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學習心得>在長三角名校長高級研究班的學習心得筆記

在長三角名校長高級研究班的學習心得筆記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莫言讀了小學五年級,他笑言,感謝自己接受的支離破碎的教育。比爾。蓋茨大學中途輟學。喬布斯也是中途退學。莫言多少讓教育無言。

  自主同時意味着責任,自由同時意味着義務,自然同時意味着本真。教育要培養自主發展、自由發展、自然成長,同時具有責任心、義務感的本真之人。

  有調查表明,師生心目中的理想學校:適合的課程、有效愉悅的課堂、自由的校園空氣、教師的幸福、簡單的管理。

  管理越簡單越好。大道至簡。無為而治。

  管理的核心是激勵,如何調動起師生內在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管理即解放。如何解放師生成長與發展中的各種阻礙與遮蔽,真正讓師生走向自主、自然、自由的境界。

  管理即引領。確保師生沿着正確的軌道,朝着正確的方向前行。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技術層面、流程層面、管理層面的改革創新都不如方向重要。所以任何技術層面的創新從根本上說還是“術”的變化,還是路徑依賴,堅持熟悉的一切。只有價值的創新才是“道”。價值指引方向。

  校園狂歡節除了是師生的放鬆、歡樂的機會,同時也宣示着師生平等,在平等中表達着盡情與忘我。看得見的平等,是摸得着的民主。學校要設計好一些這樣的節日。

  網絡時代,選擇比迴避重要。網絡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技術特徵之一,無可逃避;學會選擇是網絡時代的基本素養。

  孩子們是網絡的原住民(netizen),他們對網絡的運用和依賴比我們成年人要大得多。

  網絡是現代人生存的第二空間:賽伯空間(cyber space)。在現實世界中,人們以自己的肉身和社會關係生活在社會中;在網絡上,人們以ID和另一種身份生活在虛擬的賽伯空間。

  人們在網絡空間里,是在逃離,逃離現實世界的糾葛和煩惱,同時又是在追逐,追逐網絡空間的自由與平等;

  在網絡上,人們是在隱匿,隱匿自己的社會身份和角色,同時又是在扮演,扮演隨心所欲的新角色,在隱匿和扮演中找尋失落的自己;

  在網絡上,人們是在渲瀉,向陌生人渲瀉自己的情感,同時也是撫慰,接受着陌生人的撫慰,也撫慰着別人;

  在網絡上,人們是在傾訴,向別人傾訴,是自我傾訴,也是在聆聽,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在網絡上,也許熟悉的人已成陌生,而陌生的人卻很親近;

  在網絡上,遙遠的人也許如在眼前,眼前的人卻如在天涯;

  網絡是虛擬,卻又如此現實……網絡其實是後現代人逃離現代病的一種載體,或者網絡同時又在製造和加重着現代病症。

  學校不能僅僅因為有少數或部分學生不能正確使用電子產品,而不讓所有學生在學校使用電子產品。老師的責任是幫助那些不能正確使用的孩子,而不是全面禁止。

  我們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制訂規則和辦法。不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並沒有解決孩子的問題,孩子正是在錯誤和改正錯誤中成長的。

  甚至學生可以幫助我們老師使用這些先進的工具,並且說服老師不要阻礙學生使用這些工具。

  現代技術可能已經改變了新一代人腦的認知結構,更便於建立人腦與電腦之間的聯結。他們對圖像、視頻、數字化產品有更敏感的認知能力。

  人類總是排斥技術進步,其實印刷術也曾經遭遇到相當的抵制。但是技術的變革是不可阻擋的,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的世界。

  我們是引領變化、享受變化,還是跟隨變化或者抵制變化,是不同的態度。只有變化才是不變的。

  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世界、改變我們的認知模式、也正在改變着我們的教育。

  校長辦學需要正確的辦學理念,教師教書育人需要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生學習同樣需要正確的學習理念。要注重學生學習理念的構建。有了正確的學習理念,就會產生持久的學習動力,有助於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好的學習理念應該幫助學生解決為了什麼而學習、如何學習兩個基本問題。

  成長是從內部突破,如破繭而出、如化蛹成蝶、如小荷露角……如果從外部突破就成了壓迫或者塑造,如拔苗助長,如煉鐵成鋼。教育應該更多地從學生的內部培育入手,激發學生的內在能量,從內向外的生長和成長。

  創新是以變應變,以變應不變,以不變應萬變。所以創新有時是變革,有時是堅守。

  美國汽車大王福特曾說:你如果只問客戶需要什麼,他會告訴你,我需要一匹更快的好馬。如果這樣,就不會有汽車的發明了。

  喬布斯也曾說:你不能只問客戶需要什麼,然後製造出產品來滿足他,等你製造出來,他已經另有新歡了。

  我們只能看見我們準備好看見的東西。而創新者能看到或聽到一些微弱的信息。所以創新者總能引領這個世界的變化。

  學習筆記之三

  按語:10月25-26日,我在江陰參加了由教育部校長培訓中心主辦、江陰市南菁中學承辦的“2012中外名校長論壇”,在大會上作了題為《學校文化與數字化學習》的交流發言。

  學校文化與數字化學習

  --在2012中外名校長論壇上的發言提綱

  汪正貴

  數字化學習是指基於網絡平台、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也稱網絡化學習(e-learning)。是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和變革。我認為目前世界上部分教育發達國家也許已經到了網絡化學習(e-learning)的階段,而在中國的絕大數學校,目前還是處在e-teaching的階段。但是變革已經到來。

  數字化學習對於學校教育和學校文化將在四個方面產生重要影響:

  一、數字化學習對傳統的教學過程產生新的挑戰。在學習過程中,在老師與學生之間引進了新的重要的第三者:網絡媒介。這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建設學生、老師與網絡之間的友好關係。不排斥、不偏重任何第三方。不要因為技術的引入,阻斷和隔離了師生之間、人與人的雙向建構。在教學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情感之間的交流永遠是最重要的。

  二、數字化學習對學習資源開發的需求提出了挑戰。我們在數字化校園建設過程,不僅要注重網絡的硬件建設,更重要的是軟件建設;不僅要注重服務於老師的教學資源的開發,更要注重服務於學生學習資源的開發。真正使得學生能通過網絡技術改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果。真正使得e-teaching走向e-learning。現代信息技術不僅要服務於老師的教,更要服務於學生的學;因為老師的教根本上是為了學生的學,關鍵是看學生學了多少、學的怎麼樣,而不是看老師教的多少。

  三、數字化學習對人的認知模式的挑戰。新的一代學生是網絡的原住民,他們從小就浸淫在網絡其中,也許他們的認知路徑、認知模式已經發生了改變,他們更多地對網絡上呈現的視頻、圖像、非連續性文本、非文本信息更有敏感性,也許技術已經改變了人類的生理結構。他們的大腦神經元的聯結通道也許發生了改變,人腦與電腦之間的聯結也許更為便捷。因此,對於新的一代學生,我們要改變我們教的方式和學的方式。

  四、數字化學習對教師權威的挑戰。在信息化時代,在數字化學習的方式下,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發生了改變,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與信息的唯一路徑,教師的知識權威受到挑戰。特別是當同樣豐富的教學資源放在師生面前,我們老師應該如何教學?這就要求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也許教師更多地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領者、指導者,老師就是個腳手架,讓學生向上爬得更高

  西方社會學家米德認為,人類的文化特徵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前喻文化(下一代向上一代學習)、同喻文化(相互學習)、后喻文化(上一代向下一代學習,下一代反哺上一代)。信息時代也許就是后喻文化時代、文化反哺的時代。數字化學習給學校文化帶來的最重要影響,可能是改變學校里老師與學生的關係。我們要建立新型的更為平等的師生關係,建設平等學習、互動學習、開放學習的機制與文化,建設開放的學習文化、更為平等的師生文化、建設師生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的后喻或同喻的學校文化。

  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的世界,改變我們的生活,也改變着我們的教與學。這種改變也可能是顛覆性的,技術對於教育的深刻變革的意義,也許怎麼估價都不為過。變革已經到來,教育要做好準備。

  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技術永遠只是工具。技術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技術本身並不會自動發生作用。最重要的永遠是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現代教育技術背景下,老師如何利用網絡與技術,更好地吸引學生的參與,改善我們的教學過程。同時我們還要指導學生,如何避免網絡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網絡時代,選擇比迴避更重要。

  學習筆記之四

  來自學校的傷害風險有兩種:一種是身體上的傷害風險,比如體育運動、學校活動中的意外傷害;另一種是心理上的傷害風險,指來自教師的不當教育行為,比如錯誤的評價學生,有可能導致對學生心理的傷害。

  評價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很容易產生對學生的誤傷。然而學生是特別在意老師的評價的。老師的做法也許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因此老師無論在法律上還是在道德上,都負有這樣一種責任,那就是正確地評價學生。就像醫生錯誤地告訴患者,你病得很重,患者是很無助的;學生被老師錯誤地評價,也是很無助的。

  當我們批評學生“我從沒見過你這麼笨的學生,我看你是無可救藥了”……學生內心的無助感就像醫生告訴病人你沒得治了一樣。這樣子的教育是不正當教育,其實就是負教育。



在長三角名校長高級研究班的學習心得筆記 標籤:研究生畢業 放牛班的春天 軍訓心得 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