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孩子!
述聞
2010年1月20日《西安晚報》第9版以“升學VS健康哪個更重要”為題披露了重慶市一女中學生凌晨3點還在做作業,家長怒撕卷子,引起網友陣陣熱議的報道。各大網絡媒體紛紛轉載。
中、小學孩子課業繁重、家庭作業更重的呼聲,早在多年前就呼聲四起,一浪高過一浪,卻未真正引起有關部門重視。致使孩子的承受力達到了極限,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尤其到了期中、期末或上級教育部門的調研考試前,老師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成績,課堂作業、家庭作業布置得讓學生們實在喘不過起來。抄不完的生字、詞語,寫不完的作文、周記,做不完的各類試卷。背不完的課文、篇段。下面是某小學2009年1月7日某校老師給小學三年級學生布置的當日家庭作業:
語文:1,試卷一份做完家長簽字。2,第31課詞語抄兩遍再聽寫一遍。3,P131頁“我的發現”12個4字成語、132頁“讀讀記記”12個4字成語各抄寫、默寫一遍。
數學:1,試卷一份做完家長簽字2,《資源與學案》中“時間與數學”(一)、(二)共5個頁面全部做完。
英語:p76頁第六單元單詞寫5遍(英、漢)。背會,聽寫一遍,家長批改簽字。明天早讀補考。P65頁聽5遍錄音,跟讀5遍,自讀5遍,給家長背一遍,簽字。明天組長檢查。《未來金榜》第6單元和4——6單元,測試p41——52頁做完,明天組長檢查,家長簽字。
科學:1,明天早上每人帶3漲8開紙,至少3張。2,複習書上1——4單元內容,明天第三節課考試。
孩子吃完晚飯(18點30分)開始做,一直做到晚上12點。連續5個小時還做不完。累得孩子直打哈欠,有的手心出汗,指頭僵硬;有的直打盹,頭腦已處於深度疲勞靜狀態。雖家長給以啟發講解,但已經聽不進去。用孩子的話說:“腦子已經瓜了!”。有的孩子寫着寫着就睡著了。最近某教育局又對某小學5年級進行調研考試。老師為了應付上級考核,半個多月來,讓孩子整天爬在繁重的作業堆中,除了吃飯,無有喘息的機會。就連中午吃飯時間也要布置試卷。晚上普遍做到凌晨1點左右。孩子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足6個小時。難怪重慶那位家長怒撕了卷子。呼籲“不再透資孩子的生命。”
網友指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根源在於教育體制,是中國的應試教育造成的惡果。早在1957年,毛主席就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一文中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還在另一些談話和指示中,主張減少課程門類,降低教材難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有充足的娛樂、游泳、打球、休息、睡眠的時間。要把工作學習和娛樂休息兩方面“充分兼顧”起來。這些指示完全可以看成是加強素質教育的“最高指示”。可是多年來,我們的教育改革卻嚴重違背了這一基本教育方針。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上糾纏不休,特別在市場經濟轉型、文化多元化碰撞交匯的大背景下,對於素質教育表面上叫得似乎很響,實質上並沒有真正實施起來,中華傳統的道德文明教育基本缺失,社會實踐很少去搞,文體娛樂活動相當匱乏,學校、家庭教育兩相脫離。音樂、美術、體育、微機等課常被主課佔用。有家長反映,他的孩子上了6年小學,竟不會唱一首歌,學校生活只有嚴肅緊張沒有歡樂活潑。除了主課教材,大量輔助教材裝滿孩子書包,而這些教材內容,相當一部分與主課脫離。有些純屬教學盲區,知識超前,偏題、怪題、難題充斥試卷。不僅難住了學生,也害苦了家長。在教學方法上基本上是滿貫式的,不是背就是抄,很少實施啟髮式教育。目的就是一門心思抓成績。考試成績上去了,教師的績效工資和獎金也就上去了。至於孩子的承受能力、健康狀況卻全然不顧。使孩子小小年紀便失去了童真與活潑的天性。
專家們早就指出:素質教育應當是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就是說,必須首先讓孩子在德智體方面得以全面提升和發展。應試教育是對素質教育(包括考試成績)成效檢驗的一種重要手段,雖然是必要的,但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要把孩子真正從應試教育的羈絆中解放出來,教育部門、學校和老師必須儘快轉變觀念,調整思路,突出素質教育,學校與教師應簽訂減負目標責任書,科學設計學生作業,嚴格控制作業量,切實做到:“功在課前,效在課內,思在課後”愛護孩子身體健康、關心孩子健康成長,把孩子真正從繁重的課業中拯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