直貫穿在文章的始終。
介紹掘筍的方法和剝筍殼的聯想,前者用爸爸的話一筆帶過,後者則詳細地寫了自己的實踐,從剝筍殼聯想數竹節,終於弄懂了“一張一張筍殼裹着的筍節就是竹節,筍長成竹了,筍節就成了竹節”的道理。這樣寫詳略得當,既節省了文字也使得文章顯出情趣,童心可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