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幹部我的群眾觀主題發言材料
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區就已經先學先改、先整先改,今年2月份,我區正式啟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這期間,我和大家一樣,參加了許多講座、座談,系統學習了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也召開會議,認真聽取聯繫地區、部門的工作建議,對"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下面,結合分管工作,談一些看法。
一、必須首先堅持問需於民、問政於民。
包括兩方面:
一方面是問需於民,這應當是開展工作的前提。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借鑒,發現其他許多地區在工作中有這樣的尷尬和困惑:民意已經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聽取和尊重,但老百姓卻仍感到不滿意,抱怨之聲時有耳聞,我認為問題就在於沒有提前"問需於民",政策和項目的出台,尤其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如果沒有充分考慮到民眾的需求,再怎麼去徵求意見,也終究是捨本逐末,甚至南轅北轍了,我認為這也是形象工程產生的根源之一。這兩年推行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目的之一就是評判群眾對於項目推進的態度,這也成為項目推進快慢的"晴雨表".
另一方面是問政於民,充分聽取群眾意見。這首先要端正態度,廣大群眾工作在生產一線,生活在基層社區,接觸現實最直接、感受最深刻、最有發言權,他們中間蘊藏着許多好方法、好點子,需要我們去學習、研究和發掘,儘管有的時候話語比較激烈,會讓我們下不來台,臉上掛不住,但我們應當學會從牢騷話中找尋"真實語義",從質疑聲中聽出"話外之音",在抨擊語里發現"訴求真意".在下基層工作中,我聯繫的是***,許多基層的同志對於當初的征拆工作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雖然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征拆任務,但是也留下了居民養老保險、失業率上升等一系列信訪問題,牽扯了我們大量精力,也影響了工作的繼續開展。一些項目從**年開始便完成了征地拆遷工作,但是當初的空地至今仍然在閑置,還有一些社區,由於早早被列為了征拆範圍而停止了基礎設施投入,對一些積水路面、路燈損壞、房屋破損等,只能小修小補,嚴重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在今後的拆遷工作中,應當充分聽取當地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及早制定出台包括居民安置、養老保險、今後就業、村集體長遠發展等一攬子方案,儘可能避免 "拆遷後遺症",我認為在涉及切身利益方面,群眾會比我們想得更長遠、更周到。
二、既要解決事關全局的"大"問題,更要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小"問題。
解決"小問題",是和諧黨群幹群關係最有效的方式,也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基本要求,對於普通群眾而言,衣食住行就是生活,各種細節上的不方便累積起來,就成了生活的弊病,生活的弊病長期累積,就會對黨和政府產生不滿,而這種不滿的相互疊加、振蕩,所產生的負面效應不可忽視,這對於習慣了做"大政策",把握"大方向"的各個地區、部門和單位來說,也是一種挑戰,畢竟群眾的"小"問題會更瑣碎、富有個性,在解決上,更需要面對問題的勇氣、智慧和耐心。從***年開始實行的"下基層"活動,從工作成效看,解決的無非是打了幾口井、換了幾箇舊的電錶箱、安裝了幾套健身器材等小事,可是從取得的社會效果看,我認為遠大於多實施幾個重點項目。在這裡,我也要作自我批評和檢討,前一段時間,按照學教活動的安排,我召集聯繫的地區、部門召開座談會聽取工作意見,原以為半小時結束的會議,開了整整三個多小時,徵集到不少好的意見和建議,其中就有同志提出,我應當多下基層、多聽取基層同志的意見,當時我也在反思,參加工作多年後,確實產生了一些疲沓的心態,主動下到一線與基層幹部、群眾交流的機會不多,更多地是布置工作、檢查工作、聽取彙報,缺少到實地解決問題、與基層群眾貼心交流,在今後工作中,我會更加註意這個問題,認真改正。
三是堅持踐行群眾路線,必須有責任、敢擔當,切實提高執行力。
今年的市區兩級《***》都明確提出,分管副職要大膽決策、敢於擔當,各地區和各部門也要如此,不要貽誤發展時機。在實際工作中,我也有很深的體會,許多工作布置下去以後,由於職能不清、界限不明,導致許多事情相互推諉、一拖再拖,群眾意見很大。我分管***工作,常常提到工作合力的問題,今年以來,關於***多次召開會議、下發文件,將***的監管,由地區牽頭,各有關部門配合,定期排查整治,實施三四個月以來,絕大多數部門都做到了按照職能辦事,但是在處理一些職能交叉問題時,缺少相互之間的銜接,其實,只要每個部門稍微向前延伸一步,問題就能解決,我認為只要是為老百姓辦事,在法律框架內,哪怕稍微超出一些職權範圍,也是合理的,也能夠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群眾的歡迎,必須能做到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實在不必事事請示彙報、事事由上級協調,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內部協調、請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