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期末家長會爸爸發言稿
教育源於情感
7歲的孩子帶着進步的夢想跨進了小學的校園,我們作為自我感覺良好的父母也如釋重負般的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我們認為優秀的校園中。伴隨着孩子一年的教育過程,讓我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的反思,從學校老師和家委會的家長們哪裡得出一個結論--教育源於情感。
什麼是合格的教育?我個人認為不僅僅是把孩子培養成高分學生,而更希望培養一個有着豐富情感懂得感恩的孩子。情感豐富的孩子多源於幸福的家庭,和諧的同學關係。有了健康的情感基礎我們才能更加容易的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學生。所以我的觀點是教育源於情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個情感基礎奠定了孩子是否擁有基本的家庭情感教育環境,其次是學校的老師,師生間的和諧關係,直接影響孩子所在班級的學習風氣。俗話說:“養魚先養水、養樹先養根,養人先養心”,孩子幼小的心靈需要家長和學校老師共同的用心呵護,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積極的情感環境。
我還清楚的記得孩子上學第一周,老師布置的任務是上台發言,我陪孩子練習的第一個環節是訓練孩子給老師和同學們深深的彎腰鞠躬,孩子不明白為什麼要標準的彎腰,以為只是點點頭即可,而我堅持要孩子做到標準,這就是情感教育。要孩子懂得感謝老師和同學們給她發言的機會,也是孩子們相互認識的第一次交流。這就是最簡單的家庭教育,只有從孩子情感的細節出發我們才能說我們在教育孩子,否則教育就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上的一句空話。
父母對孩子的愛、老師對孩子的愛都會被大家提及很多,但是我們卻很少提及孩子對父母的愛、孩子對老師的愛,孩子的這種愛是情感上的東西,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體現出來呢?愛父母的孩子是懂事的孩子,孩子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情感教育的“作業”,這份作業是家長要布置的,也許是倒一杯水、拿一次鞋、揉揉肩這些作業的背後就是讓孩子懂得孝敬父母。愛老師的孩子是懂得感恩的孩子,認真聽課,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這就是讓孩子理解尊重老師辛勤的工作,就是愛老師的具體體現。
學校的教育基於正面的,積極向上的,面向全體學生的。所以是沒有打孩子這類說法的,但是現在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總免不了在學校犯這樣或者那樣錯誤,而現有的學校教育中缺乏處罰力度,老師對於犯錯的學生處罰起來心存疑慮。這時就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而家庭教育中“打”也是被明令禁止的,但是很多時候孩子犯的錯誤是非“打”不可的,這就是原則性的問題!前提是這種打不是臨時性的、突發的、公開性的。這一定是家規(提前和孩子有過探討並制定了相應的處罰措施),這種處罰過程是隱蔽的、尊重孩子自尊心的前提條件下進行的,有且僅有孩子及父母三人在場,至於戒尺的大小、處罰的輕重就因人而異了,“打”孩子是要告訴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是需要處罰的,就像社會上的人犯了法要被關起來一樣!只有在情感上包容孩子,原則上教育孩子,我們的孩子才能理解“打是親,罵是愛”!隨着孩子年齡與心智的逐漸成熟,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也會慢慢明白父母和老師的苦心了!
孩子教育源於情感,落實於生活細節!只有不斷的和孩子溝通在成長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才能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和孩子們一起成長!幫助孩子成長為他理想中的人,這就是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做到,引導孩子成長為我們理想中的人,這就是我們父母應當盡量去做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合格的教育,情感與知識同樣重要,只有家長和老師共同關注孩子的情感教育,才能在今後的教育進程中取得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