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國強。 ——題記
推開歷史的石扉,細數那些被灰塵淹沒的過往,那泛黃的紙頁中飽含着我們華夏幾千年的故事,流傳千年,紙張上的字跡雖已黯淡灰白,但那蒼勁有力的漢字以及歷經洗禮的中華精神卻長立而不衰,那名為“自強”的血統依舊在傳承,那股子中國人特有的氣概,仍堅實地刻在我們炎黃子孫的脊樑上,歷經滄桑卻耀眼如初。
梁啟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國說》中提到,“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雄於歐洲,則國雄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這種魄力是值得我們學習,也更值得我們去深思的——現在的我們,新一代的少年,可否擔得起這重任?
回首瞻望前輩們的舊時風采,無不令人驚嘆。
清末之際,政治腐敗,經濟以及科技都落後於西方一大步,維新人士在這時選擇了變法,袁世凱妄圖復辟帝制時,陳獨秀帶領一批愛國之士走上了民主科學的道路,被當時強盛的帝國侵略時,我國人民團結起來一致對外……這鞋事件,哪一個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境況下發生的?只是在國家危難時,那滿腔熱血迸發出來,在天不應地不靈時,選擇了依靠自己,依靠自己那種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不談結果,只是看到那精神如黃河之水奔涌不絕時,那便知道我們贏了,這已足矣。
而如今的中國,絕大多數還處於困頓迷茫之中,不懂自強,更不知該如何去自強,把這二字想得深奧至極,最後兜兜轉轉,來來回回間,反倒被自己給困住了。
其實自強哪有那麼複雜,好好學習是“自強”,堅守品質是“自強”,成才立業是“自強”,無私奉獻也是“自強”……這麼多的例子都只想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唯有如此,我們才對得起前輩們的榜樣的力量,唯有如此,我們才不負眾人的厚望,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挺起中國的脊樑,唯有如此,少年強,則國才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