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散文隨筆>蔡老師

蔡老師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我高中的時候,曾經痴迷地喜歡過文學,加上又在一些小刊物上發表過一兩篇習作,便很把寫作當回事,人們問起理想的歸宿來,也一律答曰“作家”。

  那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上大學很風光,作家則更吃香。我沉迷於作家夢裡,高考沒考上,根本不知道着急,而是一頭扎進自家低矮的土屋裡,讀書、寫作,很有如魚得水的酣暢。

  但是,退稿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你滿懷希望地將一篇自以為得意的作品寄出去,一段日子之後,換回來的是一疊你當初寄出去的稿件,只不過信封換成了某某雜誌的標準信封,外加一張鉛印的退稿單。就在這時,縣文化館來了一份用稿通知,是縣裡的內部刊物《蘭江》編輯寄來的,用的是一篇散文。這個編輯,我沒見過面,卻知道他是我們那一帶很有名氣的作家。

  他姓蔡,我一直叫他蔡老師。

  認識蔡老師之後,我的理想變得很實際,就是要成為蔡老師那樣的作家。具體說來,大概就是可以生活在縣城,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工作單位最好與文學沾點兒邊。其時,蔡老師是縣文化館的創作輔導員。

  認識蔡老師是他組織了一次全縣骨幹作者創作筆會。大概三四天時間,參加的作者每人有一篇稿件被選入《蘭江》內部刊物上。筆會之後,見面就少,但會經常給蔡老師郵寄一些稿件請他指導。也去過縣文化館找他,談一些很文學的話題,他會陪你認真地聊一會。我記得他有一段時間很喜歡看名人傳記,我也就買一些這樣的書來看。後來,他喜歡讀外國文學,我跟着就買了很多外國文學作品,似乎,跟着他做什麼,就能成為他那樣的作家了。那時,他風頭正健,正致力於報告文學創作,所寫“麻風村”系列一度很有影響,很令我們一幫文學夢好者歆羨。我那時就想,要是我也能寫出這些就好了。事實上,那一階段,是我文學創作比較多的時期,甚至還有作品獲得省里的青年文學創作競賽獎,就因為有蔡老師這樣一個標杆人物存在。我覺得他對我的影響是無形的,所以,我一直堅持稱他為老師。( : )

  後來我離開家鄉,與蔡老師的聯繫就少了。一日,讀當地新辦的報紙,發現他竟然成為這張新報紙的副刊部編輯,簡直是喜出望外,趕緊給他寫信、寄稿。還沒收到他的回信,就在報紙上見到了寄給他的文章。那是一篇蔡老師認為我寫得不錯的文章,題目叫《那副荒貨擔》。不久就收到他的回信,自然是鼓勵我要堅持寫作的,他以為,只要我堅持,一定是可以寫出些名堂的。我也很為有一個這樣賞識自己的老師在一張報紙做編輯而慶幸,卻不料他很快就做起報紙的廣告人員來。那時,我在工廠做事,在辦公樓遇見蔡老師,很高興。蔡老師一走,辦公室的人卻嘀嘀咕咕抱怨,說起蔡老師的不是來,我才知道蔡老師是來工廠拉廣告的,才知道拉廣告是要被人瞧不起的。那是我第一次間接地了解廣告和廣告行為。後來,我的主要工作總是與廣告沾邊,但我起初對於廣告是很不認同的,自然也不能理解蔡老師何以會去做廣告這樣遭人嘀嘀咕咕的事情來。

  蔡老師現在還在這家報紙做廣告。屈指算來,也十好幾年了。我做廣告人也有十好幾年了,我對廣告的認識當然已經徹底改觀。我曾經在很多場合說起我與廣告的淵源,說到最初對廣告的認識時,我會說起初知蔡老師做廣告的那份疑惑,自然,也會說我終於理解了蔡老師為什麼要去做廣告了。——雖然至今我不知道蔡老師選擇的動機,但我讚賞的心態已經自我解除了我當初對蔡老師的不解。

  前幾天,我回老家,接待我的居然是家鄉報紙廣告部的主任,結果我就很容易聯繫到蔡老師了。他來我房間坐,我們談得最多的仍然是文學和寫作。他後來很少創作了,但他依然難抑創作的衝動,一有空閑,還是關注着文學、嚮往着文學,只是沒有那麼痴迷,沒有那麼以文學為己任罷了。他告訴我,他正在準備素材,準備寫一部以某村非正常死亡事件為背景的長篇。我想,那該是一部沉重但發人深省的作品了。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總有一些沉重要釋放。那些沉重,是需要積累才重得起來的吧。他今年52歲。是個積累得差不多的年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