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高尚道德堅守優良作風心得體會範文
黨內製度規矩是黨內生活的基本方式,既為黨員幹部正確行使權力提供了平台與載體,更明確了黨員幹部行使權力的制約與規範,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提供的堅定高尚道德堅守優良作風的心得內容,快來閱讀看看吧。
堅定高尚道德堅守優良作風心得體會一
今天,和同學們見面,感到十分高興。剛才,幾位同學熱情激揚的發言,不禁讓我回到了你們這個年齡,倍感年輕和興奮。不瞞同學們說,我很早就對共青團和團幹部有着一種不解的緣份,這可能是因為我身上遺傳了太多團幹部的基因。解放初,我的母親根據組織安排,中途輟學,參加工作就是在團委,之後她前半生從事的都是團的工作。由此,我從出生到高中畢業,都一直生活在團委大院和宿舍里,母親和她的團干同事們那種朝氣、生氣和銳氣,耳濡目染,早就在我心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1978年我考入大學后,很想成為一名團幹部,但是,那個時候挑選團干是十分嚴格的,首先必須過"政審關",也就是要看你的家庭出身,一定要根正苗紅。就是說,你的父親、母親要是工人出身,最好是產業工人,或者是農民出身,最好是貧下中農,因為當時理論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打地洞",只有徹底的無產階級的後代才能接好革命事業的班。其次要過"考察關".當時剛剛恢復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所以我們班上的同學年齡相差很大,最大的到了35歲,最小的只有15歲,我算"中等".同學可以想想,我們班上的大哥、大姐們,能在那個時候考上大學,一定是出類拔萃的。而我,一是政審不"硬",父親"莫須有"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平反落實;二是貌不驚人,上大學之前,我是野外測量隊的一名工人,長年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弄得面黑肌瘦,所以儘管我人緣很好,學習也不錯,但也只能是一名團幹部的羨慕者和追隨者。直到快上大四的時候,我們班上的團支部書記,也是班上唯一的共產黨員,是一位女同學,我們都稱她為女"Party",她終於發現了我,想辦法給我騰了一個我最不喜歡乾的團支部體育委員的位置。為什麼不喜歡,因為體育委員每天早晨六點鐘要叫同學起床做早操,這是最得罪人的事情,但是我還是很感激她,因為她不僅滿足了我的願望,而且還對我發展的潛力充滿信心。於是,她便成了我的"孩子他媽".這就是我當年作為一名普通學生對團幹部的那份羨慕和渴望。我想今天,學校和你們班上的普通同學也一定會有我當年的那種心情。所以,同學們要十分珍惜團干這個崗位,為自己能成為一名團干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大學畢業后,我一直留在學校工作。隨着資歷、閱歷的增長,崗位、職務的變化,尤其是1995年我不滿38歲就擔任學校領導后,對團組織就有了更深的認識,對團幹部也更添了一份厚愛。共青團組織作為黨培養幹部的搖籃、青年施展才幹的舞台,在我們黨和共和國發展的任何一個歷史階段,可以說,都是人才輩出,星光燦爛。我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早年就是在團組織中得到鍛煉的。他16歲赴法國勤工儉學,18歲加入團組織,19歲被選入旅歐共產主義青年團執行委員會。當時,小平同志有一個外號叫"油印博士".因為旅歐組織出版機關刊物《少年》和《赤光》時,小平同志負責刻蠟板和油印,字跡清晰,裝幀簡雅,大家就送給他這個外號。在法國的五年時間,小平同志由一個愛國青年成長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逐步走上了職業革命家的道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今天活躍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各領域的傑出人才很多都有團干工作經歷。倍受青年朋友尊敬和愛戴的胡耀邦同志,少年投身革命,15歲加入團組織,革命戰爭年代長期在共青團組織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擔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長達14年,成為一代傑出青年領袖。我建議同學們讀一讀《胡耀邦傳》和懷念耀邦同志的許多文章,我讀了好幾遍,他那種鮮活的思想、寬闊的胸襟、民主的作風、擔當的精神以及勤奮學習並具有深厚的理論素養所構成的人格魅力,不愧為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是我人生的標杆和楷模。
所以,今天澤華書記要我和同學們談談新時期團幹部的標準。我想,只要同學們認真追尋那些曾經在團干崗位工作過的革命先輩的光輝足跡,認真回顧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無數青年志士心繫國家、胸懷天下的歷史印跡,你就自然會找到標準,找到答案。我想不僅對於團幹部,也包括全體同學,至少有這樣四條。
一是志向遠大。
志向就是指抱負、理想和人生目標。我們常說"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意思是人的志向越大,格局就越大,胸懷就越大,追求的事業也就會越大,所以對同學們來說,欲成才須先立志。邁入大學后,首先就必須思量規劃自己一生為之奮鬥的志向。尤其作為一名團幹部,你是像加入少先隊、共青團時宣誓的那樣,為共產主義時刻準備着,還是為有個好分數,畢業找份好工作?不同的志向,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只有確立了某種志向後,你才能將自己鎖定在這個志向上,有計劃地向著這個方向邁進,不斷實現自我,不斷超越自我。
同學們可能都看過電視劇《恰同學少年》,描寫的是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的學習生活。當時,毛澤東的年紀和你們差不多,20多歲,讀的也是師範學校,而不是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在學校,他經常與一批有着遠大理想和非凡氣概的青年談論時政,青年毛澤東已經立下了以天下為己任,"改變中國與世界"的宏偉志向。他還與同學們約定"三不談":不談金錢,不談男女之間的事,不談家務瑣事,否則,即不能做朋友。1918年也就是在他25歲的時候,他與何叔衡等人創立了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為奮鬥目標的新民學會。1920年至1922年,他先後創建了湖南共產主義小組、俄羅斯研究會和長沙社會主義青年團,還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自此,毛澤東完成了從熱血青年到職業革命家,從激進民主主義者到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成為新中國的偉大締造者。1925年,毛澤東回到長沙,重遊青年時期經常游泳的湘江橘子洲時,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沁園春·長沙》:"……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首詞深情地回顧了他在湖南一師那段血氣方剛的青春歲月。同學們看,青年毛澤東是多麼大的格局,多麼大的志向。
還有同學們熟悉的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原型就是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他出身於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11歲開始當童工,15歲加入共青團,20歲加入共產黨,擔任過團支部書記、團區委書記和團省委書記。長期的艱苦鬥爭使他的身體受到嚴重損害,25歲的他已經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但他毫不屈服,以驚人的毅力同病魔作鬥爭,並以自己的戰鬥經歷作為素材,創作了這部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同學們經常會背誦小說里一段名言:"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致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其實,小說還有二段話給我的啟迪也很大,保爾說:"我在自己的一生里也曾經歷過被遺棄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種東西卻救了我:我的生活永遠是有目的、有意義的,這就是為社會主義而奮鬥。""生活賦予我們的一種巨大的和無限高貴的禮品,就是青春:充滿着力量,充滿着期待和志願,充滿着求知和鬥爭的志向,充滿着希望、信心的青春。"同學們,你們現在就是處於這樣滿懷激情的青春年代,早早地立下志向並付諸行動,就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我們再翻閱中國歷史,大家都知道的康熙大帝,他6歲登基。16歲親政,就立志要做一代聖君。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來,智取鰲拜,撤除三藩,擊退噶爾丹,大勝沙俄,收復台灣,自康熙經雍正至乾隆這130多年,形成了中國封建歷史上的輝煌盛世,史稱"康乾盛世".這時期,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第一位,人口佔世界1/3,對外貿易長期出超,以致當時西方最強的英國也遲遲不能扭轉對華貿易的逆差,可以說康熙已經將其生命和事業發展到了極致。然而,由於封建社會的歷史局限性,他的志向、目標僅僅鎖定於疆土之內,拘囿於自給自足和閉關鎖國,導致思想禁錮,妄自尊大,固步自封。而此時地球的另一端,隨着天體運行論、萬有引力等大批科技成果的誕生,"珍妮機"、蒸汽機的發明應用,交通運輸改革,航海事業發展等等,一種新的文明——挑戰全球的工業文明正在萌發;一場新的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正在進行;一個新的運動——衝決中世紀封建神學桎梏束縛的思想啟蒙運動正在蓬勃發展,這一些徹底地改變了中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把中國遠遠地拋在了後面,由一個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國急劇地墜入落後挨打的境地,"康乾盛世"也就只能成為中國封建社會"落日的輝煌".我在中央黨校學習時的一位同學、青年哲學家劉德福在2000年專門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落日的輝煌》,江澤民同志親自批閱,要求黨的高級領導幹部都要學習這篇文章,以史為鑒。很可惜,我的這位同學英年早逝。記得我和他在一起學習的時候,他可以把《資本論》等馬列經典文獻倒背如流。同學們可以讀讀這篇文章。康熙儘管實現了自己的志向,但也正是因為他的志向沒有與時代同步伐,最終還是被歷史潮流所淘汰,當然,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也是歷史的必然。可見,一個人志向會對今後產生多麼大的影響。在國外有人專門研究過人的志向和成就的關係,結論是人的志向越高,成就就越大。